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电影竟拖到现在才刚开拍,但我愿意再等它四年

伊姐 叶子姚 365读书 2019-12-03

后台回复“读书”

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


|伊姐    主播|小月

来源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前几天,传记电影《李娜》的官宣海报出炉,一个“独自上场”的帅气背影,宣告电影正式开拍。



影片四年前就已经立项,改编自李娜传记《独自上场》。


已经过去的这四年,是李娜退役后的四年,也是导演陈可辛专注筹备的四年。


陈可辛说,李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问号,用了四年时间去解答。这个球场的背影就是她人生的态度:比就比,谁怕谁。



陈可辛说:“我很好奇是什么创造了李娜这样的传奇。”


电影备受期待,就像曾经有一亿一千六百万人观看李娜决赛一样。



李娜,21次打入WTA女单赛事决赛,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亚洲历史上女单世界排名最高选手。


她在与陈可辛的访谈对话《人生这四年》里说到,打网球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坚持去做,打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每条路都会很艰辛,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承担后果。


在我看来,李娜远远不止是大满贯得主、世界冠军,她是时代的突破者。



01

突破体制,独自上场。


李娜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不断突破体制。


7岁开始打网球,小学毕业进入省队,之后进入国家队。和无数运动员一样在体制内训练,打比赛。



但从世界冠军,到大满贯得主,李娜的成长,是从“为国争光”到“只为自己赢得比赛”的进阶之路。

2002年,为备战釜山亚运会,压力加伤病,导致李娜内分泌紊乱,吃含有激素药物可控制病情,但李娜对药物过敏,可网球管理中心坚持要她打针吃药完成比赛。


为阻止李娜和姜山谈恋爱,网管中心还强行拆散这对多年混双拍档。

李娜愤然离开,留了张字条就走了,连球拍都没拿。她毅然退役求学,与姜山一起去华中科技大学学体育新闻。

两年后李娜复出,成绩和排名一路蹿升。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是网球界的传奇。



2008年奥运会,李娜膝盖积液需要手术,并保证不影响参赛,可国家队要求必须停止手术,理由是要先保证奥运会成绩。


后来回国协商后,李娜还是决定做手术,为自己负责。

 

可是,“不服从”和“特立独行”,向来是体制里容不下的成分。



奥运会后,李娜彻底“单飞”,冲破体制框架,成为真正的职业网球选手。


这是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


因为“单飞”的自由背后,是代价。脱离体制,盈亏自负,后果一己承担。

从一开始的拮据、奖金不够支付团队开销,到之后团队磨合成功不断攀登至职业巅峰。


2011年李娜在法网夺冠,拿到人生第一座大满贯。2014年在澳网再次获得大满贯。同年九月,李娜宣布退役。



即便在李娜退役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还是没有放过李娜与体制之间微妙敏感的关系。

 

有记者质疑她选择在武网开幕时选择退役的用意,李娜说:不管我怎么做,都有人站出来反对。那么,做自己就好。

从一个人组团队,到一个人站成一支队伍。


李娜做到了父亲生前对自己的嘱托——“做你自己,就会好看”。



02

女强男弱,活出新时代女性的幸福地图。


在千禧年这个时代,李娜不仅仅是事业上的强者,最重要,她活出了新时代女性的幸福地图,勇敢而爽快袒露着自己“女强男弱”的婚姻,并享受它。

丈夫姜山,是坦然站在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


李娜经典的“暴力式”秀恩爱,地球人都知道。


她经常在赛场上直对喊姜山喊:“你知道什么!”“你给我滚!”


可姜山淡定从容,因为作为同行,他太理解,这位别人眼中强大的世界冠军,每一次暴怒背后,是怎样的自卑与焦虑。



儿时父亲的去世,和童年时期教练造成的阴影,让李娜的心理包袱一度成为大赛时的障碍。


后来走出心理阴霾,一方面源自教练卡洛斯的专业指导,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姜山“像父亲一样的存在”。

李娜在自传《独自上场》中说过:姜山比我聪明,比我通晓事理,当我烦闷时,他是唯一能让我放下顾忌倾诉心事的人,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尽管李娜表面上强势,但“口头暴力”,但仅限在赛场上。


生活中的李娜给足姜山面子,公开在颁奖时表达感谢,媒体面前各种夸赞,还特别小鸟依人,和朋友约出去玩都会提前报备。


大家对姜山赞誉有加的时候,李娜也会俏皮回应:我很幸运,但他娶我也很幸运。



退役后为人母的李娜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


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问李娜:“你觉得姜山哪个角色做得最好?教练,丈夫,父亲?”


李娜说:“男人”。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答案。


强大从来不是事业和财富的标签,强大是回归自己的本源,安然做着自己,尤其在亲密关系里。


李娜做到了。



03

打破西方人对中国女性刻板印象,活得有血有肉。


不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女性,李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刷新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

 

曾经外国人叫她Na Li,得到世界冠军后,人们喊她Li Na。



她活得真实,保有运动员天性里纯粹的部分。在各种采访里,表现出很多独立思考、个人感情、真实的困惑和焦虑。

 

李娜失败后,可以一个人站在地上,拿衣服蒙头哭泣。


也可以对对手说:你真的不错,因为你居然战胜了我。


这种宛如把心裸露在太阳下的坦诚和勇敢,是中国人,尤其中国女人少有的。


她是真的在心理层面不断成长,自我更新,也自我关照的人。她比任何运动员都像一个作家,懂得内观,懂得与自己的感受交流。


柴静问过李娜“以前为父亲打球,后来为一个集体打球,现在呢?”

 

“为了我自己, 为了我的感受打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能接受,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04


去年美国有一部传记电影《性别之战》,就讲述了史上最伟大的女网球运动员Billie Jean King为争取男女平权、同薪同酬等做出的“战斗”。


电影拍了她是女同性恋,而他的丈夫假装不知:“因为网球才是她人生的主角,你和我(Billie 出轨对象)都要靠边。”



另一部电影《隐藏人物》,再现三位女科学家在美国航天历史上功不可没的地位,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做出的身体力行的贡献。


不仅讲到科学,更讲到了对生命的反思——“到底哪种第一名,才最重要?对人权的尊重,还是飞上天空?”



在我看来,有深度的传记片,从不仅仅是记录辉煌,而是还原挣扎和脆弱。


因为,成功是个体的,严格说他人从里面找到不经验,但失败是全人类的,我们在偶像的真实失败里,得到救赎。

 

我对陈可辛这部电影保有很高的期待,因为李娜不是因为大满贯,而在我心里特别。


她特别,是因为她幸运地带着那个时代的映照,带着对世界的抗争,带着觉醒,带着特别的纯粹——


她的生命,充满自由意识的代价和荣耀。



希望陈可辛这次不要辜负大家对李娜的爱,带着这四年的思考和答案,好好拍好这部电影。 

 

我等这张海报等了四年,我相信很多爱着李娜的人,和我一样。


陈可辛,好好拍,只要结果好,我不介意再多等四年。




END

往期精彩

秦淮八艳董小宛:一遇渣男误终生

生命一定要有所热爱

范蠡: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有难做的人


作者伊姐(周桂伊),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3岁出版畅销书《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的妈妈,分享光影中的感悟,关于育儿、关于婚姻、关于爱。原创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已获转载授权。


主播:小月,喜爱读书与电影,喜欢用平凡地心认真地体味与热爱着生活中点滴!公号:读一字一句


音频配乐:

1.増田俊郎 - ひとり

2.Ethno Music Project - Athair Ar Neamh

3.Kevin Kern - Sundial Dreams

4.Mariah Carey、Westlife - Against All Odds 

5.(Take A Look At Me Now)



👍

如果您喜欢365,请点赞,让我们知道,您曾来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