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明心見性

2017-07-17 m mailycloud

 


这是郭经理和一位点传师的道义对谈,纪录整理下来,在这里和有相同道义问题的道亲分享。

 

明心见性
 

Q:「开悟」和「明心见性」有何不同?

 

A:「开悟」二字被广泛的运用在生活中,一个道理想通了可以说「开悟了」、做了一个正确的抉择也可以说「开悟了」。

 

但在修持上,「开悟」是指心性上的开悟,这和「明心见性」是一样的。但是在修行上的「开悟」又分为「解悟」、「証悟」二种悟。

 

 

「解悟」和「証悟」

 

「解悟」,透过学习思考研读经典,然后在理论上了解「心」是怎么回事、「本性」是什么、「真如」是什么…「道」是什么、「德」是什么…这叫「解悟」。这种「悟」是有对待的,有一个「我」有一个「道理」,不是真正的悟。真正的悟,是一种「証悟」

 

「証悟」,不落入言与文字对待,一般解悟还是在念头打转,只是懂的道理比别人正确,但是「说即不中,拟议即差」说出来就不中,不对了,因为「道」是不能落入文字,如黄檗禅师云:「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文字言语不能表达

 

 

証悟-前后际断

 

 

什么是「証悟」?「前后际断,一念不生」。

 

我们人之所以掉入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前际、后际念念相续,「际」是指时间的分界。前际是以前种种,后际是指以后种种。

 

一般凡夫的人生,前际、后际念念相续,以前的我、今天的我、以后的我…像一条河流一样,无休无止的往下流,永无止境也脱不出轮回。

 

举例而言,一个人本来不孝,突然觉悟:「从今以后我要孝顺」。但是过去忤逆不孝的习气暴流冲击下,没办法做到。很多人经常告诉自己:「我觉悟了,我决心要做个不贪婪、不自私的人」,但是往往做不到。

 

解悟,无法解决生命的问题,因为只是懂得道理,无法前后际断。过去的河流不断的奔驰过来,几万年甚至几千万年,你阻挡不了那种力量,

 

这就是「解悟」和「証悟」的不同。观念归观念,知道该什么是正确的,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做不到。只是了解道理而已。

 

 

求道是証悟

 

「証悟」就是可以把前际和后际之间的关系截断「前后际断」,我们传道就是传这个,我们每个道亲至少在求道的剎那「前后际断」,达到「証悟」,所以我们道亲点过以后,可以吃素,甚至长期维持吃素。不要以为吃素容易,吃素其实很难,因为我们吃肉吃了几万年,习气的暴流很强烈,但是我们传道明师一点下去,截断我们的业识,让我们不受身体的遗传因子影响、不受业障影响,可以吃素不需要强大意志力去对抗。

 

在道场看到许多修道后戒菸、戒酒、戒赌、戒毒…的例子,而且戒得没有什么痛苦感没什么挣扎,很容易就断除了。这就是我们求道,有前后际断的力量,求过道的人都曾经开悟见性,曾经「証悟」过而不是只有「解悟」,所以只要下定决心都可以断除任何恶习。

 

「前后际断」可以不受过去生生世世业识之流影响,真正可以「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证悟。

 

 

点铁成金

 

弥勒救苦经曰:「识得西来白阳子,乡儿点铁化成金」我们只要是认识了弥勒祖师求过道,都可以从铁变成金,从被业障绑住变成証悟前后际断。道亲只是不知道「开悟见性」已经在我们生命中发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事实上我们都已经点铁成金,在「去恶向善」的部份,只要愿意没有做不到的。因为有经过「前后际断」。

 

前后际断后,我们自己的修持要「一念不生」(常修持三宝)不要落入善恶两端,一般众生都落在两端,如果能一念不生就可以维持「明心见性」不会退失。

 

这是开悟和明心见性之间的差别,开悟有「解悟」、「証悟」传道传的是证悟,用三宝也是证悟,所以用三宝重点不在了解三宝,而在于亲自受用。用三宝也能前后际断,可以跟往事say good bye跟旧业挥手告别,不会挥之不去。

 

 

如何证明有没有开悟见性?

 

A:开悟见性是一种生命大幅的改变,当然是正向的改变。我们求道既然是一种开悟见性,一定对我们的人生有极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超生了死」这个转变不管求道后修不修,都会发生,这是最大的转变。

 

除了超生了死以外,修道人透过修持,可以扭转自己的习性、扭转命运…就是开悟见性的証明。

 

求道以前做不到的,像吃素、重圣轻凡…。求道、修道后能做到,这些人性很难改变的部份,求道后能轻易做到,就是开悟见性的証明。

 

我们对吃素习以为常,因为多数道亲都做得到就觉得不稀奇,但是其实吃素、重圣轻凡、遵从佛规、忠孝节义…这些道亲理心中所当然的德性,是和社会的集体意识相反,跟社会主流价值完全背道而驰的。社会上一般人都是认为「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为恶,只要能逃过法律制裁,有何不可。

 

道亲和一般众生是天差地别的,道亲都很平凡但是却可以没有痛苦感的遵从道德性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前后际断,跟过去世生生世世的业习告别,甚至国际潮流都无法让我们前念后念念念相续,在不断的修办过程中,业识种子逐渐被清净。

 

 

顿悟、渐修


 

一般清净业识种子有二种方法:渐修、顿悟。

 

业识种子总归为贪、嗔、痴,三大类。佛家常云:「我昔所造诸罪业,皆由无始贪嗔痴」我们可以把所有业识简单以贪、嗔、痴,来概括。

 

渐修法,针对自己在贪、嗔、痴上面所犯的罪业,一一逐条忏悔。

 

譬如我们贪什么?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一条一条忏悔,如果自己忏悔的能力不够,就请诸天仙佛加持帮忙我们忏悔,佛教也因此衍生出各种的作法忏。在我们一贯弟子就是每天愿忏叩首时,把自己的贪嗔痴一一忏悔,这属于渐修。

 

渐修法的问题在于业识范围太大,我们的业识种子不仅是今生所造下种下的,包括我们生生世世所累积的,我们甚至无法得知这些业识从哪里来、有多少业识种子?

 

如果渐修像打扫生命的污垢,要打扫一小间房间容易,要打扫如紫禁城般大的地方就难了,尤其紫禁城已经几千年没有打扫了。

 

我们的业识之大就像几百座紫禁城,千百世的投胎、造了多少业,范围太大,再来其中有太多封闭的房间,我们根本不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旁观别人时,看得到别人的问题,但是当局者却往往完全不觉得自己有别人看到的问题,你告诉他:「你很自私」他会毫不犹豫的说:「哪有!」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检讨别人很简单,检讨自己的过失很困难。所以要用这种方法来净业识种子很困难,这是渐修的问题。

 

必须有强烈省察能力,还要锲而不舍,依佛法来说,渐修法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无休无止遥遥无期。

 


 

传道传的是「顿悟」

 

因渐修法成就遥遥无期,所以有顿悟法。什么是「顿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就是所谓的顿悟。当下「无我」。

 

有念才有我,直下「无生」一切不生不灭,业识种子应念成空。这是顿悟之法。

 

大部分道亲都是顿悟入手,「求道」就是「顿悟」,求道后则多数走渐修。忏悔改过、行功了愿…。很少人能承担我们传的是顿悟大法,求道以后要修顿悟很简单,只要能「回光返照诚心抱守」,就可以当下「见性成佛」。

 

 

Q:求道,等于「証悟」?

 

A:应该说求道是「証悟」的第一阶段。

 

 

 

Q:那么求道以后就永远「明心见性」不必再修了?

 

A:要能够维持求道当下的「一念不生」、「无念为宗」、「直下无心」…佛教称为「保任」(成佛三阶段:开悟→保任→圆证),我们称为「抱守」。

 

我们的三宝、献香、礼节…都是在让我们维持「无念」最直接的就是守玄「回光」,把我们的六根全部收回来,眼光、耳光、鼻光…都收回,不是说六根都失去作用,看不到、听不到…,而是六根的「势」向内,而不是向外。

 

一般不修行时,我们六根的走势都是向外,向外看东看西、向外听音乐、听是非…而我们修行,六根的走势要逆转向内,回向玄关,向外只是应缘而已,不得不看时就看、不得不听时就听…就像镜子,有东西出现在镜子前面,镜子不能不出现影像,但东西离开时,镜子就空空了没有影像。外缘消失就立刻收回玄关。

 

修行不是遮住眼睛摀住耳朵,而是六根不被六尘迷惑,六根用完时自动回到玄关,这是一种诚心抱守的功夫也是佛教所说的「保任」。

 

所以「明心见性」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个目标,在我们求道时就已经达到明心见性,只是我们能不能守得住。

 

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直接进入如来的地位,末后一着宝贵就在这里,所有众生不分根基,直接一点道就明心见性。差别只在我们能否守住?

 

我们传『道』和传『教』不同在于教门修持要先了解很多「法」先搞清楚什么是正法,再开始起修。顿悟法很难理解,一指就到位,再来就是能不能守住能不能守护不失,守住就是明心见性。

 

 

Q:明心和「见性」是一样的吗?

 

A:明心就是见性。就像眼睛亮了,就能看见种种相。明心,就是眼睛亮了;见性,就是看得见一切。看得见一切就表示眼睛亮,眼睛亮就看得见一切。

 

 

Q:见性要怎么「见」?

 

A:见性,不是用眼睛见,或头脑理解,正确的说应该说「现性」以前古字里「见」有「现」的意思,常用「见」来表示「现」也就是「流露」、「发露」的意思,「见性」是禅宗的名词,用中国儒家的用语就是「率性」所谓「率性之谓道」也就是天性流露,所以「见性」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天性完全发露出来。

 

为什么天性不能流露?因为分别取相,下意识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不论在生活上、修持上…。

 

起心动念都是分别取相,天性就无法发露,所以我们传道就是回到原点「归元」传道的过程就是让我们没办法分别取相,把我们从分别取相抽离出来回到无分别。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见性」很难懂很难理解,「天性流露」、「率性」还是很模糊。举一些实例好了,前几天上课谈到求道修道后的改变,有一位还在读大学的道亲说:「修道虽然比别人幸运但有时也很辛苦,譬如许多别人做得理所当然的事,自己却无法做。」我很好奇,究竟什么是一般人理所当然而道亲不能做的?他说:「就像有一次骑机车随手丢了垃圾,不到一分钟又折回去把自己丢的垃圾捡起来,而且谴责自己觉得自己是疯了才会做这种缺德的事。」

 

另一位道亲又说了她自己的例子:「求道以后对有些事不再视不干己袖手旁观,前几天开车时看到路上掉落了许多空色拉油罐,本想自己闪过就好了,继续向前开,但心里就出现:我是弥勒佛的弟子,怎么可以这样?如果后面有车因此而出车祸怎么办…?于是就把车停下来,下车检色拉油罐,等了好几次的红灯才把那些空罐捡完。」

 

还有一位坤道说:「前几天骑车接孩子时突然下大雨,看到一位拾荒的老先生躲在屋檐,如果是求道以前,虽然心里很同情,却鼓不起勇气去帮助她,但这次我停下来到超商买了一件雨衣拿去给那位老先生,觉得就应该这么做而且很自然没有挣扎…」

 

类似这三个例子,在道亲身上每天都会发生,这就是「见性」本性出现;也是「率性」将我们的本性发露出来。

 

见性,一点也不深奥,对道亲而言一点也不难,就是这样而已。

欢迎分享:邀请您朋友圈关注+置顶「抢先看」

将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感谢慈悲!法喜充满!


可能感兴趣 可直接打开:

道统源流

济公活佛现身说法专辑

驱逐病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