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性理心法班—耳根圆通(一) 刘芳村 讲师主讲

2017-08-02 m mailycloud

 

 


性理心法班—耳根圆通(一) 刘芳村 讲师主讲


我们今天是要讲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大家手上都有资料吗?各位有没有先看啊?(有)看得懂不懂?可能我们平常没有接近这一些文辞,所以就比较生殊,我们来把内容探讨,这个耳根圆通不只有观世音菩萨修成,连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他也说从耳根圆通修成,所以我们知道耳根圆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殊胜的法门,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修行,在海边就是听那个海浪,海浪一打上来都有声音,浪一远去了以后声音就消失。祂从海浪的来有声音,跟海浪的去静悄悄,进入去思索,海浪一退去了以后,听到静悄悄的是谁啊?就进入我们那个佛性,所以我们了解从耳根这个法门来修很殊胜,后学有把耳根圆通写下来,它的经文不多,可是我们从经文来了解的话比较困难。所以后学有找一些辅助的资料,把它写下来。假如我们能把里面的这一些全部都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从凡夫地,一下子进入佛地了,是一个蛮顿教法门,我们现在就来看耳根圆通。

 

观世音菩萨修持法门---耳根圆通

取自楞严经

 

古观世音佛(这个就是同一个佛号,观世音佛)教观世音菩萨(就是现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之上首,至于娑婆世界助释迦佛转法轮,也帮助我们弥勒佛收圆,与娑婆世界众生的缘份深厚,发愿渡尽阎浮堤的众生,观世音萨发愿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渡尽才要成佛,没有渡尽誓不成佛。跟地藏王菩萨也是一样,要渡尽地狱的众生,没有渡尽也不要成佛。现在都已经成就了,成佛了。观世音菩萨──南海古佛。地藏王菩萨──地藏古佛,都已经成佛了。古观世音佛教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这个是三慧,三个智慧,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然后进),入三摩地(这个三摩地就是正定)(从闻思修进入正定), 观世音菩萨把自己所修持的法门,提供给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来修持。我们人间道路有千万条(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非常的多),修士至高(我们修道就是在各个追求的方向是最理想的,最高的),一条唯一不后悔的选择(到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我们假如没有修的话,到那个时候都会后悔,我们修道到一口气不来都不会后悔,所以这个是最理想),能够活出人生最深的价值(我们人生有最高的价值),我们勤求(就是很努力地来追求)无上正觉佛道,可以一劳永逸(就是我们这一生辛苦一点,往后脱离苦海了,就永远都是快乐,可以千百亿化身来渡化众生,那我们修证了以后),可以与十方诸佛把手言欢(可以跟十方诸佛齐肩,就是平等,就是同时在一起),然修持法门亦千万条(非常的多,我们要怎么修非常多的法门),选一条简单、扼要、容易、快速、决定成就,很重要。说简单,但依耳根一门深入;说扼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只要我们修一根,六根),一时清静(不用六根全修,只要修一根就可以);说容易,但向根中旋流反闻(就是闻自性);说快速,(观世音菩萨讲说)自入流亡所至寂灭现前,获二殊胜,得真三昧(详细说其内容)(我们要讲耳根圆通,最重要就是要先知道,我们耳根平常在应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形情?我们平常用耳朵的时候第一个功能就是听,听到声音的那个听,第一个功能听。第二个就是闻,闻就是我们听到声音,然后加入我们的心意识,这个叫闻。第三个就叫闻性,闻性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所以各位前贤这样能够了解吗?第一个听。第二个闻,第三个闻性,那我们做耳根圆通,选择第三个就是闻性,不用听也不用闻,直接用闻性,这样会用吗?会不会用?就是我们在做耳根圆通的时候,不要用心意识。各位有没有印象,后学讲过那个心意识,后学倒是有带一张讲义过来,不知道我们操持讲师有没有把它印出来?(印好了)那可以发给大家,我们对心意识了解的话,我们不要用它。我们在凡尘生活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心意识。心意识我们要了解不是佛性本体,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们做耳根圆通一定要用我们那个闻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我们要用,直接就用我们的佛性,这样能够了解吗?各位可能拿回去看以后,是有看啦,没有懂,也是因为我们平常没有接近,所以比较生殊。所以后学要详细说,我们用的时候就直接用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闻性,不要用听,不要用闻,直接用闻性,这样了解吗?所以我们用闻性的时候,功夫就很快可以做出来,可以把我们的佛性跟整个虚空合在一起,各位有没有做万缘放下啊?(没有)没有啊?没有的话耳根圆通就做不来喔!万缘放下了以后,一念不生,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就已经出来了。我们用这个不生不灭的佛性来做耳根圆通,把佛性延伸,不住在身上,然后延伸到整个虚空,整个虚空全部都是我们的真心佛性,很理想喔!假如我们没有把不生不灭的佛性启发出来,没有办法让祂延伸。让祂跟虚空合成一体,这样虚空就叫顽空不叫真空。我们把佛性一延伸到虚空了以后,这个虚空就变成真空,真空妙有,我们才真正进入修道的轨道,很重要的。我们修了很久,之所以没有功效就是用不对方法,我们用生灭心、用识心来修道,那个不会成就,没有功夫,对我们帮助不大,我们用不生不灭的心来修,那个可以成佛,所以我们了解这个很重要,我们要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不生不灭的道。这样因果一致,才会成就。在开始讲修持的方法之前,我们要掌握到那个很重要的我们的根源──不生不灭的真心,详细来叙述其内容)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闻就是加入心意识,就是耳识,以及同时意识。思修是独头意识(就是不再加入外面那些进来的讯息,是属于独头意识),闻思修三慧(闻慧、思慧、修慧),为进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阶梯。亦即转凡入圣的正途。但本法宗旨在旋妄归真(就是旋转我们那个生灭的妄,把它归到不生不灭的真心回来),舍识用根(我们把凡尘在用的那个识舍掉,用我们本有的那个根源),故闻慧非指耳识(心意识不用),乃指耳根之闻性(我们耳根所具备的那个闻性,不生不灭的佛性寄托在我们耳根,耳根就在应用,所以我们就记得),内不随分别之耳识,外不闻所闻之声尘(耳识也不随它,声尘我们也不闻),但闻能闻之闻性(就是能够闻的是谁?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有佛性才能够闻)谓之闻慧(三慧之一那个闻慧)。据本觉理起始觉智(本觉理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那个本体叫本觉理。始觉智就是开始觉悟的智慧,就是我们能够发现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的那个就叫始觉智。我们用始觉智来观照本觉理,不着有、不着空),不着空、有二边,一味反闻闻自性(就是闻我们自己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谓之思慧(前面是闻慧,这边是思慧)。念念旋妄(旋转那个生灭的妄不要,就是要进入不生不灭的真),脱黏内伏(因为外面凡尘就好像强力胶一样,非常的黏。我们被它黏住了,精神都外放,现在我们要内伏,就是降伏我们自己那个外放的心,不要外放了,要收回来),伏归元真(降伏妄心让它回来我们本来的真心)谓之修慧(所以闻思修三慧)。如是闻,如是思,如是修,日久功深,就可以发本明耀(就从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发挥光明,把那个光明发挥出来,所以叫发本明耀,非常的光明,我们佛性本体本身非常光明。然后就可以)。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破五阴(色、受、想、行、识)(六结后学解说一下,我们落入凡尘就是从最后那个寂灭变成生灭,然后从后面算来第二个空从真空变顽空,然后第三个觉,从真觉变成妄觉。然后根,我们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一落入六根以后,变成六根各有作用,变追求凡尘生灭。然后再来静动,静动就是凡尘所有一切,所以我们了解我们从一念无明生三细,那个是属于寂灭变生灭,六结的最后一个灭。可能各位都没有听过这一些名词,所以就比较生殊。这个就是我们的根源。我们寂灭就是回到佛的本位,现在寂灭已经变生灭,所以寂灭我们要追求,追求到所有生灭都没有了,寂灭才会现前,所以那个是最后才会现前。所以我们修的时候是先把动结解开,动结解开了以后进入静结,然后静结解开,进入六根,根结解开以后,进入我们那个妄结,妄结解开了以后,进入那个空,空结又解开了以后,才进入灭,到了灭,寂灭现前就回归本位,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打开这六个结。六个结本来都是很理想,只是我们一念无明妄动了以后,才一个一个打下来,所以我们解六结,把六个结都解开,然后破五阴,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精神。我们了解在凡尘就是五蕴,因为有五蕴所以我们就一直六道轮回不息。所以我们在讲内五无间的时候,有破除五蕴,就是在凡尘不要再蕴。五蕴不蕴我们就已经解脱了。就可以回归到寂灭本体),超五浊(五浊就是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就可以)证圆通,进入三昧(所以我们了解劫浊依以色因,见浊依以受因,烦恼浊依以想因,众生浊依以行因,命浊依以识因,就是五蕴变成现象的五浊,我们可以破五阴,超五浊,证圆通,进入三昧,这是一个概略,所以后学先把这个概略说出来),始觉智契本觉理(我们有始觉智就是开始觉悟的智慧,我们已经了解怎么修了,那个就叫做始觉智,各位知道我们怎么修了吗?知不知道?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不生不灭的道,这个叫始觉智,开始觉悟的智慧。然后我们观照本觉理,本觉理就是不生不灭真心本体,用始觉智来观照本觉理,然后合于大觉,就跟宇宙虚空融成一体,而成究竟觉。究竟觉就是佛,佛就是究竟觉。所以我们都可以成就的,只要我们努力,我们都可以成就),谓之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为什么要叫如幻呢?就是要我们都不住相,如幻,因为这个都是蛮现实的,很容易住相,所以加如幻这两个字,让我们知道一直都在变化,如幻的话我们比较不容易住相,闻薰闻修,一方面我们从耳根闻自性,返闻自性,闻薰。一直薰习,让我们八识田中都有佛因在,八识田中都有佛因。这个闻薰。然后闻修,我们进入实际的修持,金刚三昧是佛性本体,它可以发挥出来它的正定,金刚正定,从佛性本体发挥,只要我们肯努力闻薰闻修,我们佛性本体金刚三昧就会呈现)(观世音菩萨自己叙述,次第解结修证过程,就是一个一个怎么修,观世音菩萨就讲)「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以到寂灭现前就是成就了,观世音菩萨所讲的经文就是只有这么三行,二行多一点,不多。从这个三行里面,我们要来了解怎么样修持,就需要详细的分析,底下就是详细来分析观世音菩萨自己鈙述的修持方法)」上秉受法门是教,此即依教所起之修。

 

「初于闻中」者,(从初于闻中开始,就是观世音菩萨讲,我修道就是从耳根的闻慧开始来修,初于闻中)即最初由耳根闻性之中,下手起修,以耳根中闻性之本觉理(所以我们了解要用的就是耳根之中的本觉理,我们闻性那个性就是我们本觉,就是佛性本体,我们要了解我们已经是从佛性的本体起修,各位这样听得懂吗?会不会讲得太快?(会)会喔!再讲慢一点,让我们都详细了解,因为这个很重要,要怎么做就在这个里面,我们看了听了回去就可以做,就会有功夫,很快功夫都出来,一个礼拜有一个礼拜的功夫,一个月有一个月的功夫,这个马上很快,而且会法喜充满,已经跟自己不生不灭的佛性打成一片,非常高兴,所以能够修,我们自己有信心,可以成佛,你没有这样修,成佛都比较渺茫。是希望成佛啦!但是都没有信心,你已经从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开始起修了,那就决定成就,时间早晚而已,一定成就。所以从耳根那个闻性已经摒除掉了我们的听、以及心意识,各位有没有拿到心意识那一张?(有!)要不要了解一下?(要)那也给后学一张)

 

心意识全部都成通的话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有八识,八识皆名心意识,以八识薰习而成,故而分别三种,释迦牟尼佛讲:心者聚义,就是因缘聚会。意者忆义,就是我们有经历,我们有学过,我们知道。识者现知义,显现让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因缘聚会,我们的佛性不属于因缘,也不属于自然。是超越因缘,超越自然。所以只要落入因缘,落入自然那个就不是佛性本体,不是佛性本体我们不追求,我们追求就是佛性本体。因为佛性本体我们追求到了,才可以成就,可以成佛。又云:集起名心(要有六根、六尘集合了我们才有心,才会知道是什么事,才叫做心)。思量名意(经过我们思量,那个就叫做意)。了别(就是我们能够分别)名识(分别什么样的形象,能够了别)。第八阿赖耶识(我们了解第八阿赖耶识,它就是不生不灭跟生灭合在一起,我们了解我们的根本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假如转成庵摩罗识,就是无垢,没有污垢了,那就成佛了。我们众生都把阿赖耶识转成第七的末那识,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就依赖第七识,所以我们了解二转一号,一个就是转成庵摩罗识,一个就是转到第七识,转到第七识就变众生,转到庵摩罗识就变佛了。所以看我们怎么转第八的阿赖耶识,我们了解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我们死掉的时候阿赖耶识最后一个离开,然后来投胎的时候阿赖耶识最早来投胎。它最早来投胎,我们死的时候一口气已经断了,阿赖耶识还在身上,还没有离开,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家属在旁边讲话,在旁边哭,他一口气不来的本人都知道,那个阿赖耶识都还在。)名心,集诸法种(集了很多的法)起诸法(这个心可以起诸法),第七末那名意,就是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就是因缘含藏四等会恒审思量,所以只要我们皱起眉头在想事情,那个都是在用第七识,各位有没有皱起眉头想事情的时候啊?(有)那个就是在用第七识,运用我们的第七末那识,我想看看,那样在想的那个就是第七识,第六意识,就是很粗浅的,我们遇到马上知道,马上讲,那就是用我们第六的意识),余六名识(剩下六个眼耳鼻舌身意名识,就是认识比较粗浅),于六尘之境麤动间断了别转故(就是很快就转化)。小乘谓未来名心,过去名意,现在名识,种种分别(我们了解大乘里面,只要是因缘聚会就不是真心,只要是自然也就不是我们真心)。文殊菩萨问觉首菩萨说:「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我们的心性是一,为什么我们见到的都有种种的差别?)所谓善趣、恶趣(这个善趣就是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恶趣就是三恶道,畜生、地狱、饿鬼三恶道);诸根满、缺(有的生下来他的六根不齐,有的满,有的缺。有的全部都具备六根,有的就没有);受生同、异(受生了以后,有的相同,有的不一样);端正、丑陋(有的很端正漂亮,有的很丑陋,很难看);苦、乐不同(苦跟乐不一样);业不知心,心不知业(我们接受业的果报,不知道心。心不知道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我们五蕴里有个受,受想行识的那个受,我们接受的时候,造了那个因果下来,不知道果报。然后受果报的时候,不知道我们是怎么造的因,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心也不知道我们要接受什么样的情形,心不知道,受也不知道,所以各个都不知);因不知缘,缘不知因(因缘都互不相知);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我们的智慧不知道景象,显现的景象,也不知道智慧)。心性是一,谓心之性是如来藏,又心即性,是自性清净心。妄心之性,无性之性,是空如来藏,真心之性,实性之性,是不空如来藏。皆平等无二,故云一也。(文殊菩萨问觉首菩萨说:心性是一,为什么我们见会有种种的差别?落入凡尘现象差别这么多,所以底下就讲心性是一,就是我们心之性,是我们如来藏,含藏,我们本身就是如来,所以那个如来不是在讲释迦牟尼佛,是在讲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就是如来,我们性分之中含藏,万象万事都含藏在我们的性分之中,又心即性,就是自性清净心,是不空如来藏。皆平等无二,故云一也。心性是一,都是平等。所以我们要了解有空如来藏,有不空如来藏,有空不空如来藏。有三个,空如来藏就是真谛,不空如来藏就是俗谛,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宗谛,就是要了解我们追求的那个中道。云何见有种种差别?这个在解说为什么见会有种种差别?)谓心性是一,云何而有五趣诸根种别施报(为什么会有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为什么他们的果报都不一样?所以就讲种种差别,趣善就是人天,趣恶就是三途,畜生、地狱、恶鬼),问义(问的意思是)本性是一,我细推现象的事情各不相知,既有种种各不相知,何言不相知?(为什么它们不相知?因为本性是一,应该都要知道)既不知相,谁叫种种(为什么有人把他们分别,有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的不同?)若谓业令种种(是我们的业种下来,让我们去接受不一样的果报,这样),业不知心(我们造的业,那个业不知道心)。若心令种种(不一样),心不知业(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凡尘用的那个心意识,那个心不是真心,他不知道造了业以后的果报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只会造业不管果报。这个标题只是要告诉我们说,不用心意识来修道,因为那个都不是我们真心,是我们不生不灭佛性本体生发的功能作用。功能作用我们不要听它的,我们要听不生不灭的佛性本体,这样我们才不会造了业,又不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果报)。一一的观察为之种种之所由(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会这个样子),若一性随于种种(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可以随我们六道轮回),即失真谛(就丧失不生不灭的真谛,就是空如来藏,就已经丧失空如来藏)。若种种随于一性,即失俗谛(如果种种随一性的话,就失掉不空如来藏,就已经俗谛失掉),觉首菩萨回答:「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落入万法里面,万法都是空,万法它没有作用。我们凡人都把万法当成是实有,所以又造了业。万法它全部都是空,它没有体,也没有性,所以我们要了解万法皆空,我们修耳根圆通以后,那个空性即是佛性。我们还没有修之前,那个空是顽空。就不能说万法皆空,空就是佛性,各位知道差别了吗?知不知道?当我们已经启发了,我们把佛性都跟空间融成一体,这个时候整个空间都是佛性,就叫做真空。我们没有把佛性跟空间合在一起,这个空叫顽空,顽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已经把佛性启发了,跟空间合在一起,空间就有我们的佛性在,这样了解意思吗?所以很关紧要,我们要进入真的修道轨道,就要了解真理。了解了以后我们能够把空性整个呈现,我们佛性跟整个空间都融成一体,整个空都是佛性,非常的宽广。祂是尽虚空,遍法界,超出太阳系,非常宽广,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回归到无极。我们由万殊就归一本,归到我们本来,所以就是要我们努力的,觉首菩萨答说: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因为没有体,也没有性,所以它们都不知道,)。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好像河中的水,它一直流,流到大海,各个水它都不相知,各人走各人的),诸法亦如是(万法也都是这样,各人都走各人的)。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就是心意识都一直在转变,没有能够转者,就是没有当家的,所以我们要了解都是因缘际会,缘聚则生,缘散就灭。像我们的六根面对六尘,然后就产生六识。假如把六尘都去掉,我们六根没有所对,我们的心就不见了,这样了解意思吗?了不了解?所以我们就是要有根尘相对,我们眼睛对着形相,然后看出那个形相是什么东西。要有相对才能够显现出来,心才能够显现,所以这个是属于因缘。我们的真心不是,它是常住,永远都在。不是要根尘相对才出现的,)。诸法因缘生(所有的万法都是因缘才产生的),各无体用(它全部没有体,也没有用,所以我们要了解所有的万法,形相也是,事情也是,都没有体,也没有用),果从因生,因由果立(所以这个因是由果而立,果从因生,都是这样因因果果),互相对待,无自体(没有自己本体),依水有流住,依真妄根续(依于水就一直流没有停止,然后依于真,就是我们有真心可以依赖,所以那个妄根才可以延续,假如没有真可以依赖,我们那个妄就不见了。),依真妄起灭(我们依不生不灭的真心,那个妄才有作用,所以我们了解那个妄是没有体,知道了以后我们不住相,就可以回到真,所以我们凡尘都是妄用),妄用依真起(没有真的话,妄就没有用),妄为真所恃(妄被真挟持)。心是本识,集起义(搜集很多,然后才呈现),意通六七(就是识,我们讲第七的末那,有时候就讲意根,意识就是第六,意根就是第七),七谓审思量(恒审思量),六谓意之识(就是意识)了别义(就是分明了别),前五依色根(就是眼耳鼻舌身前五依照色根),六依于第七(第六的意识就是依照末那的意根),七八互依(七跟八互相依赖),又第七识为染污根(我们会造很重的业,都是第七策画,第七厉害,所以眉头皱起来在想,那个想出来就是很恶毒的计划,所以染污根),第八又为诸根的通依(那个阿赖耶识,前面的诸根全部都是需要第八的阿赖耶识),云诸情根即是说此(我们在讲诸情根就是在讲第八的阿赖耶识),以上八识为能所熏(有能,能就是主观,所就是客观。能就是自己,所就是对方。能所后学做个比喻,就是我眼睛能看,能看的就是我。一定有所看,所看的就是对方。能所,这样能所知道吗?因为能所把它延伸可以进入四相。能看的就是我相,所看的就是人相,所看的差别丛生,非常多形相,不只有一个形相,那个很多就是众生相,然后我们连续不断的看叫寿者相。所以能所就是四相。我能听,那个能听的就是我相;所听的就是人相;所听又不只有一个声音,非常的多,非常的多叫众生相;连续不断的听叫做寿者相,所以只要落入能所,就落入四相。这样听懂意思吗?还不懂啊?又是讲得太快吗?只要我们能深入其中,所以各位最好就是能够有MP3或录音带,反覆地把这一些一直听,台北的前贤都跟后学讲,我们都听了一年多才了解,他们怎么那么厉害,听了几次都知道了。我说:他们根基很好啊!不是吗?没有啊!这个要薰习,要我们一直自己反覆的把佛因深植其中,这样我们才会有成佛的果位的时候,所以很重要,一定要朝这个方向入手,我们要把不生不灭的真心一直抱持在心中,时时刻刻都以它为主。把我们所有的日常行住坐卧,都听不生不灭真心指挥,那这样我们就不造业,不造业就不受苦,就已经可以解脱了。所以我们了解,一定要自己努力啦!这个真理就是有一点生涩,可是只要你能够进入了,了解,你会法喜充满,非常高兴,已经跟真理相应,那个高兴比中十几亿的刮刮乐还要高兴,因为那个会用得完,我们这个用不完的,所以会很高兴。一定要用心,只要肯用心就会了解。那多久可以了解?我们倒是不用去顾忌,只要你专注了,时间很短就呈现。只要我们三心两意,它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只要专注了就很快可以了解,所以我们研究六祖坛经,六祖都不用薰习,他就自心能够常生智慧,不离本性。不是这样吗?对不对?我们现在所学的,就是学六祖的自心常生智慧,不离本性,

 

就是这个,所以讲的都是一些方法,要我们回归本性的方法。都没有偏离,没有偏离真理,所以一定要努力。我们讲能所,因为能所就是对待,我们要把能所双泯,双泯就是不要有能,不要有所。比如说各位会不会扫地啊?(会!)在扫地的时候,我们是说我会扫?还是拿来就扫?(拿来就扫)所以拿来就扫,就没有能所。我会扫,来让我扫。我会扫就是能,现在在扫地叫做所,这样知道吗?有比较亲切吗?能所,所以我们居家前面的马路,我们拿起扫把就扫,没有能所。你在扫的时候,想我如果在扫外面的马路,别人会称赞我,那个就有能所啦!想要人家称赞就有能所。如果你想这是我的家前面,要保持干净那是我的本份,就没有能所。这样知道吗?有没有更亲切一点?就在生活之中。准备要让人称赞,能所都出来了。如果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来做,就没有能所。这样懂了没?很容易嘛!辗转为因,而常流转,无别人我(辗转为因就是那个因不是单一的,因又变果,果又变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这样辗转,辗一直下来,而常流转,无别人我),故云无能转者(没有一个主宰者),又八识外无法(除了八识以外,就没有万法了。所以万法都在我们八识之中),真实相融,虚故常种种(就是随缘)。无常一性不变,俗不遇真,而俗相立,真不遇俗,而真体存,互不相违。(真跟俗互不相违)转过来这边又是个修道入门,又是一个修持法门,我们不要再看了。再看下去,我们那个耳根圆通就中断了。我们只要了解那个心意识就可以,那个修道入手,我们往后有机会再说,我们耳根圆通先知道一点眉目,

 

知道怎么做,回去就可以马上做。所以用我们耳根的那个本觉理,就是佛性本体,起如幻之始觉智(开始觉悟的智慧),为能观之观智(能观之观智,就是始觉智,始觉智也就是妙观察智),即妙观察智(我们前面有讲过,把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妙观察智也就叫始觉智,开始觉悟的智慧),以能闻音声之闻性为所观境(那个闻声音的闻性,不生不灭的佛性,这个佛性听到的,那个所观境就是闻性),内不依妄识分别,外不随声尘流转(所以内外都不依),从根中本觉妙理,起如幻始觉妙智(因为始觉妙智非常的奥妙,又很亲切。所以我们都很容易住,住在那个始觉妙智,所以加两个字如幻,告诉我们不要住,好就好了,不要住),以智照理(用始觉智来照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本体,那个叫理),闻薰闻修,不可错用因心(因地心很重要,所以一定要用不生不灭的心来修才可以,不能用生灭心),日常生活之中,惯用的是识心,而识心是修道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识心,因为它害我们很惨)。用此生灭识心修道,决定不成就(就一定不会成的),所以必须舍识用根(舍掉那个生灭识心,那个识把它舍掉,然后用我们根中所具备的不生不灭佛性,用根),根中所具之本觉(就是我们佛性本体),才是成佛的正因(要成佛一定要按照这个)。依之为本修因(我们依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然后来修),自可圆成果地修证(那个果地就是佛,佛的位阶叫做果地,开始讲初于闻中。就是从闻性之中,这样第一句,初于闻中,了解了吗?一句而已。就是从闻性,我们不生不灭的佛性,开始来修,第一句,入流亡所是第二句,第一句了解了以后,我们再讲第二句,第一句了解了没?了不了解?就是不要用听,不要用闻,而用闻性。用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就是我们之前教各位,把万缘都放下,然后一念都不生,那时候所呈现出来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佛性本体,我们用那个不生不灭的佛性本体,为本修因。自可以修证成果地觉,就可以成佛,这样了解吗?一定要用这个,不能用我们日常生活用的那个识心来做耳根圆通,用那个识心会变化,我们用我们佛性,祂不会变化,所以我们用不生不灭的心来做耳根圆通,然后第二句)。

 

推荐阅读

 道的宗旨

2  火光落地化为尘

 另一种骄傲

欢迎分享:邀请您朋友圈关注+置顶「抢先看」

将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感谢慈悲!法喜充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