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遇到的问题
渡人遇到的问题
(这是道亲「关庙人」在『回应』上问的问题,而且希望大家提供意见。后学打上自己的意见,也欢迎更多意见回应给发问者。)
自己渡人实际遇到的几个问题
1.已经有信仰,如皈依佛教、家中有神坛、小时候有给神明当义子,觉得来求道是不忠。
2.要回家问家长(想当然问了家长大部分都不赞成)。
3.觉得求道后会受束缚。例如我已经求道了,你们约我来佛堂,我如果不能来,心里会过意不去,还没求道来或不来佛堂自己会觉得还好。
4.想要再更进一步了解,不想这么快做决定。
以上,求各位前贤慈悲,集思广益啰。
1.已经有信仰,如皈依佛教、家中有神坛、小时候有给神明当义子,觉得来求道是不忠。
「道」和宗教有所不同,「道」是没有界线没有分别,是一种宇宙自然的轨则,而不是某一种神明崇拜或信仰,所以「求道」和一切宗教都没有冲突。相反的非但没有冲突还可以帮助宗教信徒在原有的信仰上更专注有力量。
如果已有信仰,而且不想改变信仰,求道,可以增加信仰的修行功力,比如许多基督教徒求道后感觉专注在玄关的祷告,更能够更与上帝直接对话;佛教徒求道后唸佛比以前更能够专心不散乱。
而且佛教的皈依无法保证往生净土,求道也是一种归依归依弥勒佛,而且保证往生弥勒净土,(有体软如棉为証),道教信徒或民间神坛信仰,求道神明只会更高兴,不需要改变信仰,道本来就没有宗教界线,如果已有宗教信仰愿意来求道,对自己的信仰不是一种不忠背叛,而是一种增益。
2.要回家问家长(想当然问了家长大部分都不赞成)。
渡18岁以下的小孩,一定要经家人同意,否则会被误会诱拐、欺骗小孩,因为18岁以下的小孩法律上有监护人,必须在监护人同意下才不会引起纷争。
18岁以上有行为能力,就不须要问家长,只要自己同意,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觉得求道后会受束缚。例如我已经求道了,你们约我来佛堂,我如果不能来,心里会过意不去,还没求道来或不来佛堂自己会觉得还好。
引保师应该尊重求道人,当然不只是新求道的人,还包括已经陆续有来佛堂接近过,但没有那么热衷积极的道亲,要给众生一个中间灰色地带的「泛道亲」空间,不要非黑即白,把道亲定义在吃素、有班必到、立愿、清口、开坛、开荒…。如果不想参班、拒绝开法会、清口…,就是不发心,难容身于佛堂,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去佛堂。
如果求道后虽然没吃素、没参班,但认同肯定道,愿意渐进、愿意修持三宝、初一十五愿意来拜拜、遇到难关愿意来佛堂叩求…。这些只要具足一点,佛堂就应该欢喜的接受这是一位很好的道亲,不需一直push他向前进,给道亲一点时间空间慢慢向前走,而不要有被迫的感觉。
佛堂,是仙佛在人间的居所,如果一个人到佛堂时有美好的不同于人间其他地方的清静感、解脱自在、温暖…那么不必勉强不必一再邀约,道亲会自动喜欢去佛堂。所以要成全道亲不是只有一直拉,现代人被一直拉反而会一直退一直逃,辅导道亲在有困难、困惑需要仙佛保佑时去佛堂叩求,或用三宝修持…体验佛堂是有仙佛加持的力量在其中,然后自然喜欢回佛堂,愿意进一步参研道理。
4.想要再更进一步了解,不想这么快做决定。
可以带对方去参访道场,常有尚未求道的人在参访道场时受到莫名的感动,而愿意求道。
有些很难度的宗教徒无法被任何言词动摇,却在佛堂有奇妙的感受而愿意求道。后学渡到的几位来自西藏、不丹的仁波切都是这样求道。
也可以送一些适合尚未求道人的道书或CD、DVD给对方,让对方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不要给对方压力压迫感。只要能让对方信任,又能锲而不舍的渡化成全,一定可以渡到对方,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以后学的经验,无条件、无限期的去关心、付出、帮助人,是渡人求道最重要的心态,方法可以随宜变通,但能感动人的是人格与心态。
渡人,如果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以及热切的为他好,即使对方并不相信「道」有那么好,都会愿意跟你去看看。但,如果对方有被推销、拉保险或直销的感觉,不论说得再好、再有道理,对方都会以为你在骗他。所以不急功近利,用长时间以人格取信于对方,以关心打动对方,这样渡到的人才可能跟着你在道场成长,而不是有「被骗去求道」求了道就bye-bye,再也不接近道场。
欢迎大家在回应上集思广益,提供发问者更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