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1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修道程序23

2017-09-25 历史文章👉 mailycloud


第十二章 五步工夫與三覺

1.儒之五步工夫

五步工夫者,則定靜安慮得是也。欲行此工夫者必得受明師指傳妙竅,知性理之來源止宿至善地,識無中之妙有,無相之妙休在,然後清心寡慾,守顏子之四勿,依曾子之三省,體論語之思無邪,常止於「如是」處,則性定神明,克己復禮自能由有思而入無思,由有為而入於無為,戒斷淫念去除雜慾,放下萬緣,歇止妄心,行住坐臥,心靜意清,神明現前,明善復初,萬念俱寂,萬法歸一,定止於至善,能知止而后可得定靜安慮得之工夫。

a.知止而後有定

人生降生以來,六萬餘年矣,大道廢、仁義出、仁義亡、世道衰,天下貿貿歧路亡羊,莫知所之了,務凡者、溺愛河、沉慾海、務修者、明師難遇,性理難明,真傳奧秘,鐵壁銅牆,不得其門入皆不知所止,止非其所,如助長揠苗,或白首無成,望洋而返不知所止者,若孤造獨諸者,還無害於世,止非其所者,則以訛傳訛,流毒無窮也,有志修道者,必先求其真知,真知而後真行,真知者知至善之所在也,真行者,止於至善而不遷也,苟能止而不遷則身心皆獲大定矣,「知」入為手,「止」為工夫「定」為效驗,故曰知止而后有定。

b.定而后能靜

靜者心既定止,自然躁妄盡釋,萬慮俱清,妄心頓息,見幻景而不動,感萬事而不搖,心靜神逸,性定理明,寂然不動,廓然無礙,恰似止水澄潭,青空明月,有如蘊玉以山輝,淵含珠而川媚,道實於中,德華於外,此周茂叔霽月光風,顏夫子簞瓢陋巷時也。

靜者心不動神不遷,念不起,慾不生,心靜則氣調和行住坐臥,言笑舉止,肅焉威儀儼然道貌,世靜則民安物阜,化行俗美社會和平,周旋應接雍焉嗥燦然盛世矣。

c.靜而後能安

安者性靜神明疑雲掃盡處心泰然,從容中道,不勉而中不思而萬得,言行一如動靜不二,此孔子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取之左右逢其源,辭書曰文思安安時也,心常泰定。意總安舒,心曠神恰寬如滄海,不澄而自清,攪之而不濁,性似明月,心如明鑑,一塵不染,一事不擾,由止而定,由定而靜,由靜而安,功夫至此,則物慾全消,氣稟悉化,內外貞潔,天真獨露,寂然不動之道體立矣,感而遂通之德用全矣,心常安則精神清明,而身心舒泰,世常安則萬事俱理,而世道安康矣。

d.安而後能慮

上述由定而靜而安者,乃由動而入靜,靜極而生動,動而生其心是謂之觀,返觀內照,去妄存真,反情合性,除誠假相,建立法相,攝萬殊而歸一本以立大學之體慮者,率由本真之實體,所生發之實智,辨是非,別善惡,分邪正,識真妄為立身之經論為處世之型範寶鑑常明,美惡自照,衡權常平,毫釐無差明德具足,慧光常明,不慮而知,所行悉當,雖寂然而不動,乃有感而遂通以達大學之大用道體德用悉備,良知良能俱全無事則萬慮俱寂,有事則無慮不當,藏器待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行化則親民新民,窮居則自立無損正已化人行止自在,無入而不自得矣。

e.慮而後能得

以上定靜安慮之功夫,經已明體達用,體既無不俱,用自無不周,則大人之學成矣,大人之道得矣。知止大學之入手,定靜安慮則為造詣效驗之功夫也。

能得者,大學之成就也,各項條目,至此一結,如果安而不慮,刖有靜而無動,有禪而無觀,有如死灰槁木,動靜不能互生,歇動不能一如,則不見造詣之功,便無有達用之妙矣。

慮而不安者,則有動而無靜,有觀而無禪,則動靜無憑,躁妄多失,由安而慮,則體立用行大學之道得矣,故曰慮而後能得。

2.釋之三覺(三步工夫)

a.體知本覺

本覺者,是謂本來之面目也,菩提自性,本來清靜,具有萬善萬德,良知良能,五眼八通,本來無思無慮,無識無知實無所不思,無所不慮,無所不識,無所不知,雖是寂然不動乃有感而遂通,萬能之所出,萬法之所由生,般若妙智慧則在此中耳。

b.發展始覺

依本覺之善德,良知良能之實智,為內薰和教法之外薰而生妙智慧。使邪念漸去,妄心漸息,儒所謂人欲淨盡,天理流行自然發現真本心,正覺力,此便是去妄為真出迷入悟之階段,自性自度之過程也。

c.達究意覺

達究意覺者,由於始覺發展,而至於生發妙智慧,以此妙智慧,極力修持,滅盡十種眾生心,度回本來固有之菩提心,使其復返與本覺一致者,便不超絲毫之妄心,不生半點之妄相,無執無惑,此則達到本然之全真也。

儒之五步工夫:釋之三覺(三步工夫)

定靜︰體知本覺

安慮︰發展始覺

得 ︰達究意覺

本章要項

1.不知所止何害

2.止非所止何害

3.有禪而觀則如何

4.有觀而無禪則如何

第十三章 去疑解惑

1.疑惑乃人生之大障礙

事物有真假,人亦有假真,理有虛實,事亦有真偽不辨其真偽虛實,則謂之惑,有惑而不能決斷則謂之疑,疑惑二字乃人生之一大障礙也,欲無此疑惑者必須真假認得明白,虛實看得透徹是非分得清楚,真偽辨得分明,則善惡邪正立判還有何惑,既無所惑則取捨去就成竹在胸自可立斷還有何疑也。

故此疑惑二字,亦不可有,亦不可無,對於事理之真實者應無有疑惑,若有疑惑則失於真而惑於假矣,對於事理之虛偽者則不可無有疑惑若無疑惑則認虛偽以為真誤入歧途矣。

總而言之,疑惑二字,悉由於不辨真假,不明虛實而起,故欲無此疑惑者必須認明真假辨財虛實,何以致此,惟有求得真道求回性理本心而已耳。

2.性理真道

性理真道者,乃天命之真理也,賦與吾人為本性故中庸云「天命之謂性」此性理中本具有良知良能,真智妙慧,五眼六通,雖寂然不動,乃有感而遂通,無所不知,無所不明,何有真假之不分焉,有虛實之不辨,真假虛實既辨明則惑何從面生惑既不生,疑目無有,自然剛毅果斷,去妄存真,率性而行,免入疑惑歧途矣。

故曰「率性之謂道」人各有性,性則人之大道,人之所以為人端賴有此性,人之所以為完人端賴斯道,天之大,地之厚,亦不能逸出此道也,真天理即是真本性,真本性即是真大道,人能恢復如是之本性,即是真人,聖賢仙佛皆由此出焉,昧此如是之本性,則是假人,眾生鬼禽從此而入矣。

古之聖賢仙佛立言設教闡明性理真傳心印大法,證據確鑿如孔子之述而不作,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其所立言,莫不是根據天地之至理,造化之經論決無一點虛偽,悉者描寫自然事實,毫無虛談空論,釋佛之立言,三藏十二部之聖經妙理,皆是自證自悟之實理,如金剛經一部乃吾佛自心實證之如來心法,此乃天地萬古之奇秘,佛聖傳燈之秘寶也。

依此人生大道,決無可疑自無有惑,疑惑二字自然清波於無形矣!

3.去疑解惑

修道之人首要認明真理,去除虛假妄心,求得真實本性,心燈常明。慧劍在手,轉識為智,逐妄求真,發宏誓大愿,立誠正信心,見惑即解,見疑即去,勇往邁進,精誠虔修,有何魔孽之可入,有何邪惑之可侵哉。

但世人往往自作聰明,執相迷真,以真理為虛誕,以聖經為異端,以名教為迂腐,以邪說為文明,語以聖理真道,則目為迷信。

當避聞及揚墨之言則視為奇貨爭趨,所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世道之衰皆由人心所自致耳。

殊不知聰明為聰明誤,如讀幾本新書,稍得一知半解,便自以為文新明,新頭腦自居,亦不窮究真假虛實,禍福利害,只管盲從,邪說異端,妄逐時世潮流,若與之講道德說仁義,雖不見其掩耳,他卻是聽而不聞且大言不慚,妄加毀斥此謂之理障。

若聞其淫詞艷語,跳舞公妻之言,雖未見其破口,他早已神情脈脈破顏而笑了,此等人往往自認為文明中的巨擘,自誇為社交上的明星,卻不自知墮惑入迷,偏信旁門小術,好新奇,喜怪異,誤入邪途,一失足成千古恨矣,此謂之孽障。

又有修道者,名雖修道,並不加細心研討,只略知皮毛,便自以為造詣淵深,道既得了,修功積了,以為大道如斯而已,學亦只此而已,殊不知只探皮毛外學,不明真空妙理,還是著相外求,著妄迷真,偶遇天考魔考便疑三惑四退縮不前,若遇外道蠱惑,則偏信邪術怪法迷人邪途,萬劫不能翻身,且累及九玄七祖,同墜深淵,成為千古不孝之罪人矣,豈不哀哉,誠能斬斷一切疑惑,只認道真理真,埋頭攻苦,堅持到底,真誠實修,蒼穹有鑑,神其格思,天心佑之,皇天豈有負人哉,中庸云誠則明矣,信不誣也。

本章注意 要點

1.疑惑由何生發

2.欲了此疑惑二字當何

3.疑惑有何利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修道程序1修道程序2 修道程序3修道程序4修道程序5
修道程序6修道程序7修道程序8修道程序9修道程序10
修道程序11修道程序12修道程序13修道程序14修道程序15
修道程序16修道程序17修道程序18修道程序19修道程序20
修道程序21修道程序22


推荐阅读

 樂善好施 手語

2  紅塵的依歸(善歌)

3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干声完整版

欢迎分享:邀请您朋友圈关注+置顶「抢先看」

将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感谢慈悲!法喜充满!

善書的贈送與銷售都是由張淑華前賢負責,所以請直接連絡淑華姐,海外她也有寄送。張淑華 0939-883055 (02)2747-1986 張淑華Email: wujin1221@yahoo.com.t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