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影志 | 城市工作坊厦门站“厝内无猫翘翘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亚洲影志 Author 新亚洲影志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厦门站
海报设计:王元, 撰文:王涵
电影的边界是什么,很多伟大的作品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应着这个问题,回应多一次,边界就被重新打破一次。
闽南语讲“厝内无猫,老鼠翘脚”,原是嘲讽一种无序的状态,但掩去本义,又实在是一种可爱的说法。人们心中都有一些“猫”,定义着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好的电影,什么是被允许的电影、什么是过去或未来的电影。厦门站,我们邀请了两位探索电影边界的当代影像作者,请他们帮大家暂时拿走心中的“猫”,让其他有生命力的东西出来“翘翘脚”。
赵煦的《世界的形状》《关于城里的羊》《丘山》等作品在FIRST青年影展、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受到关注。这些作品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创作,但相较于故事性,他更专注于将影像作为一种凝视生活与存在状态的方式。最近,他在筹备自己的剧情长片项目《浮云梦》,同时也正在拍摄一个新的纪录短片。
©赵煦《世界的形状》剧照
“我希望以一种极简的方式去呈现那些隐匿于日常生活之下的诗意。长时间的居家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创作,其实空间上的限制反而让我留意起身边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以前我老想拿着机器走的远远的,去探索那些陌生的世界,最近却更愿意把镜头对准一片从窗户外面飘进来的落叶。”他说。
©赵煦《丘山》海报、剧照
另一位厦门导师王拓的《审问》在2018年北京国际短片联展上大放异彩,也被授予华语竞赛单元杰出艺术探索奖。王拓根据他对一位在中国地方任职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官员的采访,创作了这部影像作品,影像中受访者讲述当年面试该职时所需的心理技巧,慢慢演变到描述其日后在审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心理手段。
©王拓《第二次审问》剧照
最近,王拓正在拍摄他的《第二次审问》。基于他近些年在中国所经历的有关艺术世界中的文化审查的观察和反思,在这个影像作品中,他设想了两种极端却极具现实基础的情形:一位隐藏身份混迹在艺术圈里文化审查官员,在日复一日于艺术世界的浸淫中,仿佛参透了艺术的真理,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艺术家。与此同时,一个艺术家,可以敏锐地捕获其他艺术家隐藏在他们作品背后的政治隐喻和意识形态问题,仿佛看见了其自身更大的价值,慢慢变成了暗中替政府工作的审查员。两个人在一次面向公众的艺术对谈中相遇,并对彼此令人迷惑的身份展开剖析。最终在艺术家准备已久的一个展览现场中,二人的身份发生互换。
©王拓《通古斯》、《哭阵门》剧照
我们需要赶走厝内巡逻的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开口说话。所有初学者来到这里之前,都会问“我什么都不懂/我不是专业出身,我真的能够拍出一部作品吗?”——就像一位婴儿在开口前,不会想“我什么都不懂,我真的能够说出一句话吗?”一样,当有些东西已经存在,张开嘴巴,就会发出声音。
新亚洲影志工作坊是很好的电影拍摄场所,我们在此不受身份的束缚,“拍自由的电影,自由地拍电影”——每个人报名前来的人都将作为导演,拍出自己的电影、发出自己的声音。两周时间,高密度的碰撞、交流、创作,大家经常觉得像过了两个月一样地精彩。
©新亚洲影志往期工作坊学员拍摄现场
以工作坊的形式,新亚洲影志在2018-2021的三年时间出品拍摄了超过200部短片电影,作品曾经获得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暮色撩人》)、鹿特丹电影节短片竞赛(《老童子》)、成都Minute国际短片节年度艺术短片(《她消失的那天》)、厦门HiShorts短片节竞赛(《苗栗》、《消失在北方的岩石》)、重庆先锋艺术影展入围(《眨眼之间》)等成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阿卜力米提是新亚洲影志14期新疆工作坊学员,他在新疆拍摄了这部《一首诗的宿命》。诗来自天空和大地,最后飘散在了水里。
©新亚洲影志新疆工作坊 《一首诗的宿命》导演:阿卜力米提
我们盼望认识你,期待属于你的表达。希望我们在厦门相会,在束缚遍布的当下,建造无猫的厝屋,然后一起躲在里面“翘翘脚”。
厦门站主导师课程简介
王拓:个人创作体系的建立
1-讨论和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创作是为了发现自己而不是进入某种已存在的范式。影像作为一 种媒介,不应成为表达的束缚,而是可能性的延展。2-创作也不是对理论体系的依赖,而是找到自我 沟通融洽的过程。观看和分析一些优秀的国内外非传统非类型的当代艺术影像作品,体会影像媒介的可塑性和在观 念表达上的潜在可能。3-在每个个人创作的课程实践过程中,进行适量的group critique。这个与有着完全不同经验的他人 进行的有关创作想法的辩证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个人创作体系的建立。
第一堂课:如何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第二堂课: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表达?
第三堂课:如何持续创作以及创作的意义?
赵煦:记录心间景观
本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和学员们一起探索“记录”作为一种影像手段在艺术实践中的边界与多样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性纪录片,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也不乏以“记录”为媒介的创造性的表达。“记录”仅仅指向那些被观看的外部世界吗,是否也可抵达内心?从开拓视野到内在思考,再到最后的拍摄实践,希望此次课程可以激发学员们主动探寻“记录”在影像创作中的可能性。
第一堂课:记录的边界
第二堂课:由记录抵达内心
第三堂课:通过记录,反观记录
厦门站导师阵容
#厦门站主导师:王拓、赵煦
厦门站时间:7月10日-7月24日
王拓,艺术家。
成长于中国长春,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行为、绘画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情境下,对他人真实生存经验以及文献行为化的介入,来揭示当代人类境遇与精神遗产之间不稳定的关系。王拓的作品经常基于对已有的文献(如文学、电影、戏剧、美术史)的引用来建立一个多重叙事的情节迷宫。在那里,有关当代社会的戏剧化的、幽默而荒诞的成分被展示出来。王拓的实践也同时探讨了人造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如何从其历史背景中生发而出并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主题。王拓曾为纽约皇后美术馆2015至2017年度驻馆艺术家,并于2018年获授“三影堂摄影奖”, 同年获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杰出艺术探索奖”和“玲珑塔”短片奖,2019年获授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2020年获授旧金山卡蒂斯特支持的研究驻地。
赵煦,导演、艺术家。
他的电影作品曾入围瑞士真实影展、 FIRST⻘年电影展、⻄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并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影堂厦⻔摄影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展映。
#厦门站特邀授课导师:
张明归、廖克发
远程录制课程和连线互动答疑
张明归,越南导演。
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学院2012年学员和2016年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成员,2017年第20届巴西圣保罗视频博览会主要艺术奖项的获奖者之一。他的实验纪录电影《树房子》是2017年唯一获得柏林电影节世界电影基金的亚洲电影项目,入选第72届洛迦诺电影节“当代影人”竞赛单元,2019年在南特三大洲、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进入主竞赛单元,并于纽约电影节和鹿特丹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映。2021年他的剧情短片《暮色撩人》提名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短片竞赛单元。张明归长期与中国制片人郭晓东合作,并于2018年新亚洲影志北京工作坊担任导师。
张明归:
田野中的不确定性
田野调查是想法和现实之间的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始终面临着不确定性。然而,对我来说,不确定性并不是与我的意图和想象力相对立的东西、应该避免和害怕的东西。相反,我深信不确定性是电影制作的基本性质。正是通过不确定性,新的可能性才得以诞生。回顾这些过去的旅行,我感到我的生活被这些经历打开了许多。在这次研讨会上,通过分享我在电影创作中的研究历程,我希望我们都能拥抱即将到来的不确定性。我将在研讨会上介绍的影片有《井中的火星》(2015),《树房子》(2019),和《暮色撩人》(2021)。
廖克发,马来西亚出生的台湾导演。
第一部剧情长片《菠萝蜜》入围釜山国际影展新潮流竞赛单元以及金马影展最佳新导演提名。短片《妮雅的门》也曾在釜山影展获得超广⻆亚洲最佳短片。《菠萝蜜》被选为2015法国南特影展,台北剧本工作坊,并获选戛纳影展「世界电影工厂新导演工作坊」。创作持续反映真实世界,其两部拍摄家乡的纪录片《不即不离》与《还有一些树》依然面对马来西亚政府的审查禁止。曾参与东京与柏林影展新锐营与金马电影学院。也常担任亚洲纪录片训练营Doc Doc,Asiadoc。
廖克发:
如果这是一个人——创作历程分享
任何一名创作者都在面对一个问题,在影像已经蓬勃爆炸的今世代,为什么还需要你那多一点的影像?在山丘上多撒一点沙子,那影像是真的对你有意义吗?
影像对于我是一种自我思辨和抵抗的方式。但那不是什么勇敢或者英雄心态,而是和个人的生长和整个创作经历有关。我从来没有一个想像中的“电影梦”,对我来说那是一种自然必须做的事情。无关提名或得奖,就算我有一天找不到钱了,没成就了,我还是会去做任何事,把我想讲的话讲出来。能够知道你自己心里想讲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需要时间的事,我能分享的只有这些。
将以《不即不离》与《还有一些树》为例,分享如何从田野调查,到纪录片的完成。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Adunis)说“中心是一切边界的边界”,把自己放在那个边界上。找到了原点,你就会长出自己的电影方法。
#厦门站剪辑指导:李博、郭晓东
7月10日-7月24日给予在地指导
李博,剪辑师。
双子座,B型血,辽宁银。主要作品有:《锤子镰刀都休息》(金马奖最佳剧情短片)、《风沙线上》(香港纪录片节最佳短片)、《塑料王国》(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佳新导演评审团奖、金马奖最佳剪辑)、《时光机》(翠贝卡电影节纪录片最佳摄影、亚太电影节评审团奖)。
郭晓东,电影制片人、剪辑师、策展人。
新加坡左旋电影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制片《梧桐树》(FIRST电影节、山形电影节)、《丘山》(⻄湖纪录片大会D20竞赛)、《树房子》(洛迦诺、法国三大洲、鹿特丹电影节)、《暮色撩人》(柏林电影节)等亚洲与国际合制电影项目;以独立剪辑师的身份参与《轻松+愉快》、《清水里的刀子》、《之子于归》等多部电影的后期制作;作为首位发起人于北京成立亚洲电影共同体“新亚洲影志”,庐舍社团创始人。
厦门工作坊@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于2007年,是国内首家以摄影作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专业当代艺术中心。三影堂由中国当代摄影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荣荣和他的妻子、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共同创办。三影堂致力于成为最高水准的摄影展示、推广、国际交流与挖掘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平台。三影堂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空间:一个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另一个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厦门站日程安排
(7月10日-7月24日)
第一周
第1天 上午 国际导师张明归田野调研课:
田野中的不确定性
下午 王拓导师课程:
如何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晚上 王拓导师作品赏析
第2天 上午 赵煦导师课程:
记录的边界
下午 国际导师廖克发纪录片课:
如果这是一个人——创作历程分享
晚上 赵煦导师作品赏析
第3天 全天 大嶝岛集体出行活动:
大嶝岛“两岸”民俗一日游
第4天 上午 赵煦导师课程:
由记录抵达内心
下午 王拓导师课程: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表达?
第5天 上午 三影堂摄影暗房体验课
下午 王拓导师课程:
如何持续创作以及创作的意义?
第6天 上午 赵煦导师课程:
通过记录,反观记录
下午 学员项目阐述A组
第7天 上午 学员项目阐述B组
下午 导师和学员“一对一”配对,
小组讨论
第二周
第8-12天
导师学员分组,一对一辅导、制片流程、建组准备、拍摄杀青
第13-14天
后期剪辑、补拍补录、成片包装、物料准备
第15天
学员作品成片公开展映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厦门一日出行
(7月12日)
大嶝岛“两岸”民俗一日游
大嶝三岛,又叫英雄三岛。指的是同安区的大嶝、小嶝和角屿。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金门最近的地方,距金门仅2000米左右。大嶝与金门“鸡犬之声相闻、民俗风情相同”。两岸具有深厚的“地缘、血缘、亲缘、政缘、商缘、神缘”文化。
图一:大嶝岛“岛主”洪毅峰的民俗博物馆
图二:台海紧张时期炮弹和手榴弹制作的钟
图三:物资紧缺时期的百家布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厦门三影堂暗房体验课
(7月14日)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拥有专业暗房工作室,面向不同阶段的胶片摄影爱好者,三影堂教育计划定期开展黑白和彩色暗房课程,以及大画幅摄影基础与进阶课程。本次工作坊学员们将在暗房中亲手制作胶片摄影作品。
报名流程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报名申请表
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名表
推荐使用微信电脑客户端打开
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录取说明
1. 所有城市的工作坊统一报名表请通过扫描本文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2. 各城市工作坊采用滚动方式录取,即以报名表提交时间和申请志愿中填写的城市顺序为基础,调剂为辅,满员即止;
3. 调剂由导师和主办方根据申请表所展现的内容综合决定,如需面试将单独通知;
4. 其它城市工作坊课程安排可发送邮件至 film@nafc.org.cn 获得;
5. 录取结果最晚将于每个城市工作坊启动前10日通知学员;
6. 工作坊费用为6800元人民币,需在录取通知发出后3日内完成支付确认参与,支付方式将于录取通知时随《学员手册》发送;
7. 学费支付后,如因疫情原因工作坊无法举办,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工作坊取消,已支付费用将全额退款;如工作坊如期举办,则不支持任何情况下的退款,望申请者谨慎确认;
8. 工作坊导师、助教和学员将协同工作,每位学员将完成一部自己署名导演的作品;录取学员需自带拍摄、录音、剪辑设备;如有需要,工作坊可提供当地设备租赁联系方式;
9. 交通与食宿由学员自理,工作坊《学员手册》会推荐授课地点周边性价比较高住宿;
10. 如有其他与工作坊相关的问题,请邮件至 info@nafc.org.cn 咨询。
合作媒体
凹凸镜DOC、深焦DeepFocus、ART艺术是什么
爱上纪录片、《1314》设计与艺术杂志
單讀 One-Way Street Journal
合作机构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THREE SHADOWS XIAMEN PHOTOGRAPHY ART CENTRE
双栖影视 AMPHIBIA FILM
CEF实验影像中心 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
CATHAYPLAY
关于新亚洲影志
始于2016年,活动持续举办至今,促成了亚洲新导演与新电影的不间断发声,引发作者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在电影理念与创作层面深入交流,令其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2018年5月发展为新亚洲影志(New Asian Filmmakers Collective)——亚洲范围内的电影人联盟。联盟由具有亚洲文化身份认同,爱好并支持文化共享的电影人自然连接、生长而成,联盟中的个体以电影为表达手段,以亚洲文化共性为话语基础,展现亚洲当下的生态文化,求索超越历史地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亚洲”概念,重塑亚洲精神文化的鲜活形象。联盟鼓励亚洲影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对亚洲多元文化感到认同、好奇或陌生的其他个体,一同参与亚洲电影人的互动、交流,加入亚洲范围的电影策划、合制合拍、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发起的影人会、公共教育项目、影像工作坊为先期落地活动,以此为媒介,触发亚洲电影产生出新的无限可能。
更多影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