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志】蒋中红:用光影记录强军征程

2016-10-08 中国战略支援


用光影记录强军征程


人 物 小 传

蒋中红,安徽灵璧县人,2000年12月入伍,四级军士长,现为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俱乐部主任,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1次。



参加抗洪抢险任务


前言

2016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驻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面对肆虐的洪魔,该部数百名官兵奉命奔赴抗洪抢险任务第一线,在救灾官兵中,一名胸挂相机,肩扛沙袋的士官格外显眼,穿梭在一线的各个角落,一边记录着战友感人的瞬间,一边投入任务抢堵溃口。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蒋中红。


追梦路上的拼搏者


每名战士都有自己的从军梦,2000年底,怀揣着在部队建功立业的梦想,蒋中红走进了他一直向往的绿色军营。然而,事与愿违,军事训练成绩全优,渴望去一线作战单位的他,坐上了后勤保障单位的皮卡车,渴望驰骋训练场舞枪弄棒的他,却被分配到了俱乐部扛起了“长枪”“短炮”。当成一名军事训练优秀士兵这样单纯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时,他也一度陷入迷茫,失去目标,没有方向。直到有一天,他拍摄的岗位比武照片在军报上刊登出来,战友激动地拿着报纸找到他“中红,你看我上报纸了,这都是你的功劳。”班长也及时开导他“岗位就是战位,我们的战斗就是将战友们的牺牲和奉献留下印记。”他明白了自己岗位的特色,使命的特殊,从那以后,将优良传统留下,将光荣使命传承成为他的新梦想。



蒋中红正在制作军旅生活纪念光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梦是个平整的起点,追梦是条崎岖的道路。文化水平不高,摄影知识一无所知是他追梦路上最大的障碍。为了克服困难,早日圆梦,他晚上加班加点自学理论知识,白天奔走各岗位实践拍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愣是凭着这股子拼劲,不到三个月就能独立承担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任务,还出色地制作完成了军旅专题纪念光盘《青春港湾》并荣获了“三等奖”。一时间成为了单位的“小明星”。从拍照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各类摄影摄像设备,从电脑不会开机到熟练运用各种修图、视频剪辑软件,他也从“菜鸟”蜕变成了“大拿”。



自学专业理论知识(资料图)


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就要有践行梦想的行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有蒋中红的身影。2005年4月5日晚上6时左右,驻地发生火灾,蒋中红奉命执行救援拍摄任务。到了火场,面对火苗和浓烟,汗水浸湿了衣服,两眼也熏得直流泪水,他毅然抱着相机走了进去,在拍摄过程中脚踝不慎被烫伤,长出鸡蛋大小的血泡,他硬是咬着牙完成了拍摄任务,回程途中才发现,血泡磨破在鞋帮子上,血水烤干在袜子里,皮肉连成了一片。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他眼里,军人就是忠诚勇敢的代言人,而他就是这一切的见证人、传播者。在他心中,使命就是——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将战友们辛勤付出的每一个瞬间记录下来。


辉煌事业的亲历者


十六年的军旅人生,他用勤奋和任劳任怨谱写军旅荣光。当问起他当兵十六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时?他总是高兴地说,就是为军史馆建设积累了一些素材资料。2008年该部启动军史馆建设,他负责资料搜集、照片处理、版面设计和视频制作。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加班成为常态。因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导致腰椎突出,可是他轻伤不下火线,忍着疼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而今年,该部组建30周年在即,军史馆面临翻新、补充、扩建,他也面临复退走留,可他依然主动请缨担下了资料收集、素材整理、总体设计的工作,投入到加班加点的工作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军史馆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里面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块版面我都要全力以赴。无论走留,他承载单位30年的历史,是我军旅16年最好的总结。”



教授摄影知识(资料图)


除了军史馆的建设,16年来,单位的全面建设的角角落落都有他的身影。在每次任务来临之即,音响保障、高音广播线路维修、横幅制作以及誓师大会会场布置和文化保障等都是他亲自带领班上战士去完成,每一次执行任务和凯旋归来、每次迎接大型检查和演示观摩他都一一见证。2015年,上级首长到该部视察工作,休假在家的他在前一天得到消息,第二天就回到了单位拿起相机。有战友问他“你带了那么多徒弟,干嘛非要每次都自己亲自上?”他笑着说:“在这个岗位,就要自己来才行,只有自己来,我才切实感到单位16年的发展进步,感受强军事业的不断辉煌。”



16年获得的荣誉


作为一名班长骨干,他不断在提升自己上苦下功夫,先后取得资格证书十余本。同时不忘部队的培育之恩,发扬“传帮带”精神,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所学和经验传承给身边战友,十六年来,他先后为单位培养各类摄影摄像、板报制作、简报设计、视频剪辑优秀人才100多名,不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献身使命的践行者



站岗值勤


“党员是一盏灯,党员是一面旗”。作为连队的老党员老骨干,当兵十六年最亏欠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在年初筹备单位组建30周年总结教育活动前夕,还在忙于军史馆的蒋中红得到了老母亲头部诊断出囊肿压迫眼睛神经导致双眼出现盲视的消息,一边是组织的任务,一边是亲情的牵绊。他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苦衷,而是选择继续加班投入到筹备工作中,直到妻子的电话打到了连队领导那里,大家才知道。单位领导劝他休假回去照顾老母亲,他却说:“总结教育活动在即,还有好多工作要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怎么可以在关键时刻离开。”实在拗不过领导的要求,他匆匆回家安排好老母亲,三天后又擅自返回到了单位。

“工作狂”是对他最恰当的形容,用身边战友的原话“老蒋真能拼!”“今日事今日毕”是他的工作态度,“要做就做最好”是他的工作标准,每一次执行上级的任务他都跟着时间在赛跑,尽可能的当天把事情完成,即使加班加点,也决不拖延,每一次其他同志需要帮助他都义无反顾,在2010年之前,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很多单位退伍视频做不出来,老蒋就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帮助做视频,硬是利用课余时间在2个月内高标准完成7个单位的退伍视频制作,赢得战友们的一片赞誉。



选景拍摄


16年从青春伊始到韶发皓白,这个陪伴该部半段历史的老兵也到了改革强军的十字路口,很多战友问起他的走留,他总是说无所谓:“我在部队工作了那么多年,倾注了心血,得到了锻炼,实现了人生价值,从感情上我舍不得离开部队,部队的需要就是我投身的事业,但既然已经奉献了这么多,如果离开也是一种奉献,那么再为部队贡献最后一点又如何。”他,就是这样将小岗位当大舞台,默默无闻在平凡处闪光,在工作岗位上敢于献身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朴实但绝不简单的勤务保障兵。



作        者 | 蒲  阳    刘  星    崔万刚

来        源 | 解放军报社战略支援部队分社

监        制 | 邹维荣

责任编辑 | 韩阜业

本期编辑 | 李志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