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军故事汇 | 戈壁滩上,那难忘的支委会

白伟 中国战略支援 2022-09-16

戈壁深处,风起,沙粒打在某基地某分站站长张波的脸上。这一幕,让张波想起几年前那次特殊的支委会——

“分站的党支部会议记录本马上又要用完了,要当成‘传家宝’保管好、传承下去。”张波在支委会上的这一要求,得到了支部委员们的一致赞同。

驻地在戈壁深处的该分站是某重大任务的关键一环。对于分站的官兵来说,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不仅清晰记录了一个基层“战斗堡垒”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促进按纲抓建有效落实的成长历程,还承载着官兵扎根戈壁奉献青春的高光时刻,成为分站建设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
翻开第一本记录本,首页上写道:2017年5月28日,第一次党支部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以党建为引领,高质量完成当年11月的某重大任务。
“那时,分站刚组建,所有到位成员只有9人。”分站党支部委员、党支部会议记录员冯小康轻轻抚摸着边缘有些褶皱的记录本缓缓说道,分站因任务而建,组建命令还没有正式下发,上级就先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抵达戈壁深处,紧前进行任务准备,营区到处都在施工,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又赶上夏天,临时搭建的会议室就像个蒸笼。

“基础设施简陋,我们要抓紧时间搞建设”“时间太紧迫了,要多个方向并行发力”“我擅长数据分析,设备调试安装交给我”……
当天的会议室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大家畅所欲言对分站建设和任务并行建言献策。最终,党支部达成共识:分站建设迫在眉睫,重大任务繁重艰巨,要以啃“硬骨头”、挑“重担子”、接“烫手山芋”的气魄,开山辟路。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张波说,会上他们逐条梳理问题,逐人领受任务,写下请战书,立下军令状,拉开了这个“新点号”按纲抓建的序幕。

白天,官兵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安装调试设备;晚上,大家挤在值班房里凑合休息。人手不够,官兵就两班倒,为了摸清设备性能,他们索性吃住在设备方舱,连续4个多月扎在调试现场。

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官兵们战高温、斗风沙,喝盐碱水、住戈壁滩,加班加点连轴转,提前一个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不久后,“新点号”在某国字号重大任务中“闪亮登场”,发挥重要作用。

继续翻看另一本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一次会议记录上,“集体三等功”几个字赫然在目。
2017年12月15日,张波清楚记得那一天。刚刚结束某任务演练的他急匆匆赶往会议室。一进门,他就看到设备主管孙林涛抱着一块奖牌站在那儿笑。不到半年时间,分站赢得了工程建设和重大任务“双丰收”,被上级授予集体三等功。

然而,那次会议并不是“庆功会”,而是一场扎扎实实的“复盘会”。冯小康在记录本上郑重写下了支部下一步按纲抓建的“十件大事”。
“在营区周边植树,就是那次会议决定的。”张波说,“在不毛之地,绿树、绿色带给官兵更多的是希望。种树就是种希望。”
分站方圆数十公里都是光秃秃一片,地下不是沙子就是石头,缺水、多风,想植树谈何容易。“党员先锋带头上”“党员徽章戴起来,职责使命扛起来”……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官兵们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植树初期,效果的确不理想,茁壮的树苗种下去不到一个星期,树叶就掉了个精光,总体成活率不足10%,即便有勉强成活的,长势也不乐观。
“这样可不行。”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正在分站挂钩帮带的机关干事葛页在一次党支部会议上提出建议:把树坑的砂石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
随后,大家想方设法从几百公里外运回一车车的土壤种树,树苗成活率明显提升。据支部会议记录本记载,分站建设至今,官兵在周边植树共计3795棵,成活2811棵。
树扎下根,人也就扎下了根。继续翻看记录本,字里行间充满了分站建设发展的蓬勃力量,“确保完成”“主动请战”“能力提升”等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字眼不断闪现,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基层“战斗堡垒”激情奋进的强劲脉动。

2019年3月,考虑到分站生活设施简陋,上级党委筹集专项资金,计划为分站建设一座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生活区。一年后,生活区建设完工,官兵们集体搬进新营房,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放映室、综合健身房、塑胶训练场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大家都说:“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
“记录本不仅成为分站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分站官兵激情奋进的‘活教材’。”张波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在风沙肆虐的戈壁滩上,一座现代化军营迎风挺立,官兵们练兵备战的精气神更加充足。随着新的党支部会议记录本启用,这座戈壁滩上的基层“战斗堡垒”也开启了崭新的奋斗篇章。
图文:白伟
主管: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工作部
办: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
总编辑:胡建兵
编:韩阜业
辑:付丽双
投稿邮箱:zgzlzy2022@aliyun.com
联系电话:010-6635838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