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娃读书 | 闫灏奇:将来我也要去建设美丽中国

朗读者:闫灏奇

闫灏奇,8岁,西安市浐灞绿地小学二年级学生,爱好讲故事、围棋、书法等。

读书心得:读书可以明理,世界很大,都在书里;读书可以养志,诗书在腹,涵养正气。




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是115万亩的林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可谁又能想到,半个多世纪前的这里,竟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

树,在塞罕坝是最平常的东西,也曾是最稀罕的东西。

清朝晚期,国势渐衰。毗邻承德皇家园林和狩猎地的塞罕坝被开围垦荒。树木被大肆砍伐,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

往北是茫茫大漠,往南是京畿重地,这道连南接北的重要生态屏障,轰然倒下了。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仍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

1962年,369人肩负使命,豪迈上坝。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127人是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塞罕坝最初的建设者们并无固定住所。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便种下6400亩落叶松,然而成活率却不到8%。

1964年的春天,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连续大干3天,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改良后的落叶松幼苗。20天后,奇迹出现了!96.6%的幼苗开始放叶!10年后,60多万亩树木让荒山换了人间。

然而,好景并不长。1977年和1980年,林场接连遭受雨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大旱,总共32万亩林木毁于一旦。此时距他们上坝,已经过去将近20年。

毁了,就从头再来!塞罕坝人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20年。20年后,96万亩3.2亿多株人造林再次挺立,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

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

周边百姓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6万人因此实现稳定增收。老乡们都说,“绿水青山”如今是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的塞罕坝,需要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

让我们继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视频:赵超宇、张龙

主管: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工作部

办: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

总编辑:胡建兵

编:韩阜业

辑:付丽双

排版:王奕文

校对:瞿   良

:第 790 期

投稿邮箱:zgzlzy2022@aliyun.com

联系电话:010-66358381


▎往期推荐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2023-03-12

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人选

2023-03-12

聚光灯② | 从恐高到创破纪录,看“最强训练尖兵”如何炼成!

2023-03-11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

2023-03-11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李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2023-03-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