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孩生育政策 ▏王培安: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央《决定》的精神要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日前公布,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如何理解其精神要义?怎样破解“想生不敢生”的问题?为什么要保护民族生育力?我国是否还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就一些焦点问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一一作出解答。

本期第一问: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央《决定》的精神要义?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我理解《决定》的重要内涵:一是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体工作目标是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二是明确了优化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即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相结合,强调了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重点缓解群众生育面临的实际困难。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人口自身的均衡。具体就是要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关系,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关系。人口规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分母效应,也有分子效应。一方面,我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超大规模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也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生育率太低,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老龄化问题就会很突出,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所以,在低生育水平背景下,处理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人口的承载力处于紧平衡状态,城乡、区域间人口发展还很不平衡,中等收入群体只有4亿多,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比较小。一边是一些省份缺少人才,而另一边是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人担心生育率低会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实际上未来三五十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比较充裕,人力资源基础仍然雄厚。按照国际口径,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目前有9.9亿,预计2030年有9.5亿,2050年有8.2亿。当前西方七国集团的劳动年龄人口总和约为4.8亿,但经济总量是我国的3倍,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7倍多。可见,我国并不缺劳动力数量,缺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反映出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匹配。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很缺人。要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强国。同时,要提升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挖掘、开发和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形成“人脑红利”“人才红利”“健康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数据,为了保持人类目前对资源的需求,我们需要相当于1.7个地球的资源。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我国的人口就更算“超载”了。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1.44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1.5%、7.8%、24.17%;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等将比目前水平低20%以上。按人均碳排放7吨/年计算,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4亿多人,一年就减排28亿吨,大大减轻了生态压力。今天我们讲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生态环保问题,也是经济社会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目标,是根据我国人口自身均衡、人口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作出的正确科学决策。这里的“适度”就是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愿望,在其中找到一个均衡点。这个需要研究测算,我个人认为总和生育率应该是1.8左右。这样既可以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又不会引起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动,人口达到峰值以后平缓下降,确保人口结构问题处在可控范围内。

往期推荐

新华社关注 ▏王培安:如何理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姚瑛:正确认识我国计划生育及其巨大成就

这些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制、这些产品要召回……

来       源中国计生协

投稿邮箱:cfpa529@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