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互联的“舍”与“得”
今年致远互联的生态大会上,徐石第一次这么全面地输出对管理软件产业的观点,核心有五个,我带着大家快速回顾一下:
1. 管理软件产业之新质生产力
2. 平台模式是管理软件的终局
3. 规模化定制是平台的核心能力
4. AI是管理软件及服务再造的拐点
这几个观点连起来看,其实贯穿在“平台和生态”的价值主线上。
舍
“产品向平台跃升”这一观点,贯穿了这几年致远的生态大会。如果只是理解成口号,这事儿就简单了。不过真正践行这条路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就像中国的SaaS发展进程,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今天国内对订阅的接受度,还未迎来大的发展。
这里的核心是“舍”,怎么构建能力、规则、开放度,怎么打造可持续性,怎么一步一当下、耐得住这条路的“磨”,“得”则是自然的过程。也就是说“舍”是因,“得”是果。
“致远是披着 OA 外衣的低代码平台公司”,徐石这样定义致远,从致远的收入结构上也可以看到,纯OA的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不到30%,其他收入都跟平台相关。平台能力的开放是一种“舍”,更容易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也能让更多的伙伴拥有服务能力。
致远的22年,可以说是跟伙伴一起成长的22年。与 to C 原厂和渠道之间只有冷冰冰的数字不同,to B 软件厂商和渠道之间更需要信任连接,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关系,这也是每年致远召开伙伴会的原因,一是邀请全国各地的伙伴回来聚聚,二是大家聊聊怎么更好地聚合力量、抱团取暖,让大家可以更好地协同。徐石说致远有600+核心渠道,我认为致远的第二个“舍”是渠道的开放,600家渠道向伙伴开放。
2023 年,中国 SaaS 领域资本退潮,让很多 SaaS 厂商开始重新思考现金流的使用分布以及使用效率。面对中大型客户,定制化无法绕开,原来资金充沛时,都想着自己去研发 PaaS,但是在资本后退时,大家都要把现金用在核心产品和能力上,那租用一套 PaaS 平台也就变成了必选项。
今年致远的政策是伙伴基于致远的平台能力可以共创应用,基于致远平台形成的行业和领域应用,可以 OEM 成致远的品牌,同时进入致远的直分销体系,致远与伙伴分润。我认为这是致远的第三“舍”,开放品牌。
得
其实,“舍”与“得”的核心是信任的连接,因信任而相信,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没有致远的“舍”,也不会有致远、伙伴和客户的“得”,两者相互依存。
“宽”与“窄”
徐石在今年的演讲中讲了一个观点“平台模式是管理软件的终局”,这个观点与“每一个管理软件厂商都有一个平台梦”结合,这一观点看似是站在厂商角度来谈,但我更觉得这个视角应该是站在了客户侧,因为最终并不是每一个厂商都会进化成平台模式,但是可以成为平台上的一部分,用这些年行业里的一个词“集成”和“被集成”更容易理解。
平台解决了宽度的问题,也就是产品丰富性的问题,且基于一个底座平台,也解决了产品交付和服务的问题。
从另外一面来看,要想让平台生态繁荣,平台要守住自己的一个“窄”的边界,我在2023年中国 SaaS 大会上讲过一个观点“无边界 不生态”。如果没有边界也就不要谈生态了,平台的手“伸”太长,会让伙伴心生恐惧,从而远离。
这十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因边界问题,而导致的不信任事件。在资本退潮的时代,大家为了守住现金流,更倾向于与产品端和能力端的合作,被迫清晰边界,这或许有利于整个中国企业软件生态的发展。
也就是说,“宽”对应的是客户,而“窄”对应的是厂商边界,唯有宽窄分明,才有向平台模式跃迁的基础。
在平台这条路上,致远选择了做强平台底座,并且将平台开放给生态,让生态结合各自对行业和领域的 know-how,去生长他们自身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一则,让伙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产品梦,更有尊严、更可持续地赚钱;
二则,可以进入到致远的产品体系并通过致远全国的营销网络销售,解决伙伴市场开拓的困惑;
写在最后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阿里通义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