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专业第一,硕士修完所有博士课程,青春献海防!
欢迎阅读本期人物——姜享利
01脚踏实地,兼顾学业和体能
从小对广袤而神秘的海洋充满好奇的他,随着对海洋工程装备的了解不断加深,能够学习并参与高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工作成为了他的梦想。
2012年6月高考结束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并成为了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名海军国防生。
作为国防生,他需要学习与普通生相同的专业课程并且完成规定的日常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
面对繁重的学习和训练任务,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然后去教室占座、参加早操训练、打扫寝室卫生、开始一天的学习直至晚上九点半回到寝室,换好作训服参加晚操训练。不知不觉就坚持了四年。
在这四年里,他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且顺利通过了全国国防生联考。
有老师曾评价说:姜享利在同学中不是最聪明的,体能也不是最好的,但他是最刻苦的。
大学四年是他最忙碌也是最枯燥的一段时光,但这四年内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拥有的身体素质、养成的生活习惯都将使他受益终身。
02孜孜不倦,潜心学术研究
在大二暑假期间,他参加了学院与海军某基地共同组织的国防生实习活动。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水面舰艇,并从心底里生出一种想要驾驶它航行大海的渴望。但是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他最终成为观通部门的一名实习舰员。
起初,他对部门的工作并不感兴趣。然而,随着实习过程的推进,他逐渐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保障舰船的安全航行和作战指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他在每天高效完成部门分配任务的同时积极向正式舰员请教本部门所管理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存在的不足。
正是这段实习经历引起了他对水面舰船无人化、智能化、群体化问题的关注。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他逐渐发现本科阶段所积累的知识无法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因此,他下定决心考研,并于2017年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刚开始接触自己的研究方向时,曾深感力不从心。
一方面,无人舰船单体的模型复杂难以控制,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无人舰船群体系统的研究工作刚刚兴起,没有相关研究结果可供参考。
这些曾让他一度想过放弃。但在导师夏桂华教授的鼓励交流下,他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在于数学知识储备不足,对舰船物理模型和工作性能的了解不够充分。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他在硕士阶段以自学和旁听的方式修完了数学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所有课程,他三年来共阅读了两千多篇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精读了五百多篇顶级文章。
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来之不易,让自己的想法经过实验验证并最终形成论文被发表更是困难重重。
一开始,论文投稿总是被拒,这对他信心的打击非常大。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越挫越勇,开始脚踏实地从论文的语言、公式推导再到整体的布局反复琢磨,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自己满意。
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换来丰硕的回报,至今他已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03
团队协作,促进共同进步
长期的坚持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所带领的小组目前已能够独立地完成船舶路径规划、轨迹跟踪、系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三年,在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年人均录用和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的优异成绩。
除此之外,他积极参与学校及国际学术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分享科研心得,在帮助大家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04
不畏困境,志愿抗疫一线
2021年1月12日,新冠疫情突袭吉林省通化市。刚刚放假回到集安市(归通化市管辖)的姜享利,赶上了突发的疫情。
作为中共党员的他看到锦江社区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申请入群,并成为了锦江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一月份的集安市,正值数九寒冬。在志愿抗击疫情期间,姜享利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社区居民清理前一天的生活垃圾、配送生活物资。
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姜享利每天都需要对所负责社区的环境以及居民楼内部公共区域进行病毒消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姜享利所负责社区居民楼的电梯应要求停运。
因此,他需要每天背着30多斤的设备、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上下楼接近40层。每一次消杀结束,防护服内衣都会被汗水浸湿。
就这样,姜享利凭着他不畏困境、迎难而上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志愿任务,与通化市民一起迎来了“雪霁天晴”的曙光。
特别致谢: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