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1月9日世纪辩论:张维迎和林毅夫因何“交火”21年?

2016-11-07 经济学家告诉你A

你,和经济学,密不可分▲



投稿邮箱:jingjitougao@163.com

商务洽谈请联系葛蕾西小姐,微信号:graciekang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思想酷


核心提示

产业政策是与非的背后,涉及更深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并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但不可否认,实践层面,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情形始终存在,理性地讨论和深入辨析,确有必要。




这是两位重量级的辩手。

张维迎和林毅夫,均任教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同是这家机构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作为学者,都曾在海外接受系统的经济学训练;

在国内,先后供职于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对政策逻辑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作为教书先生,均长期担任一线教学研究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值得一赞的是,无论是林毅夫还是张维迎,都没有远离公共话语空间,他们不回避跃入视野的现实命题,并持续以不同的方式保持与大众的对话。

这使得他们在不同时期,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他们当然是具有话题意义的经济学人。不过很显然,学界乃至大众的关切,应该更聚焦于他们的思想而非其他。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师门的背叛者——或许那是哲学语境中的一种扬弃。他们都相信西方传统或主流经济学存在缺陷,不足以解释和分析他们立身的经济现实,他们致力于用自己的思考建立新的思维框架和系统,籍此对公共政策提供恰当的思想营养。

比如,张维迎认为,“市场失灵”不过是传统关于市场的理论范式出了问题,市场本身不会失灵,是主流市场理论失灵了,他因而试图纠正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存在的错误结论。张维迎确信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界定和保护产权,企业家才是市场的灵魂,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林毅夫始终坚持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失败,认为其难以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功经济体的发展实践,主张走出西天取经的思维定式。他是要素禀赋+后发优势的“布道者”,信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

这些观点,当然不足以涵盖两人的学术理念和价值。众声喧哗,很容易给他们贴上看似鲜明的标签,但这无助于我们认识和评判他们的思想,进而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它的经济图景和公共政策选择的逻辑。

不管是否认同他们各自的观点,这场事先邀约的公开辩论,体现了对学术的尊重和独立思想的可贵。他们的思想脉络一以贯之,他们在学术观念上的分野——某些时候甚至是冲突和对立的,其实无碍于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当然也无碍于他们对彼此的尊重。就此而言,我们期待中的这场辩论不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话题炒作,任何论点必然建立在严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有充分考证和严密论证,立论和结论也经得住推敲——就辩论的质量而言,我们期待两位“辩手”联手奉献于世人的一幕,一场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初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论战。虽然他们从未以这样的方式唇枪舌剑。

两位学者将因此成为共同的建设者,这可能比辩题更为重要。我们并不指望一场辩论能够形成某种共识甚至改变公共认知,我们期望这样一场棋逢对手的思想交锋,不仅能够启发他们彼此,还能够激发更多人以独立之精神理性思考,建设性地讨论。30多年的中国改革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人的解放进而生产力的解放才能够实现。这可以佐证,为何诺奖获得者科斯会关注中国思想市场的发展,这位中国经济的长期研究者相信,惟其如此,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以知识为动力,更具有可持续性。

向独立思考的思想者致敬,这是我们更为珍视的价值!


张维迎 林毅夫

“世纪辩论”七大焦点




一  产业政策:该如何定义?




张维迎:较为狭义和具体。即政府以补贴或行政干预的形式,帮助某些特定产业优先发展。

林毅夫:较为广义。不仅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等算作产业政策,政府根据可能的回报来配置有限的科研资源也算作产业政策。




二  创新:是否可预见?




张维迎: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有重要的创新,所有因创新而成功的新企业,所有新产业的出现,都是不可预见的。因为创新的过程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我们没办法对新产业、创新做任何规划,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而不是通过产业政策将自己锁定在预定路径上。




三  技术进步:是企业家精神在推动,

还是政府支持在推动?




张维迎:产业政策与企业家精神存在矛盾。社会进步和人类富有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来源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林毅夫:基础科学的革命不受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是政府支持的科学家在推动。企业家的创新主要是在产品层面的创新,或者技术运用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建立在基础科研和公用技术的突破之上,而基础科研和公用技术的突破大多是政府支持的。




四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政府应不应干预市场?




林毅夫: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具备能够很好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的充分竞争的市场。所谓有为政府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给企业家以必要的激励,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交通、电力、港口等硬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等软的制度环境的建设。对于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仅需要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于客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

张维迎: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保护知识产权,但最重要的职责则是法治,维护市场游戏规则的公正。政府行为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可能出现一个“有效市场”。




五  五种类型:产业政策应否分类?




林毅夫:当前中国的产业可以分成五种不同类型,分别适用不同的产业政策。五种类型即追赶型产业(汽车、高端装备业、高端材料)、领先型产业(白色家电、高铁、造船)、退出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钢筋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建材行业)、弯道超车型产业(信息、通讯产业的软件、手机)、战略性产业(大飞机、航天、超级计算机)。

对追赶型产业,政府应支持海外并购或吸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到中国来。

对领先型产业,政府应支持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基础科研。

对退出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政府应支持其转移海外(如非洲),对产能过剩的建材行业,政府应支持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带“一带一路”沿线基建投资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弯道超车型产业,政府可以提供孵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风险投资、制定优惠的人才和税收政策,支持创新性人才创业。

对战略性产业,应由中央政府财政直接拨款来补贴。




六  比较优势:应如何发挥?




林毅夫:经济发展要利用比较优势,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来利用比较优势。

张维迎:市场是最有效发挥比较优势的制度。所有的市场交易都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家更是发现比较优势的天才。




七  “吃螃蟹的企业家”:

政府应该给予补贴鼓励吗?




林毅夫:政府应该对某些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行补贴。

张维迎:政府既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也没必要为吃螃蟹买单,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

11月19日,北京大学,张维迎VS林毅夫,敬请期待!


新浪微博关注:经济学家告诉你

请关注公号:经济学家告诉你A 微信号:economist520

投稿邮箱:jingjitougao@163.com


因为微博被封,任志强的阿拉善沙漠节水小米积压,微店特为任总卖小米,敬请光临!

【所售小米均为今年十月后生产的小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