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的国产最佳,应该就是这部了

发条张 电影最TOP 2019-06-03

前天微博上一个同学给我留言,说《我不是药神》现在火成这样,你一个电影博主竟然如此佛系,只字未提。我翻了翻微信,发现连美妆博主都在聊这部电影,作为一个资深跟风老青年,我很羞愧。



所以昨天刚下飞机,简单倒了个时差,晚上就买票进场。


好久没有碰到如此一边倒好评的国产电影了,上映才一天,豆瓣上的评分人数已经超过15万,打出了9.0的高分,我已经记不清上次出现如此盛景是什么时候了。



据说淘宝上的印度神油都因为电影的热映而涨价了,这真TM是个神奇的世界。


《我不是药神》在上映前基本没啥宣传,对大部分观众而言,演职表里除了徐峥是个腕儿,都不算大明星,导演文牧野甚至之前都没有导演过电影长片,这是他的大银幕处女作,再加上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片名,实在没什么爆款相。


但谁能想到,《药神》单单是点映的成绩就过了亿,上映两天票房就超了5亿,现在最慌的应该是《动物世界》,明明答了张80分的卷子,没曾想杀出个考双百的学霸。



看到这个成绩我非常开心,不光为电影本身,也为市场终于回报了这种严肃创作而振奋。


之前每年国产片都会有不错的作品,但大多都有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我不是药神》取得了难得的平衡,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撼动人心,它最终拿多少票房都是应当应份的。


这个故事本身是有出处的。


主人公原型名叫陆勇,他2002年被检查出白血病,为控制病情,只有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的特效药格列卫,但这个药死贵死贵,每瓶要2万多块,吃了两年后陆勇几乎倾家荡产。


右面即为陆勇


2004年,他偶然得知印度有格列卫的仿制药,但价格只需要几千块,陆勇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疗效与瑞士原版基本一样,病友知道后,他就逐渐开展了“代购”业务,但并未从中牟利。


但私卖跨境药是违法的,2013年,陆勇被起诉,上千病友给他求情,再加上法律有一些模糊地带,他也并没有从中挣钱,法外有人情,陆勇最终躲过了牢狱之灾。



你觉得这个真实的故事怎么样?


应该说这个故事有不错的挖掘潜力,它的核心点在于法与情的纠葛,“合情但不合法”,就是个天然具有戏剧张力的内核。


但它也有很大的缺陷,情节不够戏剧性,人物不够丰满,对于一个完整的剧本来说,顶多刚把钢筋结构搭起来,连毛胚房都不算。第一编剧韩家女2015年知道这个故事,打磨了两年多才开拍,除了我刚才叙述的故事主干,基本都是再创作了。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一个有潜力的故事,如何变成一个精彩的剧本。


陆勇原来是一家小纺织厂的老板,电影中徐峥扮演的程勇变成了卖印度神油的,这一点应该是基于增强娱乐性的考虑,陆勇一开始并不太同意,但看过样片后,他被打动了,认可了这个无厘头“变身”。



原型陆勇在代购印度药的过程中,并没有加价牟利,他本身就是白血病人,所以会感同身受,在病友眼中他就像个济世救民的圣人,但对电影来说,就不够精彩了,必须把他做相当程度的“矮化”,人物才能有成长的空间。


所以创作者在“情与法”之外,又加了一层“利与义”的挣扎,让徐峥脱掉病人的身份,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从一个逐利的“小人”,变成一个逐义的“大人”,当印度药厂厂长问他:“你是想当救世主?”,徐峥斩钉截铁的说:“我才不要当什么救世主,我要挣钱!”


应该说这样的再创作是很成功的,两次转变也正好迎合着故事的自然高潮。《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的伍德鲁夫也是这样“无心救世终成英雄”的人设。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主角立住,电影就成了大半。徐峥老师演的是真好,从一开始钻营市井气,到后来的舍身取义,内心的挣扎过渡虽然都在预料之中,但表现的极到位自然。


看访谈中他说,程勇这是他从影二十多年以来最满意的角色,这应该不是场面话。作为一个演员,这种角色一辈子可能也碰不上几个。



除了主角,配角们也是各个精彩。有时候配角比主角还难写,配角有两个作用,一是主角某种性格的映射,二是推进剧情。《我不是药神》里有四个配角。



大家请看上图。


左边那两位,神父与脱衣舞娘,负责的是性格映射。神父代表了悲天悯人的神性,脱衣舞娘是现实挣扎,徐峥的身上,也分别有这两种东西。


右边那两位主要负责情节推动,因为王传君的死,直接促成徐峥的自我牺牲。小黄毛飙车暴走对应着一个大泪点。


好久没有在国产片里看到如此层次丰富的群像了。



其中表现最好的应该是王传君,以前我对他的了解只限于《爱情公寓》,没想到有如此的能力。各种小细节很传神,比如一开始戴三个口罩,说明他非常惜命。



多次请人吃橘子,表现他对于活着的渴望,我猜这个点应该是受到《发条橙》的启发,在里面“橙”就代表了鲜活的生命。


当徐峥让他“滚”的时候,王传君的眼神在极短的时间里有丰富的变化,传神的一逼。最触动我的是在病床弥留之际,平静而哀伤的告别这个世界,让我想起博尔赫斯写过的一句话:“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但有两个地方觉得稍有不畅。


一是谭卓扮演的脱衣舞女让人觉得有些别扭,她身上没有太多风尘气,怎么看也不像个舞女,她不应该那么的“善良”,起码是开始应该江湖一些,带点双面性。


不过那个徐峥想睡她又最终没睡的桥段我挺喜欢,也只有把她设计成脱衣舞娘这场戏才会有意思,两难啊。



这里面有个细节,当徐峥马上要得手时,谭卓得病的女儿突然出现,从女孩木讷冷漠的眼神来看,像徐峥这种来占便宜的男人她肯定见多了。《我不是药神》里有很多动人的小细节,这些东西没什么玄妙的,只要花上时间打磨,都能弄出来,但“花时间”真是个影视圈的稀缺品。


二就是小黄毛的死,煽情的设置有些太明显。当他说过两天要回家看看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完蛋,他要领盒饭,果然.....不过这个点的催泪效果是好的,“他才20岁”!让人没法不悲伤。



这个群像的设计其实还有个思路。


在看到他们靠代购挣着钱的时候,我以为集团内部会出现一些分化,毕竟利益太大了,500块进的药,转手卖5000,比毒品还暴利,没准哪个人就会出点歪歪肠子搞个吃里扒外啥的,但那样剧本的难度又会加一个级别,现在这样正能量抱团算是折衷稳妥的选择。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除了表演、剧本与导演把控的出色,想必还跟它的题材有关系。


看病问题是个很牵动国人神经的题目,你一定听说过“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况,即使你现在身体健康,也保不齐哪天就摊上点儿什么事儿,就像里面那位婆婆说的,谁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呢?


应该说医疗在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大问题,哪怕是头号扛把子美国,说到医疗改革同样是一地鸡毛,病人的生命是没有任何试错弹性的,死了就是死了,不像你买了个假冒伪劣产品,下次注意点就行,所以医疗不单纯是个市场问题,还牵扯到道德与伦理。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必须要树立一个反派,长宽高最合适的就是药品公司了,这部电影指名道姓的点了瑞士诺华公司,不知道诺华会不会想告出品方,不过相信他们的公关也不会傻到去做这种火上浇油的事儿。



在反派的处理上,《我不是药神》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大致上还是迎合了民众的期待:“药品公司唯利是图,赚病患的救命钱”。


但我要说的是,电影就是电影,现实中并不是这么正邪分明。


医药公司研制一种新药需要巨量的资金与时间投入,从试验到临床再到推向市场,动辄就是十几年,那一片药本身不值钱,但其后的隐形成本普通人往往无法想象。


我并不是替资本家说话,事实上我个人从情感上挺讨厌资本家,马克思爷爷说的没错,只要有巨额利润,资本家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但如果没有资本家逐利动机下的研发,这种药压根就不会存在,到时候就不是吃得起吃不起的问题了,所谓的两难,就在于此。


所以把医药公司一定程度的妖魔化,我觉得对于电影创作是没问题的,但现实情况要复杂的多,而且我相信导演也明白这层意思,所以没把医药公司往死里怼。医疗的出路是通过技术革新与竞争,打破价格垄断,再加上国家医疗保险的辅助,让病患最终得益。



电影里还阐述了一层意思,就是王砚辉扮演的那个骗子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这句话带有一丝绝望的气息,一下子让电影的高度升华了,也推动了徐峥成为一个受难者,你可以把“穷困”,当成是一个隐形但更具力量的虚拟反派。


有不少同学都惊讶于这部电影怎么会过审,我咋没觉得里面有啥大尺度的东西呢?多有正能量啊,导人向善人间有爱。


我还看到有评论说电影没有批判的更深,如果说里面没有批判政府、揭露黑幕就是“浅了”“妥协了”,那我觉你可能误会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


我对电影的唯一评价标准,永远都是有没有打动我。你可以去看看豆瓣或者IMDB上排名最靠前的经典作品,《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美丽人生》《教父》《肖申克的救赎》,它们尖锐的批判什么了么?并没有吧。


改变社会不是电影的职能,电影只负责打动你,让你看到真善美的可能,即使我在生活里没有碰到那个卖印度神油的中年男人,我依然相信他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存在过。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尊严的国产电影,这个“尊严”,不仅限于他将目光对准了现实问题,更在于它尊重了故事本身,花了时间与心思去打磨出让人信服的人物与情节。


确实,《药神》里能看出很多经典作品的痕迹,比如人设像《永不妥协》,情节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格调很像《辩护人》,但这些在我这儿都不是减分项。


形式本身只是个药引子,这个故事的内核,是完全独立的。电影百年,很难有纯粹原创的东西,比如《辩护人》的结尾,几十个律师陆续站起来为宋康昊无声打Call,你能说这里没有借鉴《死亡诗社》么?



即使是借鉴了,也没有人能否定《辩护人》的优秀吧。


《我不是药神》里,最触动我的东西,是“勇气”,一种看上去并不那么豪迈的勇气。


徐峥原来只是个唯利是图的小老板,在看到病患的痛苦后,他产生了一种神性,但他并没有彻底的献身,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试探着干好事,时刻处在一种怕坐牢的恐惧之中,片名为什么叫“我不是药神”,其实就是对英雄标签的拒绝。


但也恰恰是在这样的恐惧中,他选择了铁肩担道义。《权利的游戏》里有一段对话:


“一个人如果害怕,他还能勇敢么”?

“人在害怕时候的勇敢,才是真的勇敢”。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商业片,虽然起承转合都在套路里,但就像五言七律这些规范没有束缚唐诗一样,套路本身也不会磨灭掉真正的创造力。从技术层面,我给它打8分,但从情感层面,我愿意给它9分,为用心的国产电影创作者喝彩。


我现在就把个人年度国产最佳颁了出去,会不会对马上要登场的姜文老师太木有信心了?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易峰同学终于有一部大荧幕代表作了!

合格精彩的续集,虽然不是最好的皮克斯

恐龙,很多恐龙

你是要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还是一起奋斗的记忆

细思,不恐极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复联3》

为什么我说刘若英的这部导演处女作是不合格的

尴尬的犯罪悬疑片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相同的味道

刻意的凶猛

什么叫全程燃爆!什么叫多重高潮!

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不是我的菜

聊聊我的国

陈思诚的聪明


最近实在没空,小店铺的新产品寄来还没认真用过,回头用完再说。大家有想现在就剁手的进店逛逛,随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