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萍:我的凤师记忆
· 时光流逝,唯有这里记录你的生活点滴 ·
我的凤师记忆
文&图 | 靳秀萍
这几天,每每打开手机,接踵而至的是关于凤师搬迁的消息,校友们的回忆和纪念性文章频现,一时间,热爱、眷恋、伤感,各种复杂的情愫充盈心中。于是,一天傍晚,拉着老公,信步走进母校----凤师,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时光流转回二十七年前,那年我考上了凤师。从小我出生在横水镇一个偏远的山村,因为姊妹众多,父亲一心要我上中专,好早早减轻家庭的负担。1989年由于只超过分数线一分而落榜,再次复读的结果是,1990年被凤师录取。当同村在县招生办工作的叔叔告诉我时,我在大哭一场中无奈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叔叔告诉我,凤师其实挺好。好吗?可不羁的心告诉我,我想要去远方。
第一次走进凤师,是在当年八月的一天,来参加面试。可是,她并没有我想像中那样的美丽、阔绰。那时候,高大建筑屈指可数,我的所有憧憬顿时荡然无存,于是,不再盼望开学。印象深刻的唯有那爬满青藤的高大的水泥外墙葡萄架,仔细一瞧,下面竟藏着许多青涩的葡萄。日后三年中,她成了我们饭后课余休闲的好去处。
三年的中师生活弹指一挥间,那些人,那些景......在眼前翻飞。
之一:吾师风范
在我并怎么不期待中,日子飞逝,开学那天,父亲的一位朋友用车送我来上学,在匆忙帮我收拾好宿舍后,父母匆匆离去,留下我一人在偌大的校园(现在想想,也真是不大)。听同宿舍的同学说还要在班级报道,我只好随人流来到报到处,印象中在现在的中院,似乎还有一排平房,如今早已是一片草坪。
眼前坐着的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戴一顶帽子,微黑的肤色,洁白的牙齿,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这才看到前面的同学手中都拿着粮票。轮到我了,我怔怔地立在那里,正准备离开,老师叫住了我,听我说完后,他从兜里掏出十斤粮票,"没事,老师这里有,你先拿着用。"事后我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李晓应老师。李老师,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一举动,一下子消除了我的陌生感,这是母校给我一个初到学生的第一个温暖。(说明:当年,学生都要自带粮票,才能换取等额饭票,否则的话,可能就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
近些年来,因为工作和生活在县城,数次和李老师碰面。见面关切的询问,每每让我感受到一个师长的风范。此后也才知道 我们作为你教书生涯中的第一届学生,你对我们这一届学生情有独钟。记得二十年同学聚会时,大部分学生你依然能一口叫出名字来,好多细节在你口中依然鲜活如初。
走过学校原来的行政楼,早已人去楼空,带我们普通话的童老师,你可曾安好?
是你,给了我自信,在你一次次上课叫我回答问题中,我找到了自信。你说,我的声音甜美,你让我在全班示范朗读«小猴子下山»,静悄悄的教室只有我的声音在扩散、传递。你叫我即兴演讲......以至于引起其他同学的罅隙,猜测我和老师是不是亲戚关系。多年以后,我也曾兼任横水一中的考试播音员。如今,常年的声嘶力竭,破锣一般的声音真是吓人。
怀念凤师飘香的饭菜,更怀念徐建忠老师那挺直的身躯。可敬的徐老师,千人的大餐厅里,凤师三年,只要有你在,凤师的学生灶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这些女生才不至于吃不上饭,更不至于吃丢碗。在凤师,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身强力壮的男生常常会多出好多碗来,女生丢碗已经是家常便饭,当年的我可真佩服你竟有那么大的神力。因为你,在周末回家时,我就能给家人买到酥软劲道的锅盔,我才能吃上黄灿灿的油炸馍....。(说明:女生们普遍饭量较小,能省出一些饭票给家里买一些食堂里的吃食,但排队很挤,有时排到自己时就没得买了。)
今天,我也会站在我们的餐厅,看孩子们秩序井然地吃饭,孩子们心中有无敬意,我不去想,我只感动于自己,我对自己的举动竟因为你而生出几分敬意来。
个头娇小,面貌清秀的学生会一名女老师,恕我健忘,我实在想不起你的名字了。想起了我们女生晚上偷偷在蜡烛下学织毛衣,熄灯后被你发现,为了我们早早休息,你居然收走了我们正在编织的毛衣,引得舍友哈哈大笑。在你家里,你又热情地帮我织好了我织错的地方,严厉中浸润了温情。现在想来真有点忍俊不禁。
看着橱窗中栩栩如生的素描,令我记忆犹新的教我们美术的孔道玉老师,一次素描课上,让我坐在桌子上充当模特,遗憾的是孔老师为我画的那幅素描在匆忙的毕业中遗失掉了。
......
"篇言之赐,皆我师也"。如果说今日的我身上还有一点点师者的光辉,它一定是吾师三载言传身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浸润的结果。感谢吾师!
之二:同窗情谊
都说凤师毕业的学生都是一专多能,走进凤师,现在依然到处可以看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标语。看着眼前的标语,二十七年前的一幕又浮现眼前。
当时50人中,除宋军林同学一人会说普通话外,其余都是和我一样的农村孩子,眼看着大家都能与时俱进,尽管不标准的普通话,也多能说出口,可腼腆的我还是开不了口。反正都是本地人,谁还听不懂谁说话,固执的我这样认为。一天晚上,熄灯后,411宿舍的九个姐妹,你们该不会忘记:你们一言我一语地用普通话交流这白天的心得。再腼腆的人,也能在自己的同类中找到立足点,我自然也参与进来。
"秀萍,说普通话吧,我们没人笑话你。我们也和你一样,说得不好。"二十七年的时光,它足以磨灭好多好多的记忆,模糊很多很多的故事。但,有些东西,它永远会在记忆深处闪闪发光,璀璨一生。顿时,十个人的宿舍里静悄悄的,隐隐约约传来隔壁宿舍的嬉笑声。好久,我鼓足勇气,说出日常交往中的第一句普通话,黑漆漆的宿舍,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冏样,还好,没人能看见。"说得比我好!""好着哩!"一句句暖心的话从黑暗中飘来,我终于走出了这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我不再发愁每天晚上半个小时的晚讲(练习普通话)。说到晚讲,自然想起同宿舍的周红同学来,每次你都是侃侃而谈,半个小时对你来说,简直不够用,大家当时其实都希望你多说一会儿,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逃避当天的晚讲。
依稀记得开学不久,有一天晚上突然停电,同学们迅速点起蜡烛,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大家自发地上台讲故事、唱歌。胡芳芳同学的歌声到今天还记忆犹新。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在同桌的带动下,我居然也上台朗诵了一首诗。
亲爱的同学,你们可否记得?晚讲是我们凤师一大特色。记得我们的晚讲内容可是五彩缤纷,故事、轶闻趣事和演讲等等。记得有一段时间,大家喜欢上了续编故事。于是,第一个晚讲的同学就编一个故事的开头,接下来的人只好续编故事,离奇的情节常常令大家捧腹大笑。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紧张感在欢声笑语中消失殆尽,讲者的神情在大家善意的嬉笑中渐渐自然起来。三年级时,大家利用晚讲时间讲课,一大群中师生充当小学生,讲台上禁不住笑出声的比比皆是。
看着相册中的两张和同学在灵山的照片,想起第一次灵山之行。我的第一次灵山旅行从凤师开始。春暖花开的时节,班级自发地去灵山净惠寺春游。那时的灵山,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灵山没景,一条凸岭"。我们可不管什么景不景,周末,三十多个同学,借来一辆辆自行车,男生载着女生,浩浩荡荡地向灵山进发。崎岖不平的山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在中午时分终于到达目的地。记忆中只有一个睡佛,还是刚用泥土做好的模型。玩累了,大家席地坐在草地上,围成一圈,吃着自己带来的干粮、锅盔,嬉笑着打闹着。豪无旅游经验的我幸得舍友们的干粮面包来充饥。也不知是谁带了相机,留下了两张珍贵的照片:一张三十多人的集体照,一张我们同宿舍姐妹的合影。
二十年同学聚会时,再度驱车上灵山,是为了体验当年的感觉,是为了捡拾起那遗失的笑声?还是为了寻回那逝去的青葱岁月?
此后,同学们还自发去了姜子牙钓鱼台,可惜的是周末我回家了,错过了机会。
中师二年级时,同室的姐妹一直想去看看周公庙。于是,在一个周日,七个姐妹齐聚我家,在大快朵颐一顿油汪汪的臊子面后,向周公庙进发。金灿灿的油菜花,青葱的麦苗,七个花季少女,四辆自行车。崎岖的山路,骑不了几步,便得推车步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嘻嘻哈哈的笑声今日仍在耳边回旋。
人山人海,我们花八毛钱的门票挤进庙内。当时的周公庙已经多次修缮,于松柏掩映中窥见座座庙宇,青烟缭绕,颇为壮观。本不会拜佛的我们居然也磕头作揖,郑重其事。漫山遍野的桃花林是我们的最佳去处。在花丛中拍照,爱美的女孩儿怎会放过这一机会?遗憾的是,那时可不能象现在这样任性地随意拍照,胶卷可贵啦,而且,一个胶卷也照不了多少张相片!
时隔多年以后,翻看着相册中一个个当年在周公庙留下倩影的曾经面若桃花的姐妹,借用一句爱情诗,还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逛累了席地而坐,吃一块干粮面包,去龙爪槐树上系一根红丝线,许下少女青涩的愿望。是那个中师时代永远美好的记忆之一。
......
不惑之年,在纷扰中寻得一丝清净,让芜杂的心归于平静,捡拾记忆的贝壳,串成一个五彩斑斓的手链,让生命因此而丰盈。
我亲爱的凤师同学们,感谢你们三年的同窗陪伴!
【作者简介】
靳秀萍 | 女,七零后,已过不惑之年。中学教师,喜欢文字,衷爱运动。
【精华推荐】
【投稿要求】
1. 投稿必须微信平台原创首发。
2. 自行校对,不得有错字、别字,文责自负。
3. 附个人简介100字内,近照1--2张,电话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方便采稿和发放稿费。
4. WORD文档附件投稿,非文档投稿稿件,概不接受。
5.本平台为公益性运作,稿费由赞赏支付。读者打赏全部归作者。领取稿费加微信号:google19820728
6. 投稿信箱:13772706338@139.com
·END·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