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早都不属于我家的井
早都不属于我家的井
对于井,我总有一种害怕的感觉。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不止一个人,毕竟,掉进井里可不是好玩的事。但今天却突然想起一口井,并且一直在认真回忆它的前世和今生。这口井自从和我分开之后的未来,却一直不知。它的诞生我亲眼见证的,但它的“消失”我并没在侧。
大约1984年,我刚上初中那会一个秋天,依然是凉风习习但也有些萧杀的天气,我的父亲半截身子露在外面地干活,我还很惊讶。是在挖一个圆形的坑,在我家厨房对面。我在旁边看了一会,以为是做碌碡的模子,但看着父亲越挖越深的样子,又感觉不像。一问之下,我才明白:原来我家也要有自己的井啦!一下子,心里很有些开心。
当时,我家才搬到这二次新屋时间不长,一直是在别人家挑水吃。可能因为父母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原因,我倒没感觉特别不方便。不过,今天为写这篇文章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实自家没井时,是有一些生活和劳动上的不便,只是以前被忽略而已,或者,我能接触的不便很少。
随时用水不太方便,而且,有时,人家井里也不一定有水。到人家屋里去打水,总会有许多不方便,而且,要看人家开门的时候,也是要打水人少时。天旱之时,可能有些人家井里也会缺水或水位很浅。能打上来的水少或浑浊。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淘井。还有就是不小心将桶掉在井里,也会需要下井去打捞。所以,那个年代,就有专门帮人淘井或捞桶的职业。走街串巷的,扛着一根长竹杆,顶端拴着绳子和几个倒钩。走在村子里,时不时喊一声捞桶哩,就会有人家出来叫进去,帮忙捞桶。在我小时候,家里有手电的少,多是用镜子照射着太阳光看井里的情况,小孩多半看的是热闹和害怕,大人们吓唬孩子不要靠近井台时,会说井里有妖怪和水蛇呢。捞桶人,多半是瘦子,胖人肯定是不行的。一般井径比较狭窄,井壁比较湿滑,瘦子多轻巧,上下能灵活一些。大部分捞桶人,多不下井去,就凭像木匠一样眯着一只眼瞅半天,然后,又像盲人摸骨诊病一样,用长长的竹杆头绑着的四面开花的铁钩在水面来回看似毫无规律的转动几下,突然竹杆一沉,旁边看热闹的人就会兴奋地大叫:钩上啦。然后,捞桶人得意地缓缓地提着绳索向上走,当然,也有上到一半桶又掉下去的。毕竟,桶被钩住的位置,并不一定全是桶腰部位。这时,人群中又会发出叹息的声音。记不太清,捞一个桶要多少钱。但,有时可能捞半天也徒劳无功。厚道的乡党,照样会招待捞桶人吃饭。更多时候,需要下井去淘泥或顺便捞桶,所以,这个职业一般是在夏天时活路才多一些的。
我家新搬到那里不久,一直在别人家担水吃的,新家院里地劲还肥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种着菜的,主要是西红柿、黄瓜和豆角。浇种自然也是父母担水来做的事情,所以,我家就有了一付扁担。后来,这付扁担跟着父母到了我第三次的新屋,在那里,有时给自留地里蔬菜或苗床浇水,也是要用担担的,我就挑过水担的。虽然,水桶挺重的,我还是很快掌握了用担挑水的方法。尤其要保持平衡,不让满桶的水洒出来,这是需要相当技巧的。最重要的是担上以后,手要扶住两端的铁绳,靠近水桶的地方。但小孩胳膊短扁担长时,就很吃力。真正厉害的人,是挑着两大桶水,却不用手扶,依然,能平稳地走很长的路。横水我舅家大表哥就有这样的本事,和我同龄但瘦弱的他,从小就有这本领。他们村里,各家各户基本上没井,自小接的自来水。
看着父亲冒着热汗干活,我心里也是没底的。我不知道那看似已经一米多但依然挖出来的是干土的深坑,会不会突然冒出水来。冒出水时,我的父亲来不来及快速撤离。本身井径不大,所以,挖到深处时,只有准备上下时,才将会梯子放下去,但也够不着的,靠近井台还有一段高度,必须要用自己的力量爬上来。也是为了出水以后淘井或捞桶方便,所以,井壁上都会掏有小窝的。但大家都知道,出水以后,那个小窝肯定也会变得湿滑的。不管是手抓还是脚蹬都是非常吃力和危险的。但在我家那个阶段,天气干旱时间还多,我家的井也需要淘的。但我的父亲为了省钱,都是自己动手淘井,印象中还亲自下去捞进一次桶的。父亲搭了一个简易井房,装了从我第一次老家分来的旧辘辘,缠上绳索。有一次,我还被脱缰的辘辘打伤了脸,所幸没伤到眼睛。因为,绞水上来的时候,大约有几十斤重量的。力量小时,容易再掉下去,也可能会造成辘辘飞速旋转,挺危险的。写到这里,想起有一种铁扣子,我们也叫水镊子,就是辘绳前端,要将水桶固定起来的铁扣子。这个原理和后来长大之后的连环扣智力玩具有些像。开始的时候,根本不会扣,看似挺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地简单。就有熟练操作的人,会故意卖弄,扣得飞快,但不让人看清。好不容易央求人家教会自己,但一转身或下次打水时,又忘记如何操作,还要再学习半天。这种铁扣方法,是不容易松开的。但桶的提绳两边挂在桶壁的钩眼处也有可能会脱落的。这是更早之前,我在别人家打水时碰到的一种神奇的智力游戏在现实劳动中的具体应用。
大约打到了四米左右时,当时帮忙干活的堂叔大叫一声,出水啦。我们便兴奋地围到跟前,大人也用绳子快速地将我的父亲和我的堂叔吊上来。只见原先还一直是干土的井里,突然冒出了许多并不清澈的水,混着泥土的腥味。夏天的时候,井里有时就像天然冰箱一样。将冷面或馒头等需要冷藏的东西,包裹起来,吊在井的半中央。有时,忘记了,就会将冷藏的饭下到了井里,或者,将放在桶里的酒粬散在了水里。这就得打上来几桶不能用来做饭的水,才能滤干净呢。后来,我家还养过小鸡,所以,井盖做得严实一些,也做得厚一些。因为有井房的原因,所以,肯定人不会轻易踩上去的。家里有小孩的要特别注意。因为,井台正前面还有个放柴的平台,正对着井口。从那取柴时,感觉还挺危险。在那几年,村子里有水井的并不太多,而且,有些家里碰到天旱季节还会枯水。我家倒还一直没干过井。听大人议论,说是我家地理位置好,地下水流丰富。这也是初中后来学了地理,似是而非地懂得的所谓地下水的知识。也有说是我的父亲选址时还是很有经验的。不像生产队打井时,可能打了好多深井,最后还是空罐罐。
我家的水也比较清凉,从此,我家就没缺过水,随时,都能喝上和用上井水。那个井大约在我家存在了十年光阴,从1984年打井到1994年搬离。自此之后,我便再与那口井无缘,也很少想起来。我家,再没打过井,之后,很快村里又开通了自来水。用自来水的便利和不便,自然是很明了的。这口井的开始诞生到我们离开时的状态,我都能说得很清楚。唯独离开之后的使用和命运,我却无法说清楚。
有些事物,可能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想我家的井会是这样。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时光捡漏〗读书会简介
『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5月,历时两年的成长,在凤翔作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已经成长为本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平台。现拥有以宝鸡地区为主,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六十余位签约作者。坚持以原创为主,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累计推发文章三千余篇,致力于打造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为繁荣县域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而奋发前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时光捡漏』积极寻求有效途径,2018年6月24日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社会反响热烈。筹备组团结协作,第二期读书会得以顺利地在7月15日如期举行。
在此,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关注『时光捡漏』读书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读书会因你们而美好,凤翔因读书会而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共同开创凤翔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精彩悦读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长
按
识
别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