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岗 | 修水保
修 水 保
修水保,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部山区,是一项定义为造福一方的农田改造工程。主要是针对山区耕地面积少,而山坡地又多,不利于积聚雨水保墒,导致产量低的土地进行的一种农田基本改造。也就是说把坡度大的山坡地,改造成相对较平整的山地。
修水保,当时也有叫修梯田的,叫法不同,我理解含义也是不大一样的。大体的说,挑坡度较大的单块山坡地减坡度修平整叫修水保,而就多地块连片,或整个山坡的坡地逐块修平整,看上去一台一台的平坦又整齐,顾名思义就叫修梯田。从实质内容看都是山坡土地的改造,但修整的时间跨度不同,梯田一般要有计划的利用几年时间的冬季,完成整个山坡地的整修。
修水保不是简单的把坡地高处的土挖下来,填到低处这样简单。这样,原来高处的熟土全被挖走,填到了低处,下面的生土露出来,生土是不长粮食的,不但不能增产,还会减产。因此,这也是要讲科学的。要先计算好一块山坡地修好后的水平线在哪个高度,从那里先挖一个大概不到二尺深,一尺多宽的深槽。挖时把上面的熟土层拉到一边,把土槽下面的生土挖出,拉到最低的地方去,再把熟土回填到土槽中。这样一个土槽紧挨一个土槽,把整片土地水平线以上的高处挖运到低处,一块干旱陡峭的山坡地,就会变成一块平整保墒的丰产土地。
那个年代,生产主要是集体劳动,白天劳动间隙还要开批斗会,晚上又要学习,加之,生产资料落后,不懂科学种田,生产力低,再没有化肥,粮食产量必然低,一块土地一年基本都是分春夏和秋冬种两料庄稼。山坡旱地小麦亩产二百斤就不错了,川原平地也就是三百多斤的亩产量,常常是先交公粮,再留第二年的麦种子后,队上小麦就不多了,所以,社员的口粮主要靠粗粮(秋粮)玉米和高粱,要维持基本生活保障,修水保用地不能影响种粮的头等大事。每年都是秋收后种麦时,有计划的少种几块地,预留给修水保。修水保一般都在冬季进行,冬季有一段相对农闲的时节。
记得我们家下乡时,修水保几乎是每年必有的农事。当时,生产队修水保是按每天每个劳力多少土方量来计算的。我们家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五口人等口粮,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修水保是一年农活中,最后完成任务挣工分的主要农事。我和哥哥、大妹子三人都上学,母亲每天上工时,就把小妹子锁在家里,用绳子在手腕绑住,拴在炕窗的窗棂上,绳子的长度,可以让小妹在床上来回爬动,但到不了炕边。我们家没有架子车,每到这个时间,母亲总是帮隔壁经常帮助我家的邻居,先完成他家的土方任务,等到我们放学时,队上也就收工了,工地上除了各家任务区散放的架子车和横七竖八乱扔的镢头铁锨外,就是肆虐的北风和一股紧似一股卷起的尘土。我们兄妹三人背着书包赶到工地,在寒风中用邻居家的架子车修水保,母亲回家做饭,等母亲做好饭,喂小妹吃了后,再给我们送到工地,我们三兄妹在刺骨的寒风中,穿着老棉袄,蹲在土坑里,三下五除二将玉米糁子刨下肚,每人拿一块玉米面粑子(玉米面加糖精发酵后蒸的发糕),匆匆赶往学校。就这样在人家吃饭时间,利用人家的架子车,硬是一冬一冬的伴着凛冽的寒风和尘土,完成了每天的土方任务。
最近,我驾车回老家县城,顺道绕去曾经十年艰苦生活的村庄,远远的望去,早已难见曾经的模样。前几年整体搬迁安置后残破的村庄,已看不到一间屋子,一段残垣断壁也难找见,除了几孔相对完好的土窑,还能看出这里曾经有过人烟。曾经是大队部、代销店、医疗站等最繁华的大队院,还有附近几户人家的院子,都已被煤矿占用整平后做了矿渣场,其余绝大部分都修整为大块的良田,过去山坡上整修的层层梯田,已退耕还林,有几块地口宽,较大且平整的土地栽满了核桃树、花椒树等。
虽然时已至冬季,但满山密密麻麻的树枝昭示着,来年春天将是更加郁郁葱葱的绿水青山。
作者简介
精彩悦读
“时光捡漏”微信平台作者专版:周龙岗(2018/12/29)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 络 责任编辑:风 行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素 笺
后台编辑 | 春风十里 微 微
主编微信: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