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名家在线讲堂回顾 | 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2020年,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与此同时,复旦管院的师生们也团结一心、共同战“疫”。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明确职业规划,管理学院本硕博教育中心精心策划了“管理名家在线讲堂”系列主题分享,通过云课堂的形式邀请企业嘉宾为同学们带来满满干货。3月12日,第二期在线讲堂很荣幸地邀请到数智创新管理学院院长宋汝良博士,为大家分享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宋汝良博士本次分享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数字经济的由来以及特征。
回顾全球历史上历次工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把握当前变革的崛起时机。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中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中基于劳动分工、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采用电子和IT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当前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基于信息物流融合系统的各种应用陆续出现。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历次科技革命依次登上历史舞台。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科技变革阶段,“智能+”社会、数字经济、大数据时代到来。
美国在数字经济从0到1的发展理念上全球领先。1995年,加拿大“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创作《数字经济》。1998年,美国戈尔副总统提出“数字地球”战略,随后美国商务部出台一系列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中国从2014年开始,“数字经济”不断成为热词。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同年杭州G20峰会,我国在政策、技能、贸易三方面提出培养数字化能力的指导方针。
中国目前在数字经济规模方面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美国目前数字经济规模超过十万亿美元,居于全球首位,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高达57%。而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约3万亿美元,虽然规模位于全球第二,但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远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仅有27.5%,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每年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相比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产业数字化规模“+互联网”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的含义是在新技术驱动下,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平台,推动信息在线化、渠道平台化、消费个性化、管理数字化几大转型。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智能终端和APP应用时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技术的去中介化使渠道平台化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传统门店的运营管理效率;消费者追求多样化、个性化产品,注重体验;信息成为生产要素,使得管理数字化成为可能。
数字经济也经历从1.0阶段向2.0阶段迈进。主要从6个方面来体现发展特点——基础建设方面:1.0时代以自建数据中心为主;2.0时代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方面:1.0时代主打IT技术;2.0时代升级为DT技术。投入要素方面:1.0时代“数据”开始体现价值;2.0时代“数据”成为核心要素。产业方面:1.0时代以IT为代表产业,以及被IT化的各行业;2.0时代的代表产业是DT化产业,即数据驱动的产业融合。商业模式方面:1.0时代以大规模定制为主;2.0时代以C2B模式为主,即小批量科技化生产。组织模式方面:1.0时代冲击传统的金字塔体系;2.0时代采用云端制,即大平台+小前端。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数字经济重要的技术基础,即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跨度较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以业务为本,不讲体验;将原子世界比特化,代表信息时代来临。第二阶段“互联网+”以连接为本,讲求友好体验;以比特世界赋能原子世界,代表移动时代来临。当前正处于第三阶段“智能+”,以人为本,追求无感体验;原子比特一体化,代表物联网时代来临。
在对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有了基础理解后,宋博士提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数字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是中国的战略机遇。农业经济时代缓慢发展了数千年,主要依靠人力生产、手工作坊,人口基数是发展的动力;彼时中国、印度、埃及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工业经济时代经历了200年左右的线性发展,随着三次工业革命,英国、德国、美国依次崛起,全球化深入发展。进入指数增长的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战略机遇到来,人口再度创造红利,产生海量数据和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超越美国,工程师数量也领先全球。
数字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新产业结构,数字经济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数字产业化,即信息产业增加值,与产业数字化,即网络技术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新技术革命特征,即普遍性、持续迭代升级和创新。新生产资料,即数字经济下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之一。新基础设施,即信息网络系统。新生产方式,即在大规模定制的同时实现个性化、柔性化。新营销方式,即个性化营销。新贸易,即全球化布局,24小时充分利用云计算机房的资源和算力。新素养,即基于计算机和手机的数字素养。新定律,即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马太效应等。新巨头,即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软件巨头。
数字经济发展也催生“无用阶层”的挑战与思考。AI是否会催生无用阶层?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仅是知识工人,但其可以24小时不断地学习进化。美国science报告称,截至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使全球就业率降低到50%。然而数字技术在发展取代边缘性职业的同时,也会创造新的职业,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梳理数字经济新思维,掌握数字经济新技术,投资数字经济新产业,发现数字经济新大陆。
最后,宋博士结合自身经验,对同学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选择符合数字经济未来的、能发挥自身最大价值的、快速增长的公司。未来组织将朝着“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共治理”模式变革;人人经济,即平台+个人的“平台式就业”到来;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将被取代。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更应谨记复利思维,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专注做就是赢家。
文/2019 MF 赵衍旭
点“阅读原文”回顾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