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头条 | 内蒙古旅游局主动作为 变身“旅发委”

2017-03-08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旅游局

        3月7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由自治区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成为全国第21个省(区、市)成立的旅游发展委员会。

        自治区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阶段演进,逐步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快速增长。

        2016年,旅游对自治区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年接待旅游者980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旅游收入2714.71亿元,同比增长20.3%;接待入境旅游者178万人次,增长10.7%;入境旅游创汇11.4亿美元,增长35.1%;旅游投资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16.5%。冬季旅游收入预计突破650亿元,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2.6%。

        旅游品牌创建取得突破,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成功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五当召旅游区、阿斯哈图石林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呼伦贝尔与鄂尔多斯市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4个。多伦县等14个地区分两批进入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

        旅游富民(扶贫)工程成效显著,全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21.8%。全区乡村旅游农牧民直接从业15万人,带动间接从业60多万人,全区57个国贫、区贫旗县的294个村(嘎查),近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占2016年全区脱贫人口总数的14.5%。

        厕所革命走进全国前列,2016年厕所革命范围扩大到交通沿线、城镇和农村牧区等场所,投入国家和自治区引导资金3400万元,带动各地累计投入厕所建设资金3.69亿元,建成厕所1147座,同比增长48%。

        冬季旅游呈现向好势头。通过强力营销和冰雪特色产品打造,加之冬季家庭接待户的有力支撑,2015年冬季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30%。贯穿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的“冰雪天路”成为全国知名冬季旅游品牌。

        中俄蒙旅游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自治区旅游局谋划的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创意下,实现了国家层面的中俄蒙三国全境合作,2016年成功召开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满洲里、二连浩特等8个边境旅游试验区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旅游局,阿尔山等4个跨境旅游合作区方案已经上报自治区政府。三国自驾游线路培育取得成效,三国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也成为品牌。

        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1+3”(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实施“旅游+”战略,目前,已经成立了磴口县旅游警察大队、包头市达茂联合旗“1+3”旅游综合执法机构、伊金霍洛旗工商局旅游工商所等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法庭。

        自治区在原旅游局的基础上设立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实现从旅游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也将会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能和后劲。



延伸阅读


旅发委的前世今生

        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各国、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由于旅游现有资源归属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在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对接工作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旅游项目从规划、实施建设、营运管理到后期监管等,分别涉及到发改、交通、公安、公商、质监、住建、规划、文化等多部门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很大。旅游部门如无法高效协同部门工作和掌握一定发言权,非常容易使得旅游项目处于低端开发、无序经营状态,无法发挥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使得旅游与相关产业特别是与文化产业无法实现深度融合。

         在城市“大旅游”格局下,由于旅游部门的职能仍局限于“行业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机构,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和区市政府,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来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旅发委VS旅游局

        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区采取传统的旅游局模式,将旅游部门的职能局限于“行业管理”,停留在“小旅游”“小产业”状态,与当前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新兴业态不断发展的趋势不相称,一些旅游部门尝试统筹协调、规划调控、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四个方面的工作,“小马拉大车”的现象非常严重。旅发委的成立是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积极适应新时期的旅游发展和解决现有问题的理性选择。

(一)行政主体差异

        由旅游局变更为旅发委,从行政主体上说,是由政府的直属部门升级为组成部门。旅游委员会属于组成部门,为非独立的行政主体单位,委员任职在法律上由上级人大常委会通过,主任为正厅级干部,与政府其他部门联系更为紧密,涉及发改委、交通、公安、工商、监制、住建、规划、文化、园林、文物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兼任的委员具有更多的职权能够进行统筹工作;旅游局属于直属机构,则为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与上级政府主要为业务指导关系,统筹协调能力较弱。成立旅委会以后,以全委会和办公室的形式,很容易将各个部门的意见统一起来,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宏观指导和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强。旅发委政府组成部门的身份将更适应于这一要求,为旅游产业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二)机构人员调整

        “局”改“委”之后,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是机构的细化调整和人员的增加,使得旅游部门业务更加专业化。以广西为例,自治区旅游局升级为旅委后,机关内设机构由7个增加到9个,增设了产业促进处(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和公共服务处,机关行政编制也增加到59名,兼任的委员涉及各个其他的政府部门。旅游委升级后,将科室进一步专业化,同样增设了产业促进科和宣传信息科。进一步强化了工作职能,适应了旅游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趋势。

(三)职责权限范围变化

        在机构调整、人员增加、管理的机制不断创新的背后是旅游部门的职责管辖范围的扩大以及管理视角的提升,职能权力的进一步升级。以海南省为例,2009年由旅游局升级旅游委,其相应职责进行了一定调整:将部门旅游机构、人员的评定考核职责下放给市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并增添了以下五项重要职责:

1. 统筹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

2. 规划全省旅游资源及其保护;

3. 牵头组织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统筹全省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

4. 统一管理全省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制定旅游行业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5. 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强调从全省的视角统筹协调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注重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提升海南省旅游产业的质量。

        为了具体落实以上职责,旅发委整合了发改、交通、公安、公商、质监、住建、规划、文化等多部门及省政府力量。虽然旅发委不能代替各行业部门的工作,但协调工作过程中少了部分审批程序,多了更多决策话语权,能够效率更高地解决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总体而言,旅发委是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旅游局的升级版本,拥有行政主体体制的优越性和机构改革的专业性,并利用政府在行政决策上给予旅游部门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使得其跨部门协调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旅发委的成立标志着省市区的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引擎已经发动,代表了政府旅游产业发展理念的升华,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职能的优化,工作思路的拓展。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旅游局:Aerslyj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17zhdgk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