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 plus 3艺术展】将在悉尼拉开帷幕,我商会副会长吴方敏先生的优秀艺术作品参展!

南半球传媒 南半球之声 2019-06-09


应悉尼Canterbury Bankstown市政府的邀请,【3 plus 3艺术展】将于2019年中国新年期间,在Bankstown 艺术馆举行。


画展由吴方敏先生等六位居住在悉尼的华裔艺术家组成。他们其中大部分已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了近三十年。他们中有的在出国前就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有的则是在出国后在西方社会学习和艺术深造。他们中有部分生活或工作在Canterbury Bankstown 地区,并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六人有着相似的移民、生活、工作经历,在艺术上又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追求。


画展上的每一位艺术家展示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焦点,和各自的艺术魅力。(诗人映霞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商会副会长吴方敏先生的精美艺术作品。




 毕业于悉尼大学美术学院的吴方敏,他擅于用诗意的表现,和迷人的色彩充盈整个画面,是他的作品受到收藏家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吴方敏《蓝花楹II》油画76x76cm


吴方敏《茶还是咖啡?》色粉/炭笔58x110cm


吴方敏《哪一扇门将引领你到天堂?》

混合材料60x128cm


吴方敏把色彩融入自己独特的视觉经验之中,用富有表现主义的手法,把色彩表现与细腻的心理情感倾注于画布之上。从而最终捕捉到周围自然生活,与自己内心感触相融而产生的有价值的作品。吴方敏此次参加3Plus3的画展作品除了风景画外,还有几件富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参展。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澳洲主流社会的画展,其中包括Blake Prize, St George Art prize 等,作品还被众多的私人和社会机构收藏。最近他也曾凭作品“桉树之二”,获得了Bayside艺术节上的“视觉艺术奖”。


没有情感便不是绘画,绘画是一个人的心情告白,是从他(她)心底自然而然地吟唱,是属于时间沉淀后发自心魂的咏叹和热爱。【3 plus3艺术展】的六位艺术家展示的作品,正诠释了这一艺术精神。


画家吴方敏真诚的希望在澳洲这自由、美丽的第二故乡,在庆祝2019中国新年期间,邀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他们各自艺术创作的成果。


此次画展获得Bankstown艺术中心的全力支持,当地市政府也将此展作为Canterbury Bankstown City 2019庆祝中国新年的文化活动之一。(诗人映霞语)




画展详细信息:


画展开幕式酒会:

2019年2月2日,星期六上午11点


画展地址:

Bankstown Arts Centre, 

5 Olympic Parade Bankstown NSW 2200


画展展期:

2019年2月2日 - 2月28日

(Open Monday - Friday)


联系电话:

0411 308 075; 0412 298 490



走近画家吴方敏


为了走近画家吴方敏先生,深刻感受先生的学习和创作历程,我们有幸找到一篇殷为林先生2007年的自述文献,现与大家分享:


远在澳大利亚的吴方敏,上世纪70年代初与我是温二中的同学。当时学校里有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印象中约有七八位同学。除方敏和我外,还记得的一位是吴聘真,现在是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另一位是徐继泽,后来觉得这名字与毛泽东有点瓜葛,便改成徐兆丰,就是现在温一中的徐副校长。还有几位现在已记不得名字了。辅导我们的是王景甫先生和章华景先生,他们很和蔼,受人尊敬。方敏是我们中间最突出的一位,素描基础好,油画和水彩也画得相当不错。


后来大家先后毕业离开学校。我与方敏两家因相隔仅两三百米,毕业后两人便经常在一起画画。那时画画不像现在,没有家长的意志,全凭自己的兴趣。也没有什么学习班可进,正式拜过师的很少,主要靠自学。通常是将习作拿给市里几位前辈看,请他们点评。但这种请教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悟性差的难有长进,比如像我。


但我们那时就是这样学画的。当时市区有十来个自由组合的习画小组,戏称“东门班”或“南门班”等,都是同辈的小青年,每组三五人“绕”在一起画画,相互提意见,共同进步。我们这个组除我和方敏外,还有一个黄镇国,他在绘画理论方面很有见地。后来我又请了曹强入来,他是五中出来的尖子,基本功扎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一起,画石膏素描和人像素描。有时口袋里有点钱也一起喝喝酒,“白眼烧”配花生米,谈天说地,也谈伦勃朗,谈凡高,谈印象派,无拘无束,蒙胧而狂热。方敏的素描人像是我们4个人当中画得最“扎”的,我们很佩服。找模特的“路水”也数他最多,他家大院里的好多大人小孩,都愿意给我们当模特,资源丰富。有时来他家玩的客人,他也设法动员其做我们的模特,很有办法。还有方敏他爷爷,七八十岁的老人,形象生动,我们不知画了他多少次,方敏画得最多,以至后来都可以将他爷爷默写出来,且生动。方敏他爷爷老家在永嘉的后巨。这是一个山旮旯里的古村落,两山之间有一条宽宽的溪流,粗石房子就垒在溪两边的山上,户户紧依,瓦背勾心斗角,很有形式感。方敏多次带我们到那里写生,画了那里好多的“景子”,也吃到好多那里农家自做的豆腐和本地猪肉,味道至今没忘。方敏1982年的那套木刻《浙南山区组画》,就是根据在后巨的写生创作的。


方敏正式搞版画创作,是在1979年他入伍以后。入伍之前他画的是油画,在部队画油画没条件,于是改画版画(受曹强怂恿也有可能)。他所在的部队是基建工程兵,盖房子的,不过他不盖房子,他的任务是给盖房子的士兵们放电影。经常下工地,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战士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给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不久,即创作出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厦正在升起》、《沙海之夜》等反映基建工程兵的作品。这些作品紧贴部队生活,入选了湖北省和北京市的几个重要画展,因而引起了部队上级部门的关注。由于他的突出表现,部队给记了三等功。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风格基本上是写实的,如其人,朴实少浮华。但从他的作品立意看,已开始闪现艺术家的灵性。

正是这种灵性,使他退役回温后,进入了一个创作高潮。几个月后的1983年元旦,他即有7件版画作品入选温州青年画家《12人画展》。紧接着,版画《晨之歌》又入选了“浙江省油画、版画、雕塑新作展览”。在过后的几年中,他又陆续创作了包括油画和版画在内的众多作品,其中如《基石》、《建筑师的空间》、《紫丁香》、《地板——流逝的岁月》、《端午》等作品,分别入选了“闽、浙、湘、赣青年美术邀请展”、“浙江省第二届版画展”、“浙江省首届油画展”、“华东六省一市青年油画巡回展”、“浙江省第四届版画展”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方敏扎实的素描和色彩基本功、娴熟的笔法和刀法,更反映了他活跃的创作思维和成熟的创作思想。此时,他已是文化宫的美术干部,并担任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之职。在我们眼里,他的生活和事业前景一片光明。但他并不甘于平淡安逸的生活,更想冲出围城,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出国留学。要知道,这意味着变相的“妻离子散”,而当时他的女儿还未满3周岁。

吴方敏《端午》,创作于1989年


1990年初,他带着希冀和追求,他只身去了澳大利亚。起初,从一个喧闹、浮躁的国度,忽而置身恬静、自由的异乡,他一时手足无措,真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但面对文化差异,他“处变不惊”,更多的是思考。5年的勤工俭学后,他进入澳大利亚国立美术学校进修版画,并正式开始了在澳洲的创作。一年后,他又进入悉尼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其间,他接触到了众多的当地画家,了解到了他们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寻求接合点,虽迷惑却新鲜,颇受启发。他的创作观念遂开始变化,从过去的一味注重题材和内容,默化为尊重自身的感受、体现绘画的本身语言。让绘画脱离政治任务,而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享受。

1997年初,方敏在澳洲的第一次个人画展开幕,并卖出了第一幅作品。对他来说,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此后,他的画作频频问世。《符号系列》、《人和自然系列》、《岩石系列》、《东方系列》、《蓝色系列》等作品,巡回在世界各国的画展或画廊。在澳洲的十余年时间里,他先后举办了4次个人画展。2005年他获得区议会文化艺术赞助基金,组织策划了在悉尼举行的“East to West Portraits of Bankstown (班克斯从东方到西方的肖像画)”联展。如今,他与他的画在当地已有相当名气。

2005年底,方敏带着名为《意念?图象》的个人作品集,也带着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携妻子、女儿和儿子来到温州。在聚会上,我拜读了他画册上的作品,并意外地见到了他的另一件作品——出生在澳洲的儿子尼克。从他们一家人的笑容中,我觉出了他的成功。我为他高兴,也为他全家的未来祝福。


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






精彩消息不要错过哦!

快来看看怎么找到我们!

 合作或咨询,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