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农博创新想为40万中高端农企打造智能化农场

2017-08-05 涞源县电子商务协会

来源:36氪



传统农业升级在即。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人力成本增幅为336%,农业人力成本平均年增长12.7%,农产品的平均每亩成本比美国高出56%~220%。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产量、保质增效,已成为行业的首要课题。


基于此,越来越多农企开始涉足智慧农业,探索物联网技术及农业大数据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动行业向精细化、智能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预测,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达到2022年的184.5亿美元的规模。


总部位于深圳的农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底创立,致力于通过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通农业数据壁垒,形成一整套的智慧农业管控体系。农博创新CEO马俊娜表示,农业数据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农博创新通过高效传感器、先进的传输模式和数据分析赋能,可以更好的探索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对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及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马俊娜告诉36氪,在农业物联网业务方面,她们有两个比较核心的优势。



首先是在数据传输方面,农博创新经过多方比对,因地制宜的形成了多种传输方案。对于大型农场,主要选取远距离、低功耗、低成本,同时具备绕射能力的LoRaWan组网传输。


经过团队的二次开发,该方案的数据传输距离最高可达到25公里,不但解决了农场网络信号弱及Wifi无法完全覆盖的问题,同时可为客户节约90%以上的通讯费用。对于中小型农场,农博创新也可提供混合数据传输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第二个优势在于其自研自产的传感器组件,相比于市面上的设备,除在成本上更有竞争力,在精准度、实时性、可靠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同时,农博创新还根据用户的需求优化了安装及操作流程,使得产品体验更好,且具备可拓展性。


“产品化设计代表着公司无需再专门派出安装工人,用户买回设备后,可以自行安装,改变了原有农业物联网设备必须专人安装、培训和售后等阻碍产品规模发展的缺点”,马俊娜表示,“希望未来农业物联网设备可以像消费级电子产品一样普及和易用。”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目前农博创新可以实时监控农场中空气、土壤、气候、视频、病虫害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并会结合专家经验建立分析模型,将实时分析结果及对应的生产建议发送给用户。用户可以参考相关建议将动作指令发送回农场的智能设备,实现对农场环境的远程智能调控。




马俊娜表示她们的方案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减少人力、保证种植品质。


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每六亩温室大棚需要两个人看管。自动化监控和提醒,不但克服人力的不可控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标准化和可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根据农博创新的管理模型,在理想状态下,每百亩温室大棚只需要3个人管理,可将传统农业的人力成本降低60%以上。


马俊娜表示,在未来3年的时间,借助AI技术可以实现农场生产的全自动分析和控制。想要实现准确的全自动分析,一方面依托先进的算法模型,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对算法模型进行训练。


目前,农博创新已与高校合作,组建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团队。同时,农博创新拥有数万亩的农场客户,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可不断对现有模型进行优化。


为了加快市场拓展速度,马俊娜表示她们已在青岛建立一个分公司,专门开拓华北和华东市场。在收费策略方面,农博创新对硬件进行收费,软件可以免费使用,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公司的农业物联网方案。不过在基础功能上,软件端也会增加收费的数据服务模块。


农博创新已完成两轮融资,由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和云天使基金分别投资数百万人民币。团队方面,CEO马俊娜,香港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并具备多年科技行业和农业相关的工作背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