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编剧柯特·路德基病逝,享年八十岁(内含资源)
当地时间8月9日,好莱坞知名编剧柯特·路德基在密歇根州的一家医院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岁。路德基曾凭借《走出非洲》一片拿到过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此外,由他执笔创作的影片还包括有《缺席的审判》和《驿动的心》等。
《走出非洲》是美国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一部电影。此片改编自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笔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爱情片之一,并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走出非洲》海报
《走出非洲》主要讲述的是:主角凯伦是一位非上流社会的富家女,为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呼,离开了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但凯伦婚后生活却并不美满,在婚姻破裂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
在这期间,凯伦渐渐与种植园里的仆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也在非洲大草原上,和曾在狮子口下救下自己的丹尼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然而,一场大火使凯伦不得不变卖庄园,后来,丹尼斯驾机意外身亡使她深受打击。自此,凯伦离开了生活了17年非洲,再也没回来过。
这部电影运用倒序的手法,以历经沧桑的暮年主角的视角回眸往昔。导演几乎将节奏降低到正常叙事,把主角凯伦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娓娓道来。同时凯伦的人生之路亦是她的心路历程,凯伦的思想和心理也随着人生经历发生着些许变化。
主角凯伦
1、第一阶段“走进非洲”: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得到男爵夫人的称呼,不惜出卖肉体远嫁非洲,却换来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和自我的沉沦。
故事的开头要从丹麦说起。凯伦虽是富家女,但当时的封建贵族是看不起她这种没有爵位头衔的“土豪”的。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凯伦不惜出卖自己肉体,而对方却并没有打算娶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遭受欺骗后的凯伦并没有回头,反而愈发刺激了她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从而将自己陷入更大的漩涡中。
无奈之举下,凯伦用金钱买来了一桩婚姻和一座位于肯尼亚的农场,独自一人满怀期待地远赴非洲,想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农场。而结果却是,她不但没有经营好婚姻,就连自己买下的农场都无法决定如何经营。
而即便如愿以偿地冠上了男爵夫人的称号,凯伦也并没有获得具那些具有世袭头衔的贵族的尊重。
凯伦自认为钱能买来婚约和爵位,实则这是一场自我沉沦却不自知的自我骗局。爵位带来的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失去的是自我。
2、第二个阶段“身处非洲”:遭受婚姻破裂、幡然醒悟的凯伦,在收获新的爱情的同时,变得愈发独立坚强。
凯伦的丈夫毕斯男爵生性放荡,他将梅毒传染给凯伦,并导致凯伦终生不育后,预示着这场婚约的最终破裂。
凯伦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幡然醒悟: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要想活的精彩只能靠自己。于是凯伦渐渐将自己融入到非洲当地的生活和劳作中,她叮嘱当地的吉库尤人看病,并帮助当地的孩子接受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凯伦在农场辛勤的劳动被当地人民看在眼里,并渐渐从心底接纳了她这个外来人员,她也同种植园的仆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经历了婚约破裂后的凯伦,由最初的爱慕虚荣,追逐爵位,变得愈发坚强独立。美丽聪颖、勤劳善良、性情沉稳,这些凯伦身上的优点渐渐吸引了丹尼斯,失败的婚姻并没有阻断凯伦发展新的情感关系。
凯伦同丹尼斯在非洲大草原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狩猎、听莫扎特的音乐、驾驶飞机俯瞰宏伟壮丽的非洲大草原……这也成为了凯伦在非洲生活的17年来,最幸福的回忆。
3、第三个阶段“走出非洲”:历经破产和失爱之痛,凯伦最终看破孤独本质,带着满满的记忆离开了非洲。
凯伦虽独立坚强,却是一个自我放逐追求归属的女人。她渴望“占有和控制”,占有不属于她的土地,控制水流的方向以及她爱的丹尼斯。
凯伦和丹尼斯的感情虽浪漫,却没有承诺。凯伦执着于通过婚姻来确保自己能“束缚”丹尼斯,而生性自由的丹尼斯却坚持“我并不会因为一张纸而多亲近或者爱你。”
当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掉了所有的收成后,凯伦不得不变卖农场,弥补经济的拮据。凯伦开始理解丹尼斯,并对他说“你知道吗?或许你是对的,农场从来不属于我。”
外界事物不属于她,丹尼斯也不属于她。
在离开非洲前,丹尼斯架机意外身亡,凯伦终究看透了孤独的本质,正如她看着丹尼斯下葬时所说“他不属于我们,他也不属于我。”
4、基于《走出非洲》中凯伦的心路历程及个人形象的变化,谈一谈此部影片带给几点思考。
(1)女性获得尊重方式,不是依附男人而是依靠自我的强大和独立。
影片的前半部分,凯伦是不受人尊重的,尤其是那些具有世袭爵位的贵族。同时,凯伦虽然跨进了新兴资产阶级,却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比如她想要跻身上流社会,采取的方式是依靠嫁给丈夫获取爵位身份,从这一点上就有所体现。
凯伦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是男爵夫人,然而却被白人贵族男子轰出门外,就连主持自己婚约的司仪都不知自己的名字。依靠男人和爵位身份来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而能行得通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自我的强大和独立。
一战中,大多数白人妇女躲到集中营中。而凯伦却亲自率队,穿越危险地域,把四驾马车送到了前线。从前线作战的那些人眼神中,能够看出他们对凯伦抵达前线的不可思议和对凯伦的看法的转变。
直到最后凯伦离开非洲之际,被白日贵族男子请去辞别,她最终依靠个人魅力获得了曾鄙弃过她的贵族的尊重。同时,凯伦的自我意识也在觉醒,踏上归程前,她要求管家唤她的名字而非男爵夫人。
(2)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属于自己,生命的本质在于孤独。
影片的开头,从暮年的凯伦口中念出一句话“我在非洲有座农场,在尼刚山脚下……”这也是此影片中一再强调的经典语录。但看完影片后,我们才明白,凯伦除了回忆外未从非洲带走任何一件东西,而这座农场也并不属于凯伦。
暮年的凯伦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最终看透了孤独的本质。在她的诗中写到:明智的你早早离去,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虽然看破了孤独的本质,但凯伦并没有屈服于孤独,而是从中获取了超脱,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苦难。
(3)生命没有三六九等,每个人的感情是想通的。
收获一段跨越种族的深厚友谊,亦是凯伦在非洲收获的一笔财富。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出种植园的仆人对凯伦的爱戴,而原因不是凯伦男爵夫人的身份,而在于情感的想通。
我们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凯伦对待非洲本地人的态度转变。比如,初入非洲时,凯伦要求仆人带上白色手套,而在影片结尾处,凯伦却说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而凯伦在破产后,为了守住吉库犹人的家园,凯伦在众目睽睽下向白人总督下跪,并迫使总督答应给土著人留下一块土地生活。
凯伦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同情和眷恋以及非洲土著人对凯伦的尊重和爱戴是想通的,就像期望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从影片中,看到了一位曾为爵位夫人的称号而沉沦,却在命运捉弄下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女性。
《走进非洲》
导演: 西德尼·波拉克
编剧: 科特·路德特克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 、罗伯特·雷德福
记住,点“赞“或”在看”
您就会在第一时间
收到我们的消息!
更多精彩电影
他是近几年波兰导演的顶配,“尺度”从来不是问题!独家奉献:十大监狱题材电影!这部豆瓣7.9分的新片带给你终极思考双周票房冠军,直接碾压《釜山行2》和《活着》升级版的政界“五十度灰”,爱丽丝与市长。十部金融大片教你看清经济危机!岩井俊二给《你好,之华》的最后一封信谁说外卖小哥没地位?牛X医生照样收拾!家庭受害者却变成了施暴者,伦理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