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击鼓而歌是如何交到知己的?
作者丨张灿(郑州大学心理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生)
编辑丨夏獭
击鼓,在人类历史上,素来是一种自带社交属性的艺术形式。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广西骆越人便已经通过击鼓、舞蹈举行原始宗教祭祀,祈求神灵庇佑、战争凯旋。他们留下的左江花山岩画,表现击鼓场景的图像达368个,展现了浓厚热烈的祭祀气氛,极富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于2016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红楼梦》更是有记叙了贾府老少击鼓传花、饮酒行令的精彩片段。曲水流觞、击鼓传花,通过击鼓传递信息和情感、结交友谊。Wolf (2000) 发现在公元680年,南亚的宗教教徒采用击鼓的方式纪念因为战争死去的宗教领袖,他们用缓慢的节拍表现悲伤的情感,震撼的鼓声用来表达信念,与听众交流情感。
图1 花山岩画“铜鼓祭”场景
那么人们是如何通过击鼓进行情感交流的?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又是怎样的?来自耶鲁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Rahil Rojiani等人,通过近外光学成像技术(fNIRS),研究人们通过击鼓,这种古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进行情感交流的神经机制,并发表在了新近出版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F 3.50,2017-2018)。
图2 被试击鼓反应
实验首先将被试每两人分成一对,面对面隔桌而坐。首先向每对被试以伪随机的顺序呈现来自国际情绪图片库(IAPS; Lang et al., 2008)、表现通过击鼓或言语谈话交流场景的图片。一位被试根据图片刺激进行击鼓或言语交谈的反应,而另一位被试则充当听众的角色。在击鼓条件下,被试被鼓励尽力融入图片当中,根据其表现的情绪性内容做出猛击、敲打等击鼓动作;而在言语交谈条件下,被试需要向听众描述他们看到的场景、对于图片内容的看法体会(如图2)。每个击鼓或言语交谈的进程持续3分钟,其中每15秒被试需要互换角色。如图3,在实验开始的前15秒内,被试1向被试2通过击鼓或言语交谈对描述航天飞船起飞的场景图片进行反应,被试2充当听众角色;第二个15秒,被试1充当听众角色,被试2通过击鼓或言语交谈对描述一簇鲜花的图片进行反应,直到每对被试完成2个击鼓和2个言语交谈的进程。
图3 实验流程
实验通过Shimadzu LABNIRS近红外系统采集了覆盖被试左右两个半球、共42个通道的血液动力学数据,每个通道长度为3cm。通过概率配准方法将 fNIRS 探头和通道位置与 MNI 空间坐标进行配准,得到其与大脑布鲁德曼分区的配准关系。
图4 通道分布
结果则是非常有趣的,被试的击鼓反应与图片刺激的唤醒度呈正相关,与图片的情绪效价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图片唤醒度越高,被试的击鼓反应越多;而图片呈现的情绪越积极,被试的击鼓反应相应减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乐队中鼓手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鼓手操控着整支乐队的脉搏,负责让现场气氛“燃”起来。甚至有音乐评论家说,爵士鼓(也就是架子鼓)是一支摇滚乐队的核心,各种花式击打充满爆发性,可以把气氛推向高潮。
分析近红外的数据发现,在击鼓进程中,听众比击鼓者呈现更多的右半球的激活(图5蓝色区域),主要集中在TPJ区域,包括缘上回 (SMG) (BA40) 、颞上回(STG) (BA22)、 角回 (BA39),、颞中回 (BA21)。同时,击鼓者比听众在大脑感觉运动皮层(SMC)呈现了更多的激活(图5红色区域),主要涉及右半球的前运动和辅助运动皮层(BA6)、主运动皮层(BA1,2,3),左半球的前运动和辅助运动皮层(BA6)。被试在击鼓条件下也比言语交谈条件下更显了更多的激活(图6),主要涉及右半球的SMG (BA 40)、STG(BA 22) 和主运动皮层 (BA 2),以及左半球的主运动皮层(BA 2)和SMG (BA 40)。
图5 听众与击鼓者的脑激活比较
图6 击鼓条件与言语交谈条件下的脑激活比较
引发较多的躯体运动相关皮层激活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说话只是动动嘴皮子,击鼓可是需要卖力气哟。但是同时激活的还有SMG、STG等TPJ脑区,它们与社会情绪性加工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右半球的STG,负责在自然真实的社交场合中加工情绪信息;而SMG对于共情、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成果听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是临床心理学家看到后可能会非常兴奋!因为右半球STG是研究自闭症患者的语言和社交功能障碍时关注的脑区,那些犯下可怕罪行的“精神变态”也可能被发现其右半球STG受到了损伤,因为他们无法做出正常的情绪反应。
而且刚才提到,击鼓与唤醒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那么对于与唤醒有关的精神疾病,如PTSD等焦虑障碍来说,“击鼓疗法”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Bensimon等人2008年的实验发现,击鼓疗法可以缓解PTSD病人的症状表现,舒缓愤怒情绪,重新寻回自我控制感。Winkelman在2003年的实验中发现,击鼓可以帮助他们放松乃至抚平情感创伤。两人在研究中都提到,击鼓可以增强个体的归属感、与他人的亲密感,促进形成亲密关系。如此看来,《红楼梦》中最谙人情世故的凤姐,在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上呼吁大伙击鼓传花行酒令,不仅可以活跃气氛,也是为了讨贾母她老人家欢心,真是当之无愧的大观园一姐。
参考文献:
1.赵云. (2016).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解读——杰出的岩画艺术与独特的文化景观. 中国文化遗产, 4, 4-13
2.Bensimon, M., Amir, D., Wolf, Y. (2008). Drumming through trauma: music therapy with post-traumatic soldier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35(1), 34–48
3.Rahil Rojiani, Xian Zhang, Adam Noah, Joy Hirsch. (2018).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 via drumming: dual-brain imaging with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3(10), 1047-1057
4.Winkelman, M. (2003). Complementary therapy for addiction: “drumming out drug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4), 647–51
5.Wolf, R.K. (2000). Embodiment and ambivalence: emotion in South Asian Muharram drumming. 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 32, 81–116
图片来源:
图1来自崇左新闻网
http://www.gxcznews.com.cn/2016nzt/zjhsyh/yhjd/index.shtml
图2-图6来自于Rahil Rojiani et al. (2018)
往期回顾
欢迎关注我们
“脑人言”是公益的脑科学原创科普团队,由海内外一线科研人员组成,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投稿、合作、转载请联系:linro1996;加入作者团队请联系:chinatang2010
友情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