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唤醒幽默:微笑中疗愈忧伤

脑人言 脑人言 2022-06-09

本文是“脑人言”举办的“抑郁症征文大赛”的第十二篇入围作品。关注抑郁症,远离脑中的“黑狗”。


作者丨P先生的微笑(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博士生)

排版丨小箱子


活着,即使平淡也要心情美丽。


薄雾缥缈的清晨淡雅宁静,初升的阳光给人以温暖。面对新的一天,你的心情却依然如旧,脸上无笑容,心底有酸楚。抑郁症的情绪困扰,就像这清早隐约的薄雾,深藏在平静的面孔下,朦朦胧胧,又饱受创伤。

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下,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知不觉,抑郁症已经横扫职场人士、屏幕演员、产后妇女、院校学生等多个群体。面对着秋风起、花已落,你不断地叩问引人深思:怎样用心才会重温心情的色调,让希冀的欢愉不再成空?



抑郁印象:逐渐迷失的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性情绪障碍,通常特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异常的情绪加工和调节是核心特征基于情绪刺激(面部表情、韵律)的社会认知研究证实抑郁症者的情绪感知和社会认知能力缺陷(Uekermann et al., 2008)。

情绪调节是影响人们情感表达体验的过程。情绪调节过程会改变情绪的各个方面:包括频率和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提高积极情绪和降低负面情绪。

抑郁症的情绪问题,不仅是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平均水平上有变化表现出快感不足和情绪水平低落;这些情绪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平均而言,积极和消极情绪在健康人群中仅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但是抑郁症者的情绪特点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也就是说,在抑郁的个体中,积极和消极情绪倾向于更加极端化,代表情绪维度之间的的互相排斥。正常情况下,人们并行加工积极、消极情绪。相对共存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促进了对环境的深入信息探索,有效地把握机遇、发现威胁。

然而,在面对威胁时候,为了确保有效应对压力源,人们的注意力范围缩小了,转而关注负面情绪而非积极情绪。动态情绪模型(Dynamic Model of Affect,DMA)认为,此时情感空间会缩小,将积极和消极情绪融合到单个双极连续体上以有效应对威胁(Dejonckheere et al., 2018)。这就需要有效的情绪调节,特别是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

通常患有抑郁症状的人经历强烈的情绪困扰,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是他们经常使用适应不良而不是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重度抑郁症常常自我报告有情绪调节的困难。无效的情绪调节技能在激发和维持抑郁症中起重要作用。他们总是不那么渴望体验幸福,而越没有体验幸福的动机,在情绪调节任务中他们就越少试图上调幸福感,并下调负面情绪。


这导致抑郁症者体验到的幸福感越来越少。

即使控制了最初的症状水平后,在经历数月后仍表现出不良情绪症状。这些发现表明,降低幸福体验和经历悲伤的更高动力可能是造成抑郁症的动机倾向(Millgram et al., 2018)。

抑郁从哪来:不快乐的大脑根源

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系统障碍是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这些系统通常包括杏仁核(amygdala)、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OFC),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ors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dmPFC)等。

在面对快乐和悲伤的情绪时,抑郁症者前额叶激活的没有明显不同。此外,浏览愤怒和快乐的面孔时,与健康组相比,抑郁症成年人的右侧杏仁核激活明显更大(Zheng et al., 2018)。

杏仁核和眶额皮层是情绪调节神经系统的两个关键区域,它们参与了情感效价的生成、编码和调节。好比热恋中的男女,成功的约会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最近使用脑连通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眶额皮层之间有降低的功能联结性。

So,杏仁核—眶额皮层双方不愿意牵手,情绪调节的这场约会便不成功。

有趣的是,在执行不同情感标签任务时,杏仁核—眶额皮层表现大相径庭。

面对悲伤刺激,杏仁核—眶额皮层功能联结性异常升高;受到快乐的刺激时,功能联结性下降(Zheng et al., 2018)。双方用心良苦地投身于悲伤刺激中,导致恋爱不成变决裂,情绪调节好痛苦!

学会微笑:与幸福重逢

面对情绪困扰的梦魇,有什么方法可以重温心情的调色板,回归纯真笑容呢?

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人员测试了冥想对情绪放松的效果,发现经过身心放松冥想诱导后,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得到缓解,其大脑半球的功能联结性增加(Chen et al., 2015)。这种功能连接性增加可在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右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之间(图1-A)、左外侧眶额叶皮层(OFC)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之间(图1-B)出现。

抑郁症患者大脑半球增加的功能联结性

(Chen et al., 2015)


“笑是最好的药物”,出于这一点,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在抑郁症患者中发展幽默感的重要性,这被认为是通过幽默发展积极的认知重评,重新诠释生活事件的正面意义,从中寻找积极方面,并可以辅助抑郁症促进恢复和预防复发。

幽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减轻疼痛、减少压力和焦虑,并促进整体的身心健康。


幽默包含了认知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指对幽默刺激的理解,而情感成分涉及对刺激的欣赏。在抑郁症中,幽默认知和情感成分都受到损害。

认知重评中积极方面的实施与所评估的幽默特征有关,最好能够借助积极的情境特征(温暖阳光、家人陪伴、理解尊重)来进行幽默的重新评估,努力促进幽默和情绪调节的衔接,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幽默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得到了改善(Uekermann et al., 2008)。

相应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多使用这种特定的重新评估策略以减少抑郁感。

临床上可以将幽默视为治疗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的一部分。确定幽默的类型以及将其整合到整体的治疗方案中。

 

写在最后:生活有坎坷,阴晴常不定,望及时清霾,勿陷抑郁系。


参考文献

[1] Chen, F., Lv, X., Fang, J., Yu, S., Sui, J., Fan, L., … Jiang, T. (2015). The effect of body–mind relaxation meditation induction o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83, 75–82.

[2] Dejonckheere, E., Kalokerinos, E. K., Bastian, B., & Kuppens, P. (2018). Poor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y mediates 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ffective bipolarity. Cognition and Emotion, 1–8.doi:10.1080/02699931.2018.1524747

[3] Millgram, Y., Joormann, J., Huppert, J. D., Lampert, A., & Tamir, M. (2018). Motivations to Experience Happiness or Sadness in Depression: Temporal Stabil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Coping With Stress.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770261879793.doi:10.1177/2167702618797937

[4] Uekermann, J. , Channon, S. , Lehmk?Mper, C. , Abdel-Hamid, M. , Vollmoeller, W. , & Daum, I. . (2008). Executive function, mentalizing and humor in major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14(01), 55-62.

[5] Zheng, K. Z. , Wang, H. N. , Liu, J. , Xi, Y. B. , Li, L. , & Zhang, X. , et al. (2018). Incapacity to control emotion in major depression may arise from disrupte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and ofc-amygdala inhibition.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专家评语

评委1: 7分

内容是具有一定科普价值的,概念描述不清,语句不通顺,需要较多的修改。

评委2: 7分

文不对题,题目为"唤醒幽默",但就"幽默"的相关篇幅偏少,而重点探讨了情绪异常加工理论。

评委3: 8.5分

集中在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这一个方面,具有特色。

给出了部分脑机制的介绍,支持作者的观点并具有科学性。

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建议选用。

评委4: 9分

作为科普读物,易读易懂是很重要的,这篇文章条理清楚,逻辑分明,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看出作者是认真用心写的,值得鼓励。

END


优秀读者奖

欢迎大家对该文章进行评论,或者分享自己对抑郁症的看法、体会。文章发布3天后,评论区中获得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会收到由“脑人言”赠送的该精美图书一本。


关于我们

脑人言”是公益的脑科学原创科普团队,由海内外一线科研人员组成,专注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关注请长按上方二维码;转载请联系:trueyLucidity;合作请联系:iam7182;加入作者团队请联系:chinatang2010


友情赞助


喜欢本文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