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
今天分享得有点长,写的以个人经历为主,主要是在流量模式上的探讨,欢迎大家给于点评和意见!
从玩QQ群到玩微信群,最后到玩社群,每一次都赶了波尾,这次我很幸运,算是赶上了社群的风口,而且发展前景无限。但是最近又碰到了一些问题,又到了做决定的时候,路上很累,但是很充实,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注定要死磕到底。
复盘下最近5年的每一次转型经历
分三大板块,其中中间还有一段狗血经历
主要是从下面几个阶段,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玩社群,原因是因为线上流量被巨头垄断,电商等线上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开始思考流量去哪了?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从而不受大环境影响?
一,从QQ群开始
这得从我刚开始卖衣服开始了,朋友圈应该都知道我是做服装定制的,做了第五个年头了,累计服务近万个客户。
得益于小马哥的微信和QQ,比如微信,微信玩得好的,没有几个满5000人的微信号,都不好意思说在玩微信,所以我也有好几个微信号,有两个接近5000人,还有一些给伙伴们运营,光这些微信号,每年给我带来上千万的服装销售额。
在做微信前,专心过研究QQ的流量获取
简单讲,通过查找qq群加群主或者进群发广告,招代理,然后卖定制的服装,14到16年,每年能卖个数百万
那时候对微信的认知不够,没有去想过微信也能卖货,相对没有qq群封闭,所以错过了微信最赚钱的时候。对于微信的认知还停留在13年的“附近人”,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和微商比,输在起跑线上。而且方向还跑错了。
14年团队通过QQ群,全国招募了1000名高校学生代理卖定制服装(班级定制服装,社团服等)
在这之前团队探索了2年,显然在QQ群这块的招募代理和获取客户的方法已经标准化了,包括聊天话术等,也有十几个网络销售团队
也会经常出去带领团队和代理做地推,耗费两年跑遍了湖南湖北江苏河南等地高校,
两年时间没有太大突破,期间,培养的大批量的代理都变成“同行”,同行的“同行”爆增,市场遍地开花。。显然是要转型了。。。
放弃QQ了
为什么最后放弃了QQ这条赛道呢,最重要的原因是:
1.最重要的是学生客户复购率低,毕业(毕业衫)了几乎不会再复购,每年重复搬砖,重复招募代理,门槛比较低,有能力和想法的自己干了。
2.赛道玩家太多,算是红海,相对于企业用户(企业工装)复购概率更大,竞争相对小,门槛相对高(品质,资金,供应链等要求更高)
3.意外的契机
通过做企业培训(股权,管理课程等)的朋友(前同事)
了解到,做企业市场都是靠微信群获取免费优质流量,精准的老板粉,且客户价值足够大,客单价也高,所以决定试试企业服装定制市场,流量开始从qq群转向微信群。
二,从QQ群到微信群
16年6月学生暑假淡季,开始尝试微信群获取流量,做企业服装定制市场,做了下面几件重要的事情
1,找到大批量的优质流量群,流量获取标准化。。
企业客户人群画像:采购,行政,hr,企业高管及CEO,微信群批量获取。批量换高质量企业群,解决流量问题。
2,微信群引流文案,以及转化话术的标准化,
转化的标准化
3.规则的探索,微信辅助工具的使用,效率提升
微信营销系统及设备,比如“微信多开手机”
云端微信管理系统“云控”等。投入了不小的成本。
正当感觉自己可以挣一个亿时,微信给我们浇了一头冰水,流量渠道过于单一,差点死掉(下面讲到)
庆幸的是16到17年服务了1000多家企业用户。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因为服务得比较好,所以一直到现在,企业服装定制项目都有比较稳定的业绩
后面才知道,微信没有代理的卖货模式,都可以叫“微信直营”
三.从微信群到社群
16年八九月份开始,微信群开始实行“群主确认邀请进群”的规则,不再能够免费进大批量优质群了,流量枯竭,存量优质也慢慢群沦为广告群或被踢,腾讯的各种封杀开始
营销工具失效,损失惨重,微信营销设备和系统都失效,损失数十万
优质群门槛越来越高,优质群里都需要付费,付费“社群”大量兴起。各种xx学社,xx会,xx研习社等,典型案例,黑马会,混沌研习社,触电会等付费社群
在微信群的免费流量枯竭以后,开始尝试付费获取优质的社群流量
中间尝试做过电商,天猫这块,亏了数十万,没有做起来,研究过直播,短视频,认知不够,看不懂。。。
转机和意外,微信群到社群,中间的一段狗血的经历:
因为16,17年,私人号沉淀了一大波高质量的微信好友,其中有一个人成功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他叫“龚文祥”
17年8月份专程去过深圳,参加了他的个人年中论坛。
特地去了解“社群”和“微商”
后面了解到,他还做了一个“微商第一社群”触电会,并加入进去了。
中间觉得只有点业务需求,加上社群在深圳,而我们公司在武汉,精力不够,没有太多去了解。只是一直保持观察,但加入龚文祥的触电会,为后面接触社群埋下伏笔。
狗血经历的开始
17年年底,团队内部出现点问题,创始人“浩”
哥去了北京,选择退出,投身区块链行业,所以剩下我和公司另两个合伙人“杉哥”“阳哥”
“杉哥”和“阳哥”坚持电商卖货,走流量模式
而我坚持深耕供应链,继续走创始人“浩哥”被证明过不行的路,做定制系统,去解决行业的痛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想由企业服装定制衍生到企业服务周边(万亿级市场)
最后合伙人“杉哥”和“阳哥”负责电商板块的探索
我负责做“企服平台”的探索
最后两边都不美好,也都亏损了
“电商流量”烧了数十万,
“媒体合作”花了上十万
都没带来太大的效益。。
总结:永远是流量方收割需要流量方
赚想赚钱的人的钱,永远是红海
北京的经历
在折腾“企业服务”的期间
我选择和北京一家做互联网媒体的朋友进行战略合作(相互持股的那种)
于是,17年10月份,从武汉去了北京,和媒体朋友合作,准备在北京建立新的分公司,把除电商之外的业务部门,转型到北京。开拓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市场。武汉就作为后勤和电商板块了。
当时北京项目运作主要是靠两点
1.流量
前端企业客户流量获取没有问题,媒体合作方有数万家企业客户资源可以直接嫁入变现
第一点是成立了,因为已经有了合作,且媒体方也愿意“投资”
2.后端供应链及技术
后端再整合一家大型的定制供应链,助力其完成定制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大大提升定制的效率和降低定制成本,方便大规模获取B端用户
项目成功就剩最后一步了,因为头部供应链都在广州,所以12月份又决定南下广州。
解决后端供应链,拥有自己的工厂,和稳定的出品,还有信息化供应链系统,当时行业有系统的供应链不超过3家。于是我找到了有意向合作的广州供应链“陈总”
广州的经历
第二天,立马决定来广州,和供应链(陈总,一年卖供应几个亿的定制衫的供应链老板)谈判
为了谈判,17年12月份到18年1月份,在广州呆了接近一个月
空闲的时间,深圳龚文祥的“触电会”跑得多一些,顺便了解了下,微商和“社群”
在广州的空闲时间,又认识了做西装板块的触电会好友“黄总”
和“黄总”在广州约过饭,劝我不要去做平台,他也做过类似改造后端的服装供应链,做信息化的供应链系统,损失过数百万。
(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可以的)
一下子把我给惊醒了,开始反思会不会同样结果?我和他做的不一样吧?
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方向。
于是在等了半个月以后,供应链“陈总”那边没有给到明确的答复
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自己也没有想明白,难以得到创始团队其他人的支持。
大概明白了陈总的意思。。
所以1月份底回到了武汉,和伙伴们说,我这块差不多失败了。不折腾了,想想出路吧。
继续靠存量客户卖货?还是再继续求“变”?
中间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从广州到武汉,4个多月时间,心力憔悴,备受打击。。
正好2月份快过年了,想着年后再折腾也是,年前好好的思考了一番,和北京的朋友合作也就先告一段落了
总结:没有足够的沉淀且强大的团队,不要去折腾平台,认清自己的优势。是否有整合资源的强大能力。做任何事情,团队先统一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做个人“英雄”
从武汉再次到“广州”
18年3月份,在偶然一次和之前做“西装”的触电会好友“黄总”聊天到,私人定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行业,毛利润及现金流都优于“工装定制”
把握“老板的衣服”,自然就把握了,他们公司的服装。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于是开年决定18年3月份,立马又南下广州,开始探索私人定制。
从微信直营到社群的深度探讨
中间的狗血经历已经说完了,最后我在广州开拓了新品类,私人定制,从18年3月份,到现在,正式满1年了,从刚开始和做西装的好友“黄总”合作关系到合伙关系,再到现在,社群这块的探索。
一年间,付费了大大小小的广深头部社群数十个,典型的优秀社群“常青社”“触电会”“疯蜜”
等,为什么决定转型社群呢?
先从初衷说起吧!
18年及18年前,付费进很多社群的初衷:
因为微信封杀的原因,导致原有单一的微信群流量枯竭。
所有想着花点钱试试社群的付费流量如何?
于是抱着进去做点“业务”的心态付费了数十个社群。
社群的付费越高,质量越高,而我的品类是大部分主流社群的“刚需”
1.社群里面的“老板”自己需要私人定制
2.“老板”公司的员工需要
事实证明投入几万进去,一年挣个数十万不是问题。不过如果以卖货思维混社群还是很难赚到“大钱”,毕竟定制是比较低频的事情。所以又产生了接下来的感悟
19年感悟,社群本身做的是“流量池”
因为18年兴起了一大波社群,个人认为也会死掉一大波社群,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因为:
大部分社群做的还是“流量思维”而不是“流量池”思维!
而流量思维的社群普遍在收割韭菜!
人过来,收割,不考虑续费率,
请问你见过续费率超过50%的社群有几个?
所以社群大部分,第二年“死”
不死,只能说有强大的流量!
只有流量池思维的社群是在提供“价值交付”(等价交换或者超预期)
目前主流的社群
1.知识付费型社群
2.人脉对接型社群
3.产品型社群
纯做知识付费型社群,99%在收割智商税
纯人脉对接型社群,99%在贩卖“发财机会”
产品型社群,极少人做得好,前面从0到1漫长,且会短暂性亏损,不确定性太强,大部分为传统企业老板,思维不转变.100%做砸!
没有IP思维,或者自认为做得好,不需要社群!
做社群赚快钱的和业余选手太多,当然我也不算专业选手。。
如果将上面三种社群相结合,能够做好两点,基本上就是一个好的社群!
最后总结:
我觉得社群,它是互联网过度发达的一个产物,起源于流量被巨头的垄断。它将是全新的流量获取模式。
最后做社群培训的肯定是可以割到韭菜的。。
在互联网领域唯一还有机会的是“产业互联网”
针对后端的信息化改造是有机会的。
一个95后的斜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