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菲特从不拒绝烟蒂股

arch lin 林飞的价值营造社
2024-09-20

投资路上,一起成长

“巴菲特每天早上过来工作,浏览《穆迪手册》或者标准普尔公司的周评,以满手的数字为基础寻找便宜的股票,然后打电话给特雷迪–布朗–纳普公司的汤姆·纳普下单买入,休市了就回家,晚上睡个好觉。”

这段描述,出自《滚雪球》第三部分,第27小节。

那是1964~1966年,35岁左右的巴菲特,经营着自己的小型私募基金的工作状态。

当时巴菲特采用的完全是导师格雷厄姆的方法,即“捡烟蒂”的投资方式。

具体而言,这是完全定量的分析方法,仅做纯粹的数据统计工作,主要和数字打交道。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查看公司具体经营情况。

轻松又愉快,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当时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就很疑惑,“捡烟蒂”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简单到这种程度,也太夸张了吧?

一直觉得烟蒂投资法,一定不止如此,巴神肯定还在背后干了不少工作。


简单粗暴捡烟蒂

后来又看到一段,巴菲特亲口说他怎么买烟蒂的。

那是2013年11月15日,巴菲特在马里兰州大学的演讲,跟同学互动里提到的。

巴菲特说,用捡烟头的方法,可以在地上找到恶心的烟头,还剩一口没抽完,你捡起来,点着了,免费吸一口。

你可以一直捡、一直捡,一口接一口地免费吸。这是投资方法中的一种,是我刚开始投资时用的方法。

后来,受了费雪和芒格的影响,开始买优质公司,而且需要是大公司。比如伯林顿北方铁路公司,规模够大,100年后都没问题,主要是伯克希尔规模太大了,不得不放弃捡烟蒂的方法。

巴神说他刚毕业的时候(那就是1951年左右,巴菲特21岁),一页页地翻《穆迪手册》寻找投资机会。

“我翻到1433页,才知道好东西都在后面呢。西部保险公司(Western-Insurance),1950年和1951年的每股盈利分别是21.66美元和29.09美元,过去12个月内股价在3到13美元之间。我发现它的时候,股价是16美元,市盈率不到1倍。”

“几年前,2004年,有人建议我看一下韩国股市。我翻看了一本花旗银行编撰的韩国股市手册,翻了一遍,找到了20家公司,做了一个组合。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做出了这个组合。我对这些股票的了解不够深,所以没投入大量资金买入。买入20只价格只有2倍市盈率的股票,一定能赚钱。这就是本·格雷厄姆教的方法,按他的方法,能赚钱。”

看到这里,太震惊了。

尤其是后面韩国那个例子,当时巴神那个资料里,只提供了股票的净资产、每股收益、股价。

然后,没了,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

巴神仅凭这点信息,每家买了一了点,估值2pe,只是没有重仓而已。并且断言一定能赚钱,只是没透露后续情况。

如果巴神能获得更多信息,经过进一步分析,可能某些公司仓位还能给得更多。

这笔小投资是2004年做的,2013年拿出来讲,那必然不会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巴神曾说过,伯克希尔之外,自己有个私人账户,家族的日常消费主要来自于这个账户,主要做一些低估类投资。很可能巴神这里提到的韩国股票就是用这个账户做的。

1951年1pe的股票,巴神还年轻,资产也少;2004年2pe的股票,巴神买的是韩国公司,法律方面的差异较大。

所以,这两个例子里,巴神应该也都不存在买成控制类作为兜底的措施。

就是纯统计,纯靠买得便宜,然后依赖股价回升的概率赚钱。

“捡烟蒂”,真就这么简单粗暴。

对于巴神提到的韩国这笔投资,可以看下当时的背景。

查阅韩国KOSPI指数,可以看到1988-2004的16年间,韩国股市几乎没涨,持续在1000点以下徘徊。

而这16年间,虽然韩国GDP增速从10%降至5-8%,但是也在此期间完成了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而且走出了亚洲金融危机。

韩国股市从2005年开始爆发,从2004年7月的低点约750点,一口气涨到2007年10月的2000点以上。

3年指数涨了166%,巴神这波烟蒂股投资必然获利颇丰。

从结果来看,便宜是巴神的路标,巴神知道价值必然回归,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而已。而此前持续了足够久的低迷,又增大了价值回归的概率,估计当时巴神根据经验产生的直觉,知道时间不会很长。

对于必然的结果,实现期限大概率不会太长,这当然是可以大胆下注的。

甚至都不需要研究,靠常识和理性就够了。


如果巴神管理小资金

但是后来,烟蒂股的机会确实少了,只有少数特别大的下跌,才会产生这样的机会。

在和马里兰州大学的学生交流时,巴神首先是讲了自己是格老领进门,然后烟蒂法赚了很多钱。

只是因为后来规模大了,形势变了,烟蒂法很难应用,所以进化至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理念。

但是说到后面,强调说:

但是如果管理小资金,我们一定寻找性价比更高、更便宜的股票。

跟着就举了1951年和2004年这两次捡烟蒂的例子。

最后,巴神补充说,如果管理的资金量特别大,只能切换到费雪的风格,买大公司。

显然,巴神烟蒂还是要捡的,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捡烟蒂对于小资金账户还是很不错的策略。只是对于伯克希尔这样规模的投资组合,就没有意义了。

在2013年5月份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道:

当你还在积累资金而不是管理数十亿美元时,你的投资策略有什么不同?你是否专注于特定的行业,小型股,大型股,等等?

巴菲特的回答说:

“嗯,管理100万美元与经营伯克希尔或经营200-500亿美元的基金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查理和我现在经营100万美元或10万美元,我们会考虑一些可能是一些非常小的投资。某些情况下,我们会去寻找小的、定价错误的机会。非凡的机会一直有,而且是周期性地出现的。”

显然,上文巴神提到的两个例子就是这样非凡的机会。


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

之前一直对烟蒂股没什么兴趣,统计学的东西嘛,感觉很枯燥,没有乐趣也不高级。

都说要学1972年后的巴神,所以对烟蒂研究很少,跳过了这个阶段。

后来看到巴神的一段解释时,有点明白了。

在1995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巴神,说,你很推崇格雷厄姆,而格雷厄姆又很鼓励不断转手(持有的公司),而你的投资思想是集中投资加上非常长远的眼光,请问你仍旧是15%的菲利普·费雪和85%的格雷厄姆吗?

巴神解释得很清楚,说自己现在是“100%的费雪和100的格雷厄姆”。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价值投资的三条哲学基础,无论烟蒂还是成长,都是要遵循的原则,所以是100%的格雷厄姆;

● 格雷厄姆和费雪,两者的观点并不冲突,只是侧重点不同,对于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长期持有,格雷厄姆并不反对,格老的盖可保险案例就符合费雪的观点,所以是100%的费雪;

● 烟蒂股这种方法,更易于实践,易于教授;费雪的方法,难以传授;

● 格老的方法,必须卖出,费雪的方法,基本不用转手;

● 芒格说,也要注意,费雪当年买的好企业,也都没能一直好下去,展望20年,很少有公司称得上安全;

● 费雪的方法,需要更多的商业经验和洞察力;

● 格老的方法,你买入统计上便宜的东西就好,不需要太多商业见解,这方法真的有用,只是没法管规模很大的资金。

再结合到巴神后来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发现巴神其实自己的小账户,持续做了不少烟蒂类投资。

除了2004年买韩国股票,后来好像还提到买过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等。

所以,我推测,如果巴神没有伯克希尔规模的束缚,那他可能不太会区分“优质股”和“烟蒂”的,而是看哪一项投资的预期回报率更高,作为他决策的依据。

而且,巴神很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极少出手(因为现在对伯克希尔而言有意义的机会太少),而是勤奋地翻找各种机会,对他来说,一年找到若干个预期年化50%的机会,不会是什么难事。

这也是今年我为什么会买入华晨这样股票的原因。

遵循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基础上,“优质”和“烟蒂”其实是统一的,都是低于内在价值的机会,小资金没有规模的束缚,从这个角度,勤奋工作寻找机会,是可以提升收益率的。

以后我会在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烟蒂类”的投资,更勤奋一点。

日拱一卒的路上,感谢你的陪伴,下期见!

聪明的投资者都会点右下角【赞】【在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林飞的价值营造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