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讲座预告丨神格的复合与重构——从西藏阿里札达东嘎2号窟壁画法界语自在文殊形象谈起
“丝竹梵韵”系列讲座
第二十一讲
主讲嘉宾:
廖旸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员
学术主持:
谢继胜
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教授
学术评议:
王瑞雷
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讲座时间:
2022年6月2日(星期四)
15:00—17:00(下午)
讲座渠道:
腾讯会议:304557229(密码:632541)
备用号:985888266(密码:6946)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廖旸
廖旸,重庆人,1994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分别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学位。专业领域为佛教美术史,侧重讨论视觉艺术遗存呈现的跨地域、跨人群的多元文化交流。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获院基础研究学者资助。
讲座提要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的代表性视觉艺术遗存,约12世纪凿建的东嘎2号窟形制严整,保存状况相对良好,充分展现出佛教信仰与文化艺术的时代风貌。窟内绘塑与建筑空间相结合,营造出庞大的神系结构。窟顶壁画设计为立体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而四面八臂的主尊文殊形象(部分残毁)与目前进入学术视野的文本描述以及大多数存世视觉材料有所不同。通过辨识壁画中尚存的特征持物,比对多种成就法,有可能阐释该形象的特异之处。文殊多象征“大智”,而东嘎2窟主尊的独特图像特征充分展示出此多面多臂化身形象的复合神格,丰富了对于文殊菩萨图像志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特定时代佛教的发展、西藏跨文化交流交往中的包融与创造。
海报制作:王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