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辛格:邓小平从越南撤军的战略思考

2017-11-30 杭子牙 场外思考

1979年2月17日,在邓小平访美并经停东京回到北京后不久,中越战争旋即爆发。在中越战争中,解放军攻占了越南边境三省的省会,中国取得军事胜利。但在对越南进行了有限的“惩罚性”打击后,中国并没有试图推翻河内政府,而是立即撤军,战事29天即告结束。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战胜后迅速撤军的行为,军事战略专家都存在激烈争议。


有人认为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占领越南北部三省后,应该乘胜进击攻入河内,至少也要继续占有所占领土;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出兵的军事、政治和国际战略目标——主要是遏制越南作为苏联的代理人,在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进行战略扩张的国际战略目标,均已达成,在背后有苏联百万重兵压境的压力下,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

 

当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怎么看这件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在《On China》(论中国)一书中记载了他和邓小平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窥见邓小平对这一撤军战略的思考。


基辛格在书中写到,“中国撤军一个月后,邓小平在我访问北京时想我解释了中国的战略:


 邓小平:我(从美国)回来后,马上就打仗了。但我们事先征求了你们的意见。我和卡特总统谈了这个问题,他做了非常正式严肃的回答。他给我读了一篇写好的讲稿。我对他说,中国会自己处理这个问题,有什么风险中国自己担。回想起来,如果我们惩罚越南的时候,再往纵深前进一些可能会更好。

 

基辛格:可能。

 

邓小平:因为我们的兵力足够一直打到河内。但那不是好办法。

 

基辛格:对,那可能就超出计划以外了。

 

邓小平:是,你说得对。不过我们可以再前进30公里。我们占领了所有的防御工事,到河内一路上已经没有防线了。

 

这是邓小平对撤军的战略思考。基辛格认为,在中越战争中,中国领导人显示了对战略选择的精细分析,大胆执行和巧妙的外交。并且认为和美国的合作,对北京最后决心“摸老虎屁股”非常重要,战争也开启了冷战期间中美两国最为紧密的合作,是邓小平时代政治外交的精彩之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