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同题佳作展 | 作家竞写同题卷

语文报中考版 语文报九年级 2021-05-20


出发

李丹崖

▨ 李丹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草木恩典》《胃知的乡愁》《芳草未歇》等25部,文章常见于《小说选刊》《散文百家》《人民日报》《大公报》等报刊,散文作品曾入选多个年度选本。散文集《胃知的乡愁》曾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


“出发”二字,何其容易?

故乡有句话,叫“拔腿就走”,这应该是出发的最“低配”模式了;稍微复杂一些,打点行囊,收拾衣装,即刻出发。

“出发”二字,又何其难?

单从发音上来说,需要努着嘴,唇齿相咬合,才能发出这两个声音;从造字的角度来考虑,出=山+山,有一种“万山不许一溪奔”的艰难;“发”字还稍稍温馨一些,好比是“友”的肩上多了两点,临出发之前,友人一般会“劝君更尽一杯酒”,准备一大堆叮咛和嘱咐给你,千万当心,万万保重。

出发,是需要壮足了胆的。

当年,韶山冲里走出去的少年沉吟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样的豪情壮志,终让他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他就是毛泽东。

出发,又是遵从本心的。

汝南平舆的那个叫陈蕃的少年,就因不修边幅,自己的庭院和居室没有归置好,就忙着要出发打理天下,被长辈耻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可不管这些,毅然回复:“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出发,可能伴随着笑声。

忆从前,每一位少年都有冲出家庭禁锢的想法。我十三岁那年,上了寄宿制学校,终于离开了家,笑着背着被子出发。真正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帮需要从头认识的同学,欢喜之后,又常常有此落寞。想家,成了出发的续集。

出发,也可能掺杂着泪水。

那些影视剧中闯关东的无奈,走西口的辛酸,背井离乡的愁绪,都是掺杂着泪水的。如今,这些已渐渐成了“过去式”,时代的变革,交通的便捷,人在社会大潮中的存在感和自由度,让泪水变得也不再苦涩。

出发,因为怀揣着大爱。

今夏以来,雨水泛滥,江南多地成灾,为战洪魔,一声令下许多武警官兵,壮士出征;很多见义勇为的志愿者,挥别妻儿,毅然赶赴洪灾一线。他们的脚步铿锵,他们的身影果敢,艰难险阻全不怕,心中装着奉献的种子,到哪里都能开出圣洁的花朵。

出发,为了让美好在更多的地方驻扎。

那些身处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为脱贫攻坚,在贫困的山乡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贫瘠的土地上,与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起耕耘,慢慢改善。这样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在出发的时候,已经装满了心灵的圣殿。

出发,是一条射线的那个原点,从一点出发,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点质疑,也可能会有成千上万条点赞;可能会有委屈如苦雨,也可能会有喜悦似甘霖。

出发,是拓荒者面对生命疆域的第一锹,破壤耕耘,披荆斩棘,是一场壮美的诗。

出发,是追梦者手持的一簇火炬,明媚温暖,照亮前路,第一步的起跳,就为冲刺酝酿好了成功。



【写作感言】

出发,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永远回避不了的命题。出发,就面临选择;出发,就会有岔路口;出发,就可能出现好与坏两种结果。

写作这道作文题,通常需要处理好的是:

一是立意要积极向上。出发虽然不免艰险,虽然可能失败,但出发更意味着收获更多可能,锻炼更多能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出发,就有“开拓”“果敢”“勇毅”,而畏首畏尾,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裹足不前”“闭门造车”“鼠目寸光”。把握好立意,文章就应该在及格线以上。

二是文章的诗意营造。翻阅文学史,写“出发”的题材太多了,我们要做的是遴选好素材,让素材为我所用,巧妙地嵌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做好“用典”这个大文章。

三是注重文章的样式美。文章也是要有样式美的,句段之间的体例,段落之间的排列,都需要我们多加注意,这样,能让你的文章给读者以疏朗感、整齐美。

四是不忘联系当下。好的文字,都不是飘在半空中的,都需要紧密结合当下实际。本文,选择了抗洪的战士、扶贫的工作人员的“别样”出发,用到文中,作为充实主旨的案例。




版面设计 | 丁蕾

校对 | 萧舞

责编 | 文钦

主编 | 雅琦


如需订阅,请识别二维码购买



欢迎分享转发 

语文报九年级(中考版)


扫描二维码订阅公众号投稿箱:47079583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