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创意评点 | 中考同题佳作类说8. 高阶立意
专家创意评点 中考同题佳作类说
08
高阶立意
评点人/高翔
高翔,创意写作学博士,青年作家,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讲师,英国利兹大学表演与文化产业学院访问学者。参与国家社科、上海市教改和文创课题多项,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致力于创意写作创作论、工坊教学、游戏化教育和游戏批评研究,发明编剧大师创意激发软件和相关教具,获得专利。
中考原题
写作(50分)
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年江西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好的故事
一读者
灿烂星河,经天纬地,这大千世界中讲述着无数好的故事,而那尚未终了的段落,却深深感动了我……
——题记
深深海峡,漫漫思念,几百年前的开端依然未寻到结尾;春去秋来,两岸共目,一篇《回家》的故事拽得人心疼……不说那是多么美好、多么圆满的故事,真正好的故事待人画上句号。
海峡对岸,那是亿万中华儿女深深埋藏在心里的故事呀,只是何时,方能收尾?
全国两会上,语文课堂中,母亲的身旁……那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故事里有位老人,日夜盼归,他望着对岸,那岸那么遥远。而何时能有一叶舟渡我到对岸?“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说也说不尽的故事,道也道不完的愁绪,几时可将海峡填满?故事就此中断,谁来补上余下的空白和心中的空洞呢?
好的故事总该有个结尾。
一声马蹄,洛夫怀着满心的盼望,拨弄琴弦,遥望对岸。忽然北风呼啸,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逾越”的指示牌前冻裂。等待着,等待着,直到两鬓花白,腰背已弯,也未盼来归家的希望。于是,阿里山头,多了一位独饮浊酒的老人,日夜忧叹,那故事怎么写也写不完,那海峡怎么填也填不满……
故事里,充满了一位盼归老人的思念;故事里,杜鹃啼血,哀转久绝。
等,盼,忽然那故事笔锋一转,千万游子悠长的呼唤和思念变成希望,渐渐将海峡填满。那海峡不再是深不见底,遥无归期,一座天桥将在海上架起,“回家”二字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那是千千万万台湾同胞对家的呼喊,那是亿亿万万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故事到这,仿佛已经圆满。余光中和洛夫笔下的愁绪,似乎仍未断。好的故事尚未终了,待谁终有一日将空白填满,让台湾归来!诚然,两岸来往日渐密切,而台湾的归来,却是中华儿女最深处的心愿。
归来,归来!好的故事中有台湾同胞登上长城的喜悦,好的故事中有中华儿女团聚一起的温暖!故事应有结尾,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将这好的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创意评点
论作文立意:站得高,还要守得住
这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好的故事”,这里的“故事”显然是一个隐喻,并不是让作者自由发挥,临场随意写一个故事。我们需要把作文的命题,转化成一个问题。我们的文章就是一个回答,一个从自我的经验、体悟出发,所给出的合情合理又有创意的回答。显然,这篇考场作文给出了较好的回答,最大的亮点是立意高远,作者所讲述的“好的故事”不是个人日常小事,而是企盼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事。这样一个家国情怀的高立意,构成了作文的灵魂,使其能够被判定为一类文。当然,就细节而言,作者只笼统举了台湾诗人余光中、洛夫两个例子,口号式和重复式的抒情过多,让文章流于平面,没有纵深感,缺乏更丰富而立体的叙述。因此离满分还有一定差距,可判定为一类文中等水平。
具体来看,作文开篇的题记有些空洞,完全可以删去。特别是要避免“灿烂星河,经天纬地”这样没有实质内容的套话,起笔就要言之有物,写作理应追求惜墨如金、恰如其分。
开头两段,点明立意,指出作者关注的好的故事,是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故事,这部分可以稍加笔墨,具体写出“故事背景”。例如,“一篇《回家》的故事拽得人心疼”,这里的《回家》是指台湾老兵回家祭祖省亲的新闻故事吗?还是指反映两岸一家亲的小品《回家》?应该解释一下。后文中又提到“海峡对岸,三次失去,两次回家”,这段台湾简史是否准确?理应稍具体地写出历史节点,这样表述更严谨,也能反映出作者的历史底蕴。
中间五段是主体部分,主要引述了台湾诗坛两位巨擘——余光中和洛夫的故事。作者化用了余光中《乡愁》的名句:“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部分有些浅尝辄止,可以加入更多“情境复述”。比如,余光中在1972年1月台北的黄昏,如何遥望着窗外的落日想念大陆那头的故乡。作者可以在了解基本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以讲故事的手法再现余光中的乡愁,这样会更加打动读者。另一方面,作者也可以引用余光中《乡愁四韵》等其他同主题的系列诗作,让内容更为丰富。同理,作者对洛夫《边界望乡》的引用,也存在笼统化、扁平化的问题。作者完全可以在引用原诗的基础上,把洛夫站在香港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遥望大陆,想起自己离乡三十年,咫尺天涯,有家难归的情境具体描绘出来,这样会更加传神,弥补空洞抒情的缺憾。
结尾两段,试图升华,再次强调,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美好的结局,海峡两岸共同谱写的中国故事,其结局一定是“祖国统一”。结尾部分有些流于口号,如果能回归到个体的责任感会更好。即尝试思考:作为中学生,如何参与到海峡两岸这个大故事的书写当中,我们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统一的美好愿景的故事,做些什么?比如更加努力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宣传爱国的故事,加强与台湾青年同胞的交流,等等。
总之,写命题作文,立意是灵魂。要站在家国情怀、青少年的集体责任感、爱与奉献等更高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但同时,站得高,还要守得住。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还要有准确、具体、丰富、有创意的事例做支撑,这样才能言之凿凿,形神兼备。
版面设计 | 丁蕾
校对 | 萧舞
责编 | 文钦
主编 | 雅琦
如需订阅,请识别二维码购买
欢迎分享转发
语文报九年级(中考版)
扫描二维码订阅公众号投稿箱:4707958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