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藝文誌】She's Belle and that's it–妙麗的國際女性主義學

2017-03-21 梁業 匯澳傳媒RECAP853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橫空出世,Emma Watson自《哈利波特》以來再次成為全球熱話,戲中特地加入點點女性主義味道,令廿多年前的作品多了點重新詮釋,以望新舊Fans都能投入其中。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海報。<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Emma Watson (愛瑪屈臣)讓了角色給你演,讓你最終取得奧斯卡影后,你會否請她吃飯?」

「我想,她是Belle,我想這就足夠了。」Emma Stone訪問時笑道。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近日橫空出世,Emma Watson (以下簡稱為Emma)自《哈利波特》以來再次成為全球熱話,連帶早前在聯合國發表的女性主義話題,Emma今次特地在戲中女主角Belle的性格中加入點點女性的自由選擇意味,令這部廿多年前的作品多了點重新詮釋,以望新舊Fans都能投入其中。

《美女與野獸》動畫轉真人畫面之比較。<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最後感覺嘛,唔,還好,至少筆者覺得當年動畫好看很多。Fans們先不要罵我,只因錯的也只是動畫轉真人電影的原罪之故。

 

動畫轉真人難度高

 故事也是這樣啦,受詛咒高富大野獸鬱鬱寡歡逃避厭世,及後轉折遇上Belle,相知相識再相愛,終因真愛出現破除魔咒,有情人終成眷屬,道出樣貌再美仍不及心靈漂亮的重要性。

新舊電影的劇情也差不多,可若不加點新情節的話舊觀眾看到一半定會沒心機看(如筆者),若變動太多卻會惹來Fans口誅筆伐,說道破壞心中美好回憶,兩邊得討好便要操弄遊走的技術含量極高,否則只會盲目受到一方厭棄,或者淪為站在中間蜻蜓點水,而今次的改篇,正是後者。

電影中的野獸頗具英氣,由英國男演員Daniel Jonathan 「Dan」 Stevens「主演」。<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電影為吸引老舊觀眾而不悶場,主動將本來分佈於動畫中的幾場大型歌舞集中在電影的前半段呈現,好讓出時間讓人期待有甚麼加插創作,時敍卻因此變得倉卒及流於表面,加插的卻是一些無謂的小枝節,如向野獸施咒的女巫再度出現,以及野獸帶Belle回到過去認識原著所沒有提到的母親等,說真的有點多餘,剪掉也沒關係。唔,的確,可見舊酒新瓶對導演編劇的掣肘難度實在太多。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再看經典就是要重拾回憶,但電影卻將女主角Belle的性格再加以重新著墨,做得好當然好嘛,但筆者認為今次改動是失敗的。

 

詮釋Belle的新角度

電影主女角Belle的性格與動畫原著相距甚大。<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原著中的Belle性格內向、不善辭令、與世不容,只好以書作伴,這種空靈與野獸的狂躁與拒絕他人的性格形成良好契合,性格一凹一凸之餘,亦在怪怪的個性中找到知音,加之以事件的循序漸進鋪排,兩人連結順理成章。

Emma的Belle卻自信自在,認為是鄉村的目光容不下她,故及後遇到同樣性格的野獸則沒有做到上述性格契合互補的感覺,電影更只簡單地來個英雄救美,以及Belle得悉野獸懂背頌莎士比亞後,唔,就搭上了。

動畫細節還原度高,圖為會動會走的全CG配角「燭臺先生」盧米亞與「時鐘先生」葛士華。<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動畫講求的是追求所愛,電影所說的卻是追求選擇,主次不同令整體感覺亦隨之變化,不是說改掉性格就不好,可惜珠玉在前,在沒有一個更好說法之前貿然動刀,難度實在太高,而電影似乎亦未能將眼前高牆推倒重來,是為失敗之處。

但,其實也不要緊,就是一部爆谷電影嘛,極度靚人靚景,高級CG還原度,愛情至上Happily EverAfter,這就夠了,而且定會大收旺場。奇怪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Emma的主意,將女性主義內建於這樣的合家歡電影,令本來簡單的作品變得吃力不討好,這不能責怪創作團隊,電影作出這樣的變動亦只因Emma的個人主張實在強烈,令整體的氣氛流向不得不順著Emma戲外的立場定位而更改。

電影頭號大奸角加斯頓,實為全套戲中最搶眼角色。<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Emma的女性主義學

那Emma持著甚麼立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一下Emma在聯合國的演講,簡單來說,就是指女性主義目的實為開放自由選擇,讓女性能跳出性別所限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不是單純的掙脫父權,只因男性也會不得以因著性別而變得不由自主,或會不得以要堅強,或會不能流淚懦弱,女性主義就是要令選擇變得優先,性別不再是重點。

Emma在聯合國的女性主義演講,題為《He For She》。<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以上觀點其實並非創新,就是新一代女性主義的主要觀點 (有興趣可自行搜尋第三波女性主義),可由這位年輕貌美的當打小妮子口中說出,自有一番動人味道。這亦能解釋Emma的Belle為何如此塑造,不挑那個高富帥的沒腦奸角,反倒選擇超高超富但不帥的憂鬱小猛獸,以體現自由的可貴與高尚,對,哈哈,當然筆者始終認為改動是多了點,但亦無疑成功外延了Emma的個人主張表達。

《哈利波特》中的妙麗.格蘭傑。<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但,說真的,年輕藝人出來談談政治文化從來不多,也不用說鄰埠那些所謂偶像,國外年紀這樣輕卻有這樣識見的也就只有Emma了,其實早在聯合國發表宣言之前,Emma的個人主義觀亦漸見養成,《哈利波特》的強勢女生妙麗固然重點,較為冷門的《The Peaks of Being a Wallflower》中的女角Sam亦極具美態,故事就不多說,就是以情緒病的內向男主角的高中生活視點展開,及後遇上Emma飾演的高年級女生Sam與一眾好友,共同經歷高山低谷,漸漸萌起轉變之機。

《The Pea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劇照,站上車子張手遠望的Emma自由奔放。<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戲中的Emma俐落短髮配珠紅唇彩亮麗動人,對答知性之餘亦帶幾分不甘社會約束的硬朗笑容,與今天Belle的片面實在不能比擬,如要了解Emma的性格主張,《The Pea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實為最佳詮釋之作。

《The Pea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劇照,Emma在戲內演出經典Cult片《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效果相當耀眼。<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她就是女性主義

回想早前有新聞報道指Emma有意放棄《La La Land》的主演角色,是為免過早得到不屬於她的榮耀云云,筆者不至於信啦,也覺得《La La Land》的跳脫風格未必與Emma契合,但這也許能側面反映Emma的性格塑造在國際看來實在成功。乃至途中一些激進女團分子攻擊其露出胸部是女性主義的敵人云云 (也就是所謂第二波與第三波女性主義的爭論),Emma亦能處之泰然,用幽默化解衝突,Emma成為國際偶像,絕對實至名歸。

Emma早前公佈性感照,被激進女團指為女性主義叛徒,Emma回應笑指對立或許只因她有胸部。<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或許你到目前尚未能認同Emma的個人主張,或許覺得當中實際操作的難度太大,只是堅離地的空中樓閣,或許認同之餘覺得她的外延表達實有點稚嫩 (如今次的美女與野獸),但別忘了,她今年只26歲耶,相比那些害怕秋後算帳的政客與青春偶像,她已比我們走得太前太多。承認自己進而活出所想,不作修飾在鎂光燈下展現自己再繼續進步,這不就是女性主義的本義嗎?

對外界輿論均一笑置之,這就是Emma Watson的女性主義學。<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採編:梁業>


熱文推薦:

【遊情日誌】閱讀城市 漫遊沙梨頭圖書館

【共襄善舉】居澳法人橫越神州 助山區學童

【藝文誌】政治正確,需要嗎?──奧斯卡最佳影片《月亮喜歡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