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藝文誌】始於青春 終於成長──瑪麗蘇的快餐文化

2017-04-19 夏雨林 匯澳傳媒RECAP853

「瑪麗蘇」這個詞你會聯想到甚麼?低齡、腦殘粉、傻姑娘等負面詞語相信是很多網民對瑪麗蘇的評價。然而,瑪麗蘇模式的作品卻是很多人青春必經的回憶。


《星空奇遇記》(Star Trek)劇照。<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麼是「瑪麗蘇」?

「瑪麗蘇」一詞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科幻題材電視劇在美國十分流行,《星空奇遇記》是當時較突出的代表作,因此衍生出一系列以該劇原著主角同名的二次創作小說。這類作品大多良莠不齊,甚至層次低劣,但其中一篇名為《星際迷航傳奇》的小說在眾多二次作品中最為突出,故事中的女主角Mary Sue(瑪麗蘇),在原著中橫空出世,捕獲一眾型男的「芳心」,潔身自愛的她最終拯救全世界。而「瑪麗蘇」一詞亦由此而來,並成為某類文學作品的代名詞。

瑪麗蘇多流行於網絡媒體,一般帶有貶義,意指完美強大到脫離現實,並且無所不能的人物角色,以瑪麗蘇作為主角的小說稱為「瑪麗蘇文」,這類作品的主角以女性居多,故很多人將瑪麗蘇與女性小說相提並論,因這類文章多受女性歡迎,故有種說法稱,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瑪麗蘇。但瑪麗蘇並不一定指女性,男性亦有不少,通常稱為「男性瑪麗蘇」(Marty Stu),又稱湯姆蘇。

瑪麗蘇模式 古今中外皆有

瑪麗蘇文化源於網絡,當時正是西方互聯網發展與普及時期,而隨著互聯網在中國逐漸普及,使國內瑪麗蘇作品也漸漸氾濫。低齡寫手更容易進入網絡平台,將互聯網當成練習場,把自己的作品發佈到網絡上供人瀏覽。可以說,瑪麗蘇文化源於網絡更因而壯大。時下流行的偶像劇部分來源於受歡迎的網絡小說改編,受眾大多集中於80、90後的年輕網絡使用者,因此更貼近年輕受眾的口味,加上新媒體的興起,出版商的各類宣傳,使之快速走紅。這類作品普遍話題熱得快,散得亦快,更像是一種快餐文化。

偶像劇始祖《花樣男子》被中日韓等國拍成多個版本。<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瑪麗蘇一詞雖然源於西方網絡,但並非前者獨有,古今中外各個地方的文化裡都有瑪麗蘇模式的存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韓劇,如《天國的階梯》、《繼承者們》等,偶像劇始祖《流星花園》更是被中日韓等國拍成多個版本,外國作品《暮光之城》系列的女主角根本就是瑪麗蘇的典型代表。

《暮光之城》海報。<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追古溯源,《鹿鼎記》中坐擁7個美貌且善解人意妻子的韋小寶,堪稱男版瑪麗蘇的經典代表。韋小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玩轉黑白兩道,遇事都能化險為夷,這就是典型的主角光環,恐怕只有小說中才能產出如此人物。當然,金庸的文筆及作品價值亦非等閒,新手要模仿創新談何容易,稍一不慎恐有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之嫌。

內地穿越劇《宮鎖心玉》被網友批其抄襲《流星花園》。<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網絡作品普遍存在模仿問題,這亦是某些瑪麗蘇模式的網絡作品為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快餐文化 廉價但親民

一件作品被賦予瑪麗蘇這個略帶貶義的詞,顯然脫離作品原創者的期望,而現實是瑪麗蘇一詞已經被部分網友濫用。姑且不論作品「蘇」與否,受眾似乎都對瑪麗蘇模式的作品又愛又恨。網民一邊對某文章或影視作品的瑪麗蘇現象大肆批判、貶損,一邊又繼續追看,矛盾中充斥著廣大少男少女對美麗愛情的幻想,除了追星跟風外,可能更多是對現實社會中不如意事的逃避與補償,彌補日常生活中的缺失、遺憾或不可能。

劇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女主完美獨立,男主霸氣專一,簡直就是現代女性的理想愛情。<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古往今來,藝術作品隨時代不斷演變,唯一不變的可能是人類的心理,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無論是受眾還是創作者,難道沒有試圖將自己代入角色之中,期待自己能夠變成韋小寶、白淺、甚至超級英雄?就像快餐一樣,大眾在批判瑪麗蘇模式的惡俗、離地與過分氾濫的同時,亦在消費其方便、低廉與大眾化。

《鹿鼎記》中,左擁右抱的韋小寶。<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當年曾流行韋小寶的機智與風流,寇仲、徐子陵的英雄大義,再到最近盛行夜華的專一霸氣,無不證明瑪麗蘇模式一直存在,只是作品數量、品質、形式以及大眾的價值觀不同而已。或許多年後回看三生三世,你會覺得其實夜華與白淺的愛情故事有許多不合理之處。正如當年風靡港澳台的瓊瑤劇一樣,每種文化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它的存在與流行必然有其形成的社會背景和價值。

各人心中都有一個瑪麗蘇

以「瑪麗蘇模式」為代表的作品雖然稚嫩,但卻是某類文化演變的一個過程,代表某一類受眾的口味,畢竟每個人都有成長的過程,誰能肯定眾多諾貝爾文學家創作伊始的作品裡沒有一個瑪麗蘇呢?

內地劇集《流星花園》。<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瑪麗蘇可以是低齡、腦殘粉、傻姑娘的代名詞,但換一個角度看待,何嘗不能是純真、少女心以及對愛情的美好想像,只是觀點與角度而已,畢竟誰沒年輕過呢?經歷現實社會的打磨後,再回想當年追《流星花園》的心境,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文:夏雨林>

>>>>

熱文推薦

【動城事】重新認識塗鴉藝術

【城事筆觸】地面已無法定居? 北京地牢住民的日夜生活

【藝文誌】雲門舞集 《稻禾》的生之八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