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律师火车换铺被拒:“对不起,善良不是我的义务 ”

keke 景来律师 2019-05-25


1


前几天,一个知名律师在火车上换铺的事件,引发了一大波讨论。

 

律师带了两个孩子坐长途火车,他买了2张上铺。


于是,上车后,他开始找人商量换个下铺。


第一个男生,开始答应,后来说自己腿受过伤,便不换了。


第二个男生,则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换了下铺,也没要求补差价。


事后,这位律师,写了一段《火车换铺有感》。


律师带着两个孩子,又买了两张上铺,一定觉得:找人换个下铺,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前两个大学男生都拒绝了。即便后来和两个女孩成功换了下铺,但律师被拒绝的委屈,并没有得到安抚。


他在微博结尾写道:


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现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言辞看似温和,字里行间却在阴阳怪气地指责、咒怨那两个不愿意换铺的男生。


律师的这篇《火车换铺有感》一发出,就遭到网友们一致diss:



在开学季,长途火车下铺票常常一票难求。上铺空间狭小,对高个子的人来说难以舒展,十分痛苦。

 

所以,为了一张下铺票,有时候还得加价、开会员,甚至换班次,改时间。

 

别人辛辛苦苦抢到的下铺,你一句“我带着孩子,不方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换走,不换就变成了冷漠、不善良,还要被指责。

在律师的微博里,好心换铺的女生一笔带过,合理拒绝的男生要被暗暗讽刺,给你帮助,变成了理所当然,不能委屈自己帮助别人便成了“道德问题”。


当然事后律师意识到自己发文的不对,在微博中已做了道歉。


古人言:德,律己者为德,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


有些人,一味谴责别人不帮助自己,却不想自己一开始,就是抱着占便宜的态度而来。

 

胡适曾说: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所谓的伪君子,网上有一个很好的诠释:当事实对自己有利时,就强调事实,当法律对自己有利时,就援引法律,当道德对自己有利时,就鼓吹道德。

 

其实,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人,不懂得感恩,还把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 道德从来都是约束自己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间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


2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教养

为人父母,都知道带孩子出门,要操心很多。


提前安排好,不让孩子在旅途中受罪,是家长的责任。

 

买不到合适的火车下铺,可以选择坐飞机、大巴、或者调整出行时间。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却总有父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

 

同样是带孩子出行,之前,在宁波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妈妈独自带孩子坐飞机,怕孩子吵闹打扰到其他乘客,专门给周围的旅客送上了“防噪耳塞”和致歉小纸条。

 

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飞机上每一个人。

 

比起什么都不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他人的父母,孩子更需要这种以身作则的父母。

 

日本有一种文化:“不麻烦别人”。

 

日本人不喜欢麻烦别人简直极端到了令人发指。

 

他们觉得麻烦别人,简直太罪孽了。在他们看来,不到万不得已,就尽量不要麻烦别人。一旦有人求助于你,你就要全力以赴,因为他一定是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

 

在日本,如果有人着急赶时间想插一下队,态度很客气,刚好被插队的人时间充裕,也愿意让他先行。

 

那么,你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插队的那个人自觉走到了队尾,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

 

仔细想来,让插队的人站在自己的前面,那就是后面所有的人都往后一个位置,等于插的不是一个人的位置,而是后面所有人。

 

所以,在日本发生过一位醉酒的女乘客胃部不适想要呕吐,因为怕吐在电车里给别人带来不便,就吐在自己的名牌手提包里了。


其实,助人为乐和不麻烦别人,本身就是一条道德准绳上的两方面,两者保持平衡,生活才能和谐有序。

 

  • 一味地索取或者一味的付出,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公平。

 

3

道德绑架,是一种私刑

道德绑架,像一把无形的杀人利器,而手执利刃的人,却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在电影《搜索》中,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突然获知自己身患癌症,她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辆公交车。

 

沉浸在突如其来的人生悲剧中,她拒绝了给一位老大爷让座。

 

乘务员几番催促叶蓝秋给大爷让座,蓝叶秋都面无表情,一动不动。



这种情况下,大爷说话了:


“大姐,不就一个座位吗,就当我呀,让给这个姑娘了。”

 

一时间,围观者们开始帮腔,有人拿起手机开始记录。

 

随后,视频蔓延,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网络上开始了对叶蓝秋的集体讨伐和谩骂,在指责和病魔的双重打击下,她最后选择了自杀。

 

叶蓝秋的死,每一个参与这场讨伐的人,都是间接的施害者。

 

他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看到的只是局部的真相,也不在乎被攻击者的感受,他们只觉得自己代表了道德和正义。

 

其实,内心深处,这些人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生活中的压抑。

 

4


关于做人,古人说过一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这是对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要求。

 

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帮助,但是可以尽力做好自己责任之内的事。


举手之劳,是助人者的谦词,不是受助者的理由,道德,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

 

  • 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用道德去逼迫别人献爱心。在这些基础上,才会滋生真正的善良。


作者:keke,读者新媒体作者,一个提笔就无从写起的年轻人。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

来源 :读者(ID:duzheweixin)



延伸阅读:

律师火车换铺被拒,人们不再接受“道德绑架”


作者:狂傲学神


最近,高铁一直在热搜榜上出现,自“霸座男”之后,又出现了换铺事件,这源于律师易胜华在微博上的“火车换铺有感”一文。

 

在文中他提到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乘坐火车,期间为了方便与两位男生交换下铺但被拒绝,随后一名女士得知他的需求后很爽快地交换了铺位,并称“我也有孩子的”,且拒绝了补回铺位的差价。

 

就这次经历,这位律师大力赞扬了和自己换铺位的女士,而对于没有换铺的男生,则感叹道:“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或许易律师自己也不会想到微博发出后,会在网上引起人们一边倒的“口诛笔伐”,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有人甚至调侃道:“事实对自己有利,就强调事实。法律对自己有利,就援引法律。道德对自己有利,就鼓吹道德。以上对自己都不利,就敲桌子”。

 

迫于舆论的压力,易胜华律师发表了道歉声明,称自己错在以己度人,只不过最后依旧呼吁大家要学会乐于助人。或许是由于易律师对于网上的评论有些不甘,他又发表了一篇题为《弱者的权利,强者的义务》的文章,在文中他特别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人们应该去帮助他人,而不是高高挂起。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而言,所讨论的本质问题是道德,但是所呈现出的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观。易律师认为人应该遵循某种道德观念,而网友们则认为自己不应该被这种固有的道德观念所绑架。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两种道德观念确实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在中国的传统中,道德一直是被极度重视的,它甚至取代了规则和法律成为了社会准则。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道德已经远远超出于个人品格了,它带有某种隐形的强迫性,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被社会所不容。

 

就像在公交上,如果有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TA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内,舆论却在转变,同样是在让座的事情中,人们不再是一味地提倡要给老人让座,反而是将视角对准了那些无理要求他人让座的人。

 

在近些年的社会新闻中,的确是出现了一些这样的事件,年轻人因为不让座而被老人殴打。这是由于人们的自我权利意识不断地明晰,人们开始了解到作为乘客,个人没有让座的义务,而让不让座完全是一种个人选择。

 

同时,正是由于被道德所束缚得太久,人们从而产生了某种“反道德”的倾向,他们无法再忍受那种高高在上的道德绑架,对于鸡汤式的道德言论十分反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此次的火车换铺事件会引起如此大的反感。

 

也许易律师所言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放到现实层面,它的确是形成了某种道德绑架,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老人小孩和年轻人,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情况,可能有人身体不适、有人恐高、或者有人就是喜欢睡下铺。

 

作为个体而言,他们无论是选择换还是不换都是没有问题的。这可能就涉及到问题的根本,人们厌倦的也许并不是道德,而是他们是否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人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高举道德的时代中,实际道德恰恰是被误读了的。所谓道德,实际应该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人们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从而选择去帮助他们,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收获了一种自我满足感。

 

也就是说,道德的最大驱动力是自己,而非为了满足社会的眼光和他人的赞许。但是,这种感受是无法依靠强制手段来推动的,强制地要求他人道德,最终只能导致人们对于道德的排斥。

 

就像针对这次的换铺事件,很多人提到的一句话“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句话实际是既对又不对,人们无须强调谁必须要去帮他人,但是帮与不帮实际都是本分,它完全取决于个人内心的准则而已。

 

这对于社会道德共识的建立可能是个启示,大谈道德在很多时候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对道德嗤之以鼻的局面。放到此次的事件中,在个人角度,人们当然可以选择不换铺,但在社会层面,举手之劳为他人提供便利是更优的选择。

 

那么,或许留给人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会更为有效,只有当人们从内心认同这个行为的时候,它才是会被更好地实行的。正如康德所言:“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在这件事情中,人们所反对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沉重的道德绑架。虽然在当下,道德的枷锁已经被质疑了,但它依旧存在于生活当中,而在很多时候舆论所强调的实际是某种“伪道德”。

 

王小波说过:“有些人生活的乐趣就是发掘别人道德上的“毛病”,然后盼着人家倒霉”,在很多时候,人们嘴上在谈的是道德,心理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极为复杂的,它包含着很多因素,而道德只是其中之一。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一些人会抛开其他因素,只放大道德这一方面,尤其在互联网上的热点事件中,无论是什么领域的,在人们的评论中都会涉及到道德。这难道是因为网友们的道德准则都很高吗?

 

恐怕不是,更多的还是由于这个角度门槛最低又最容易形成上帝视角。而实际道德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无论是让座换铺还是捐款救人,这都是处于情境中的,所以脱离情境去做道德评判本来就是很不恰当的。

 

在某些电视寻亲节目中,主持人就常常会站在道德的角度评判当事人的选择,在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一位被父母所抛弃的女孩拒绝认她的亲生父母,主持人周立波却指责她心胸狭隘,说她应该换位思考,想想当年父母的难处,应该学会原谅,否则“你永远不可能幸福”。

 

所以,道德绑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的短视和自私,然而这恰恰证明了人们的不道德。一个真正极具道德的人,是不会对他人指手画脚的。或许可以这么理解,道德绑架是虚伪的,但并不能说道德完全都是伪善的。

 

就像罗素说过:“自由、道德和人类的尊严恰恰在于人们行善不是因为善被推行,而是因为人们向往它,盼望它,热爱它。”

 



后记

因故,景来律师公众号版面暂做一些微调,热点新闻及评论会分流到景来律师公众号的副号《徐州刘景来律师》推送,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1、实用法律小知识,句句都是钱,人人必须知


2、干货 | 提升防骗能力!警方披露五类典型网络诈骗伎俩


3、最新iPhone,全球售价相差30%!背后原因,你恐怕没想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