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章莹颖案凶手最终未获死刑的关键原因

陈越瓯 景来律师 2020-10-13

景来律师(jinglailvshi)——你朋友圈好多人都在关注的法律公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景来律师”免费订阅,专业、耐看的好文一读为快。

来源 丨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景来律师导读


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联邦法院法官詹姆斯·沙迪德7月18日宣布,2017年绑架和谋杀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布伦特·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陪审团的最终决定?(Jlls)


声明:景来律师对推文的导读设定及标题修定拥有权利。转载推文时需标明转自景来律师公众号,否则为侵权。

 

沙迪德当天在法庭上宣布,因陪审团12名成员未能就判处克里斯滕森死刑达成一致,他决定判处克里斯滕森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克里斯滕森同时因向美国联邦调查局撒谎的另两项罪名而被判处一共10年监禁。

 

没想到,章莹颖案判决来得这么快。早在7月8日,章莹颖一案正式开启量刑阶段的审判,十天后,章莹颖案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生监禁。

 

尽管美国的终生监禁意味罪犯不得保释,但民意汹涌的国人大都对未对凶手判处死刑,表示愤怒和不解。

 

章莹颖父亲章荣高发表了声明,表示不赞同但接受判决结果。“尽管我们不同意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接受罪犯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这将在一定意义上弥补我们的创伤。我们希望他在监狱里面的每一天都感受到我们失去莹颖所感受到的痛苦。”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陪审团的最终决定?

 

法官沙迪德宣读了陪审团的裁定,他没有阅读全部内容,但提到陪审团发现了辩方提出之外的减罪因素。事实上,辩方律师对克里斯滕森形象的塑造,是主观上影响最终判决的主要推手。

 

事实上,在法庭定罪阶段,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律师一直尽力将被告人塑造成一个饱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的无助青年。这样的准备工作有三个作用:一是意图确认被告人确实难以摆脱精神健康问题;二是拖延刑事诉讼进程;三是缓和陪审团情绪。 

克里斯滕森是谁?

 

克里斯滕森在威斯康星州中北部长大。他的父亲从事建筑业工作,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在邻居的眼中,这个家庭非常“稳固”,克里斯滕森给人的感觉则是聪明、听话。这种印象一直被保留到大学,他甚至曾3次获得“优秀助教”的称号。

 

2013年,克里斯滕森的父母离婚并卖掉了房子以偿还贷款。他生活的“变轨”则更早:在本科期间克里斯滕森就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我很‘冷’”,这是克里斯滕森在社交网站上对自己的介绍。他几乎不参加任何现实的社交活动,即使外出参加他所喜爱的举重锻炼,在活动中也基本不与他人说一句话。他常常宅在家中打游戏或看电影,听一些令人发躁的重金属音乐。

 

可以说,日常交往中的“自闭”与个人爱好带来的“粗糙、暴戾、攻击性”裹挟一起,共同形塑了克里斯滕森的“幽暗”特质。

 

生活每况愈下。克里斯滕森在拒绝说明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终止了博士学习,处于失业状态的他只能依靠妻子佐特曼每月1800美元的收入勉强度日,而这一收入远低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

 

家庭生活与工作关系的极度紊乱导致他更加依赖大量酗酒、药物滥用来麻痹自己,婚姻关系由此陷入困顿,并退化为“开放式婚姻”。克里斯滕森后来与女友泰拉·布利斯结交,沉浸于性虐待理论以及“另类”的性生活。

 

克里斯滕森并不是没有寻求过外界的帮助。在实施绑架前的三个月,他曾向伊利诺伊大学的咨询师报告自己为自杀和谋杀他人的想法所困扰,甚至已经尝试进行计划并购买了犯罪工具。

 

但令人遗憾的是,接受咨询的社工并未引起重视,甚至在案发后以“保密义务”的履行(所透露的“罪行”未指向具体个人而免于报告义务)为由进行抗辩,由此也在当地引发了专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之争:保密义务与公共利益究竟孰轻孰重?

 

在绑架案发生前不到两周,克里斯滕森曾给女朋友发了一条短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消失在虚无之中是一种常态……(于我那)不是一种选择。我宁愿摧毁人性也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犯罪学研究表明,犯罪行为作为一种个体的意志行为,受个体的精神活动所支配。社会结构因素(包括家庭生活与工作关系)只有具体落实到个人并经其认知框架转化才可能促发最终的犯罪行为。

 

可以说,家庭生活与工作关系的紊乱让克里斯滕森疏远了这个世界。为了找回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他需要寻求一定的“成就感”作为支撑。杀人恶魔的极端变态心理正是在对“成就感”的不断“定义”中形成的,其典型特征是在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旁不断试探游走,挑战所谓自身的“极限”,以突破“禁忌”获取肮脏的“乐趣”。

 

克里斯滕森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据点”,一个充斥着捆绑、施虐和受虐话题的网站。他曾发帖询问“如何计划一场完美绑架”,他还仔细阅读了该网站上关于绑架和性犯罪幻想的文章,甚至下载了关于如何分解人体的研究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精心筹划所谓的“完美绑架”幻想。或许这就是他宣称的“走出虚无”的方式。

 

不仅如此,他还将所谓的BDSM的思想(绑缚与调教、支配与臣服以及施虐与受虐)向女友作灌输,以体现自身对旁人的影响力。

 

克里斯滕森对“成就感”的扭曲“定义”在案发后更为深刻地体现了出来。2017年6月29日,他主动和女朋友参加为章莹颖举行的哀悼仪式。“这些人(即参加纪念仪式的人)是为我而来的。”他详述了残忍杀害章莹颖的经过,甚至“笑了起来”。

 

他在被女友问及“你真的认为你可能是下一个成功的连环杀手”时作出了斩钉截铁的肯定回答,并声称自己早就相当成功,而章莹颖案只不过是让他唯一留下能被人察觉的证据的一次谋杀事件罢了。

 

可以说,在克里斯滕森的犯罪历程中,“成就感”的扭曲“定义”与犯罪行为的发展相互呼应:在与各种不良信息接触过程中所形成的“成就感”的扭曲“定义”引导着犯罪行为向极端方向发展,而犯罪行为的极端化及其带来的恶劣后果又进一步强化了“成就感”的扭曲“定义”,满足了克里斯滕森在这个社会上的“存在需要”。这样的“因果循环”看似具有客观性,却与克里斯滕森的个人选择紧密相关。 

陪审团通常如何决定死刑?

 

美国现代死刑制度采用一种双重“二分式”结构:定罪阶段与量刑阶段二分,而量刑阶段内又分为“适格决定”与“选择决定”两个部分。

 

“适格决定”意在设立死刑适用的最低门槛,只有特定犯罪行为才“可以”适用死刑。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犯罪行为是否具备法定加重情节,如杀人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是否具有严重犯罪前科等。

 

在死刑适用因为存在加重情节而适格的情况下,“选择决定”旨在实现个别化裁量,即讨论针对具体个案中的被告人是否应当适用死刑。

 

这一部分要考虑的证据范围将会相当广泛,对证据品质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凡涉及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以及被告人的品行和记录等的证据都可纳入考量,如童年时期受虐待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影响、精神疾病等。

 

由于克里斯滕森关于残忍杀害章莹颖的自述都通过女友协助录音的方式被记录下来,而检察官在量刑阶段也列举了“冷酷的、有长达数月计划预谋的残酷罪行”“缺乏悔意”等8项法定加重判决因素,并特别突出了“尸骨无踪”对被害人家属的持续性伤害。因而“适格决定”的要求有相当的可能性会被满足。

 

而对于“选择决定”,辩方在量刑阶段开庭首日就抛出多达54项辩护理由,其中就包括“克里斯滕森一生都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并为他的药物滥用问题寻求专业咨询但却无果”。家庭生活与工作关系极度紊乱的情况也被辩方用于证明被告罪不至死。

 

上述规范上的量刑因素落实到具体陪审员身上会因人而异。但从结果来看,章莹颖案中辩护律师成功影响了陪审团的“选择决定”。

 

除了辩方律师的主观影响,审理地——伊利诺伊州已经废除死刑,“废死”观念对陪审员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章莹颖案由联邦法院审理,但陪审团是从伊利诺伊州挑选的。这意味着,检方和家属方律师要对抗的不只是克里斯滕森的辩护策略,还要对抗一整个州的“废死”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陪审团12个人一致同意才能适用的死刑,看起来太难!

 

要知道,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都很难,何况是陪审团的12个人,最终的判决里面就是有2名陪审员不支持死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对始终坚持要求死刑的美国检方表示敬意。该案已经是伊利诺伊州自2011年废除死刑以来的第一次出现联邦法院寻求死刑判决的案件。)

 

这也是为什么,章莹颖案家属代理律师王志东此前曾表示,如果克里斯滕森被判终生监禁,辩方上诉的可能性相当小。

 

最后说一点,即便判决后,章莹颖的父母仍期望将“莹颖带回家”,为什么克里斯滕森始终没有谈及这点呢?

他为何始终不开口?

 

作者在判决前曾经认为,克里斯滕森很可能用交代章莹颖遗体的下落来追求免于死刑,显然这个预测是错误的。结合他曾在被捕后的六个月内以认罪和交代章莹颖遗体下落为“筹码”换取免于死刑的决定。作者再次猜测,很可能交代遗体下落对最终判决是不利的,所以他始终不开口。

 

克里斯滕森这位将在监狱内度过余生的物理学“高材生”,在冥思沉想时,是否会后悔两年前的那天早晨喝下了那瓶朗姆酒?是否仍将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父母的离异、大量的酗酒以及药物滥用?但是,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那天黑色土星汽车的方向盘是握在他的手中。

 

正如检察官米勒在法庭上所言:“这是由于被告人自己的决定造成的,是一个27岁男人因为不愿意放弃其可怕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后果。”生活的旋涡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深陷其中。


延伸阅读:章莹颖被杀案始末


2017年6月9日,赴美国访学的中国公民章莹颖在前往当地租房机构签合同的过程中失踪。

 

2019年6月12日,庭审上被告克里斯滕森的联邦律师承认被告杀害了章莹颖,并表示章莹颖在死前遭受了强奸和折磨。

 

经历733天,我们当初多希望章莹颖活着,现在就有多希望克里斯滕森被判死刑。


6月12日,时隔两年,章莹颖案进入定罪阶段,控辩双方进行开案陈辞。检察官花了45分钟时间披露了章莹颖死亡前的可怕细节,章莹颖在嫌犯克里斯滕森位于香槟的公寓里遭到强奸、殴打和斩首。开庭后不久,嫌犯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律师承认被告杀害了章莹颖,但并不认罪。


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律师之所以承认杀人的事实,他们的目的在于服陪审团免除被告的死刑。

 

陪审制是指从一般市民中随机选出若干名陪审员,委派其参与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的审理,并独立于法官作出事实认定以及决定法律适用的司法制裁。

 

陪审团通常有6至12名陪审员。陪审团在刑事案件中会就被告人有罪或无罪做出判断,而在民事诉讼中则会就被告有无责任或损害赔偿金额等做出判断。

 

——搜狗百科”

在章莹颖遇害的当天早上,一位女性证人艾米丽作证,克里斯滕森曾开车靠近她说,“我是便衣警察,能问你一些问题吗?”克里斯滕森拿出一张有五星的身份牌,要求她上车,被艾米丽拒绝了。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从早上开始,克里斯滕森就在寻找猎物,他可能也向章莹颖编造了同样的谎话,而当时着急赶去签房屋租赁合同的章莹颖一时放松了警惕。



克里斯滕森女友和FBI合作录下的录音中,克里斯滕森向他的女友描述了他加害章莹颖的细节,并炫耀自己在藏尸体方面很在行。克里斯滕森称将章莹颖绑架至公寓后先强奸了她,又对其掐脖约10分钟,见章莹颖仍在反抗,克里斯滕森将她拖至浴室用棒球棍猛击头部,最后砍下了她的头颅。



警方在棒球棍及床垫上均发现章莹颖的DNA,但浴室内并没有找到她的DNA,但房屋修理人员作证曾彻底清理了克里斯滕森的浴室。



在章莹颖被杀后第3天,克里斯滕森在超市购买了专用于疏通下水道的化学制品Drano和13加仑(相当于2.6桶桶装水体积)的厨房垃圾袋。


化学制品Drano,13加仑的袋子,我们不敢想象这些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


克里斯滕森在见到章莹颖几个月前就开始计划绑架和谋杀他人。案发前几个月,克里斯滕森经常浏览名为“Fetlife”论坛的“绑架101”界面,这个界面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关于绑架问题的回答。



这个论坛的主页写着:“这是一个类似于Facebook一样的社区,但是由我们一群怪胎运营,这样更有趣,不是吗?”。


这个“Fetlife”论坛便是存在于暗网的一个网站。

 

暗网是什么?有人将互联网比作冰山,人们通常访问的网络只是露在水面上的4%,水面以下的96%就是暗网。


暗网特指故意隐藏于网络之中,难以通过标准的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进行访问的网站或网页,其最大特点是能确保使用者匿名,难以追踪和调查。暗网里面充实着各种“见不得光”的内容,比如:性、枪支、武器、毒品、甚至还贩卖美国护照。

 

章莹颖只是无数暗网受害者之一,在暗网世界里,类似章莹颖这样的无辜受害者,举不胜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的死刑制度:

 

*美国有31个州和联邦政府及军队有死刑法律,其余的州、海外领地和首都华盛顿特区没有死刑。在这些没有死刑的地区,绝大多数的最高刑罚是“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另外,美国对于死刑是分开审理的(各州规定不一)——也就是说,如果控方希望被告被判死刑,必须事先提出,且只能在死刑与非死刑之间抉择(不能审理过程中改判有期徒刑)。

 

*再加上,在美国罪犯有权利选择陪审团制度,而陪审团制度又要求100%通过,因此流审率极高:除了罪恶滔天的罪犯(比如连环杀手、恐怖分子)以外,难以判处死刑。

 

*就算能够判处死刑,又因为美国的审判周期极长,一般拖延至十几年乃至数十年才被执行死刑都是正常范畴;而且州和联邦两方的上诉程序每多旷日持久、且费用不菲,以致超过执行终身监禁的成本两、三倍。

 

——搜狗百科”

 

目前案件处于定罪阶段,陪审团将在参加完系列庭审后,决定克里斯滕森是否有罪。

 

如果克里斯滕森被陪审团判定为有罪,法院将进入量刑阶段。同一批陪审员将再次决定,是否按照检方要求,判处被告死刑。只有在12名陪审员一致认为应该判处死刑时,克里斯滕森才会被判处死刑。


章莹颖父亲

我们和章莹颖的家属一样希望,

 

克里斯滕森被判处极刑;

 

我们也希望,

 

同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延伸阅读:章莹颖案时间轴

07-19

章莹颖案|陪审团以10票同意死刑2票反对判处罪犯终身监禁

        事件介绍:美国当地时间7月18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利亚联邦法院法官沙迪德宣布,由于陪审团无法就罪犯克里斯滕森绑架杀害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一案达成一致判决:被告克里斯滕森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


        事件现场:“她有太多要活下去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莹颖这么努力的原因。“,“时机已到。正义必须伸张。判决布兰特克里斯滕森死刑。”这是检察官对陪审团的最后一句话。

简评:想说很多,却不知道怎么说,也许正像她男朋友说的一样,这样的判决是在鼓励犯罪,意味着一个吸毒又酗酒的孤独的人,可以用一切残忍手段,想杀谁就杀谁,而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可以不用告知死者尸体到底在哪里。当精神问题成了一个犯罪的免死令牌,这样只能加深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恐惧,让人们觉得精神病人一旦得了精神病就无药可救,而且杀人不会被处极刑。这样长久下去这个社会还会包容他们吗?



06-26

章莹颖案丨被告曾称愿意认罪以求免死

       事件介绍:当地时间6月25日,被告克里斯滕森在被陪审团裁定绑架并导致中国学者章莹颖死亡等三项罪名成立后次日,其律师在向法院递交的一份动议文件中首次披露,克里斯滕森在2017年被捕六个月内曾向联邦调查人员表示,愿意认罪并与调查人员充分配合,交待他处理章莹颖遗体的位置,而作为条件——他希望可以免于死刑,寻求无期徒刑,但检方拒绝了这一提议。





06-24

章莹颖案|克里斯滕森绑架谋杀等三罪成立

        事件介绍: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联邦法院陪审团24日裁定,布伦特·克里斯滕森2017年绑架和谋杀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罪名成立。


这项裁定是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一致做出的。根据裁定,克里斯滕森面临三项指控:将章莹颖绑架致死;向美国联邦调查局谎称章莹颖失踪那天他不在现场,而是在打游戏和睡觉;向联邦调查局撒谎,称自己当天的确用车载过一名亚洲女性,但是不久就让她下车了。


按照法院安排,此案暂时休庭并将于7月8日进入量刑阶段。控辩双方律师将就量刑问题再一次进行举证质证。由于该案检方寻求被告死刑,根据联邦法律,陪审团必须再次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是否适用死刑。


陪审团如有一人持不同意见,被告将不被处以死刑,而是无期徒刑。量刑阶段庭审预计将持续数周。


        事件分析:据分析称,检方会着重强调他们相信章莹颖在遇害前备受折磨,以此来要求陪审团判处死刑。但从过去多日的庭审内容来看,辩方在辩护中也将重点放在了强调嫌犯的精神问题,只要能够说服12位陪审员中的一位,认为克里斯滕森不应该被判死刑,辩护就算胜利。   





06-15

章莹颖案丨播放嫌犯描述杀害章莹颖录音     

        事件内容:当地时间6月14日周五,章莹颖案庭审进入第三天。检方在当天下午首次播放了克里斯滕森在2017年6月29号参加守夜会时对她的女友描述他是如何杀害了章莹颖的录音。章莹颖家人的律师王志东15日告诉澎湃新闻,当天下午庭审上,FBI当时负责与嫌犯克里斯滕森女友沟通的探员作证说,其女友同意与检方配合,携带窃听器,在6月16日至6月29日录下了九段与被告的对话,其中两次为电话,七次为当面。而对话当中最关键的是6月29日被告和女友参加为寻找章莹颖举行的烛光晚会前后的两段对话。第二段对话的录音中,被告向其女友描述了他绑架杀害章莹颖的细节,极其残暴,非常血腥,也描述了章莹颖所做的殊死搏斗和挣扎。当天夜里女友将录音装置交给今天作证的FBI探员,第二天克里斯滕森被捕。

    据在现场旁听了庭审全过程的当地华人之哲告诉澎湃新闻,在录音中,克里斯滕森向女友承认了自己杀害了章莹颖,并且反复对女友吹嘘,“你一定会记得这个晚上,有这么多人来了。他们来这里是因为‘我’。”

在当晚回家后,克里斯滕森向女友袒露了更多内容。

“今晚所有来的人都希望她能够平安回家,但是他们不知道她(已经死了)。我是唯一知道的。她非常‘英勇’。”他说道。


06-12

章莹颖案丨律师首次承认嫌犯作案

        事件介绍:当地时间6月12日,该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联邦法院开庭,被告布伦特·克里斯滕森的辩护律师作出“非同寻常”的辩护,首次承认被告绑架并杀害了章莹颖。同时,检方也披露了更多令人发指的作案细节。



06-03

章莹颖案再次开庭            

        事件内容:开审第一天的内容是遴选陪审员。选拔过程预计为期一周,每位陪审员都将接受法庭的集体讯问,以及与法官和双方律师的个别提问质询,从中将选出12名陪审员和6名候补人员参与审判。





03-01

章莹颖案|审判再延期至6月3日

        事件介绍:就中国访问女学者章莹颖被害案,被告克里斯滕森的律师不断试图拖延审判。美国法官沙迪德近日表示将开审时间延期2个月,推迟至6月3日。

    综合伊利诺伊当地媒体《新闻公报》及美国中文网报道,章莹颖被害案原定于今年4月份开审,但被告方却多次寻求拖延审判日期。克里斯滕森的律师本来请求将审理延后至10月,但遭到法官拒绝。被告方随后又要求延期到7月1日,检方则予以反对,要求审判日期定在5月6日。






02-25

章莹颖案|一拖再拖,法官:望尽快

        导读:当地时间2月25日,位于伊利诺伊州厄本纳的联邦法庭举行听证会,讨论章莹颖一案的开庭时间。
        事件经过:针对开审日期,检方认为5月6日更合适,并指出被告故意这么晚提出动议是其“拖延策略”的一部分。一位检察官称不希望看到任何不必要的延迟,新的精神科医生最迟应在7月之前做好庭审准备。法官沙迪德25日也言辞激烈地批评了被告方,几乎就是在指责他们说谎,称“很难相信你们的陈述”。克里斯滕森一方的律师塔克在为此的道歉同时则称“绝没有拖延策略”


01-14

章莹颖案|驳回辩方死刑违宪

        事件介绍:听证之后接近四周的时间,法官的裁决终于下达了。法官全面分析了辩方提出动议的立场和根据以及适用的法律和案例,同时部分采用了检方提出的根据和案例,通过六份裁决,逐一否决了辩方律师团队提出的上述动议。





2018-10-19

章莹颖案|嫌犯出示警徽冒充警察诱拐其上车

        事件介绍:10月19日报道,赴美中国学者章莹颖失踪案,当地时间18日曝出重大案情细节,一名与嫌犯克里斯滕森关在监狱的线民作证说,克里斯滕斯向章莹颖出示警徽,冒充警察诱拐她上了车。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最后一次被见到,是在2017年6月9日,她在校园的一个公交车站附近,上了克里斯滕森的汽车。





2018-02-13

章莹颖案再度延期

        事件介绍:2月13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遭绑架致死案出现新进展,嫌犯克里斯滕森的审判已被推迟至2019年4月。上周,嫌犯辩护律师以“准备时间不够”为由要求庭审推迟至2019年。





2017-10-11

第二次法庭提审嫌犯拒绝认罪

        事件介绍:当地时间10月11日下午,章莹颖绑架案嫌犯克里斯滕森参加第二次法庭提审,对于联邦当局上周提出的新起诉(绑架致死罪),克里斯滕森拒绝认罪。法官宣布,案件正式审判日期保持不变,为2018年2月27日。


2017-10-03

美国大陪审团:以“绑架致死罪”起诉章莹颖案嫌犯        事件介绍:10月3日,联邦大陪审团对章莹颖案犯罪嫌疑人追加起诉罪名,正式决定以“绑架致死罪”起诉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据介绍,一旦罪名成立,克里斯滕森将面临最高死刑的刑罚。证据显示,克里斯滕森以令人发指的残忍酷刑虐待并导致章莹颖死亡,如该罪名成立,嫌犯最高可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章莹颖案庭审延期至明年2月

        导读: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失踪,至今已过去80天。当地时间8月28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中部联邦地区法院就章莹颖在美遭绑架案举行了听证会。本案的正式审判日期被推迟,定在2018年2月27日举行。
        事件分析:由于证据量巨大,辩方和检方联合要求法庭将审判日期延期为意料之中。正式审判的日期安排到2018年2月也并不意外。检方意欲根据更多的证据提出追加起诉为意料之中。如果有追加起诉,相信检方会寻求死刑。



2017-08-23

章莹颖家属公开致特朗普信件

        摘要:章莹颖家属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内容首次被公布,这封信件已经分别以电子文档和纸张书信的形式寄给了白宫,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回复。此时距章莹颖失踪超70天
        内容:章莹颖的父亲章荣高在朗读信件内容时表示,“一直以来,莹颖都是我们的骄傲。她的梦想是能够学成归国,照顾家人。当一名教授并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同样作为一名父亲,您一定可以理解我们的心情。”章荣高说道,“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让我们无法想象未找到她之前空手而归。”





2017-07-20

章莹颖|再次开庭,嫌犯坚称无罪

        导读:当地时间7月20日下午3点,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遭绑架案于伊利诺伊联邦法院正式开庭,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出席,美国地方法官埃里克·郎(Eric Long)主持了此次庭审。章莹颖目前失踪已超40天。
        事件内容:庭审期间,克里斯滕森再次坚称无罪,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他做了一个大概4分15秒的简短发言。在被法官询问现在是否服用药物时,克里斯滕森答复说正在服用一种叫做氯硝西泮(klonopin)的抗抑郁药,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判断。



2017-07-12

联邦大陪审团正式起诉嫌犯

        7月12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当天正式起诉绑架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原定7月14日进行的预审取消。综合各种证据,负责调查案件的执法人员相信章莹颖已经死亡。



2017-06-09

中国女留学生失联

        事件介绍:26岁的章莹颖今年4月前往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学习。当地时间6月9日14时左右,她在坐上一辆黑色轿车后失踪。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这一事件定性为绑架案。联邦调查局6月30日逮捕布伦特·克里斯滕森,指控他涉嫌绑架章莹颖





 

更多精彩内容


1、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2、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3、原来,以貌取人确有道理


4、刚刚,江苏高院印发《家事纠纷案件审理指南(婚姻家庭部分)》,无论是否法律人都要收藏备用


5、两场陌生人的葬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