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晚上听课,听到老师说到人类是需要意义来建构,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虽然看完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总是感觉如梗在喉,按我的习惯,看完了一本书,是需要复盘一下的,这对于我来说,或许成了看书的意义,不过对于我来说,看完一本书,沉淀一下,再来回顾,比起单纯的看一本书的收获确实是要大许多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真是一本奇书,至少作者弗兰克尔是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弗兰克尔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这样的经历让我在看完这本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弗兰克尔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
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
本书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Frank.V.E.,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紫萁Osmunda japonica
这本书一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第一部分是让人震撼的,集中营的生活可想而知,弗兰克尔在这里经历了生命中最艰难的考验,在这里需要忍受各种各样非人的折磨,随时有可能死去,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虽然活着,但是和死去已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的人没有未来,也没有目标,对于有些人来说,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而导致死亡。而弗兰克尔却在这样的环境里,帮助犯人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认为“那种实际上无望的处境里,为我们的生命找到了丰富的意义。”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我们也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自然是有疗愈作用的,因为有一个年轻的女子的乐趣来源于窗外,因为窗外有一棵树:“这棵树是我孤独中唯一的朋友。”透过窗户,她只能看到栗树的一条枝桠,上面开着两朵花。“我常常跟它交谈。”她对我说。她告诉我:“它对我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也谈到了自己坐在安放着六七具尸体的帐篷边坐着,透过乱七八糟的铁丝网,望着外面长满野花的山坡和远处巴伐利亚地区蓝色的山岗,梦想着飘向远方。
井栏边草 Pteris multifida
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上升到弗兰克尔创立的“意义疗法”的理论部分。“意义疗法”就是帮助精神崩溃的人 ,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一股精神动力。不管是正常人,还是处在极端状态下的人,这种精神动力就是人们生活最好的支撑。对于弗兰克尔这样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帮助别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成了他的治疗手段。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我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在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我怎么才能帮助他呢?我该告诉他些什么?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别的,而是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我马上回答:“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原来心理医生是这样做治疗的。
乌蕨Odontosoria chinensis
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也正如弗兰克尔所说: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
也需要用罗伊·马丁纳的话自勉: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认为对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野雉尾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