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水杉(35)

小丸子林捷 草木有语
2024-09-04

水杉的一年


6月9日,周四。

今天路过五泄一处村庄,看到路旁有一株很大的水杉树,感觉有些异样,走近一看,果真这一棵水杉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因为在这一棵树的树干上,有一个很大很深的口子,这个口子简直能够放得下我的一只手,导致这棵树的树干看上去就像是两棵树合在一起的,虽然我看树形,知道这是一棵树,但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一棵树的树干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我猜在它的小时候,一定是遭遇到了很大的伤害,导致树干被深深地劈开,但是却再也无法完整的愈合,现在那些伤口虽然都已经再一次被树皮包裹了起来,但是树干上写着这棵树曾经受过的伤,树虽然仍旧依着自然生长的规律在生长,依然高大挺拔,但是它身上的疤痕告诉了我们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也许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其实它长得也不自在,因为在它的旁边就是一户村民的住宅,在树下堆放着很多这一家的家什,有各种各样的花盆,椅子,桌子,不知道这里的人在夏天的夜晚乘凉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这棵树,还有它身上的疤。


 6月10日,周五

今天熊童子和超妈来到斯宅,我们一起去看了千柱屋笔峰书院的众多树,这里有我在观察的水杉树,超妈是玉兰组的组长,文慧是乌桕组的组长,这里还有众多紫薇树,我特别想把他们带去,看那几株巨大的玉兰,还有那历经岁月苍桑的巨大的紫薇树。因为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这一群人更加紧密地和树联结在了一起,看到树会想到人,想到这是谁在观察的树种,看到人会想到树,想着你观察的是什么树种。在笔峰书院门口,我们把这里的树一棵一棵看过来,摸过去,摸一摸它们的树皮,找一找树上的虫子,再交流一下我们最近各自观树的发现和感受,一个小小的地方,每次都会让我们停留很久很久,但是却一会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厌倦,也许这就是自然带给我们的力量。


6月11日,周六

带小朋友认识城市广场的树,因为站在一棵紫叶李树下,所以今天认识的第一种树就是紫叶李,我给大家讲了紫叶李的故事,告诉它们虽然这些树都叫做紫叶李,但是这一棵紫叶李和那一棵紫叶李是不一样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状态,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交代小朋友去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紫叶李,并且要说明理由。有一个小朋友,找到的是一棵很小很小的紫叶李,但是我知道这不能算是小苗,而是身边这一棵大紫叶李的萌蘖枝,我给大家讲述了萌蘖枝和种子播出来的小树的区别,小朋友们听完了,又四处去寻找种子播出来的小苗,找到了樟树、黄山栾树、鸡爪槭,看来收获还不小呢。


虽然用种子播出来的小树有不少,不过水杉的种子因为种种原因,萌发率并不高。早在40年代末,我国的科研人员便开始进行水杉扦插繁殖研究了。早在 1947 年秋,郑万钧将助手华敬灿采得的水杉种籽,寄赠位于我国避暑胜地庐山的庐山森林植物园 50克。次年春,由庐山森林植物园科研人员王秋圃先生播种试验,以25克水杉种籽于3月10日播种,4月下旬得苗3500余株,10月下旬,水杉苗高达 35 厘米左右。1948年8月中旬,王秋圃为了探讨多种渠道育苗的方法,特将去掉根须的水杉小苗,扦插在培养土中,结果全部生根成活,这是我国水杉扦插繁殖之始。无独有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也有一位科研人员同时在进行与王秋圃一样的试验。他便是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繁殖部主任开伯(E.K.Kemp)。1948年7月,他也进行了水杉扦插育苗的试验,结果发现水杉较杉木、日本柳杉以及红杉等植物容易生根,成活率较高。


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绿化祖国”号召下,水杉的扦插育苗工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春插、夏插、秋插育苗以及压苗繁殖等,解决了国内外对水杉苗木的急需。


6月12日,周日。

去了浦阳新村,看到那一排池杉,真是百感交集,这个时候,就能够正式确认它们是池杉。看来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确认,非得要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才能够说服别人。对于池杉、落羽杉、水杉的认定,其实有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而这些错误的认知就这样堂而皇之上了各种新闻媒体,造成一代一代的错误。比如每年秋天,各种媒体都会说哪里哪里的水杉特别漂亮,哪里哪里有一片水杉林,对于这样的报道,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地方所说的水杉,有很多不是,比如距离我比较近的雪窦岭,很多报道也说是水杉,但是在我去了雪窦岭以后,我就知道了,反正那不是水杉,而现在在正式确认了池杉和落羽杉以后,我就能够确认那是池杉。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等到了秋天各地都会纷纷发出召唤,去看美丽的金黄色的水杉,但这中间有多少是真正的水杉确实需要进一步定种。 


6月13日周一

早上去上班,照例来到水杉树下,仔细查看了一下楼下这两株水杉树的枝叶,现在我越发能够确认,水杉树是能够自己去除顶端优势的,查看了好几个枝条,包括上次去浦阳新村看水杉的时候,也特意查看的那些枝条。水杉的枝条在发育的过程中,两个对生小枝会均匀生长,在小枝的顶端,有一个顶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个顶芽会夭折,或者长得特别细小,无法正常生长。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自动调节它的生长激素,让它的营养往哪边走,就可以往哪边走,而它知道,为了保住旁边的枝条,作为顶芽,必须要有牺牲精神,把所有的营养都给侧芽,是为了让侧芽能够更好地生长。


6月14日,周二

5月份的森林与人类杂志专门讲到了人类对裸子植物的认识和裸子植物的价值。


植物分类学的鼻祖、瑞典学者林奈,以及他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其他植物学家们,没有认识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而都将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列入显花植物中。直到1827年,那个发现并命名“布朗运动”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了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他发现苏铁和松柏的胚珠和种子着生在开放而不闭合的“心皮”上,与其他现存种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由心皮构成的子房所包被明显不同,他将这类植物命名为裸子植物,英文是gymnosperms,来自于希腊文,希腊词gymnos即裸露的意思,sperm意为种子,合在一起是指种子裸露的植物。直到1864年,A. Braun才将才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现存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分支,二者互为姐妹群。


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原始类型,其起源远远早于胚珠具心皮包被的被子植物。在早白垩世被子植物起源之前的种子植物是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都是裸露的。事实上,具有这种裸露胚珠的植物最早在地球上出现于距今3.85亿年前的中泥盆世,它们在地球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生代早期最为繁盛,但大多数已淹没于历史长河,现存仅4亚纲8目12科85属1118种,是陆地植物各门类中物种多样性最低的一个门类。我国是裸子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全球25%以上的种类在我国有分布,其中很多是特有和孑遗的“活化石”植物,如银杏、水杉、杉木、台湾杉、柳杉等,它们曾经在北半球十分广布,新近纪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冷和冰川运动导致大量灭绝,如今仅少量幸存于我国部分地区。

图片来自杂志


裸子植物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它们在陆地植物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从蕨类植物向被子植物演化的过渡群和转换群,对于揭示和阐明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草木有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