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构树(4)造纸的树
周末照例是去看树的,我有三棵树,着实有点忙,因为看一棵树就需要看很久。今天去看我的构树,发现上次去看的时候,断了的一根枝条依然在树上,虽然它看上去非常败落,但是它依然坚强地留在树枝上,在风中飘摇,我用手拽了一下,还不是很容易扯断。
在滴水岩闲逛,构树是非常多的,自从我认识了构树的皮孔和冬芽,哪怕没有叶子,我也不会认错树了。我另外找了一棵树,剥了它的树皮,发现它的树皮很有韧性,根本不会断,可以一直剥下去,但是表面一层会脱落,露出里面绿色的树皮,还有一些树汁隐隐地渗出来,上面的一个小芽也被我扒下来了,但是要把树皮扯断,还是得费点劲。大概是因为这个特性,让构树成为造纸的好材料吧。
构树的英文叫做Paper Mulberry,“Mulberry”指桑树,构树是桑科构属落叶乔木。前缀paper就说明构树可以用来造纸。构树的拉丁文是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 ex Vent.,其属名Broussonetia纪念法国医生兼植物学家Pierre Marie Auguste Broussonet(1761-1807),种加词papyrifera 是“可制纸的”,再次说明它可以用作制纸。
在古代,造纸是个手工活,没有机械化生产。为了满足人们书写、作画及生活需求,我国古人不断寻觅着各式各样的造纸植物,努力探索着最适宜的纤维材料。其中,麻类纤维、树皮纤维、茎秆纤维都成为了制作纸的材料,麻纸以大麻、亚麻、苎麻等麻类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毛竹、苦竹、慈竹、水竹、淡竹等竹类的茎秆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树皮中的韧皮纤维也可以是纸的原料,比较典型的就是构树,资料显示汉代蔡伦改进造纸术时,就曾使用过构树皮。《艺文类聚》卷五十八引《大汉舆服志》中记录:“东京(洛阳)有蔡侯纸,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毂纸,故渔网名网纸。”其中用树木皮做的毂纸就是指蔡伦用构树的树皮做成的纸。
但是构树是用树皮作为造纸原料的,看来构树皮那么有韧劲,在造纸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齐民要术》记载构树果实的实生苗,长三年就能剥皮制纸,制成的纸被称为“楮纸”。楮纸可不简单,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大家耳熟能详,由楮纸制作的交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纸币,成都有一个交子金融博物馆,观众可以详细了解到这种由构树(楮树)皮为原料的“楮纸”制作全过程。
但是手工纸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我去丽江的时候,在古城里有一家东巴纸坊,在这里了解了纳西族的东巴纸,是用丽江荛花做的原材料,通过很多道工序,才做成了东巴纸,我想做纸的流程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如今在贵州、云南等地还有使用构树皮制作传统手工纸的,腾冲、庆宣纸厂至今仍用构树皮生产书画纸、棉白纸、普洱茶内包装纸等特种纸。看来下次去这些地方的时候,要留意一下。
去看构树的时候,会路过一株桂花树,枝条长得很低,虽然我把家里的桂花树确认为我的观察树,但是走过这一株观察条件优渥的树,也不能忽视,就用构树皮绑一下枝条,作一个记号,作为我的观察枝吧。
走过一棵棵树,总是想着,它们是什么树,走过农家门口推放着的柴堆,看着这些树枝,也总是会想着,这些都是什么树?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太多了,看来需要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