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古村的记忆,走进洋江镇太源村

2017-03-13 分宜发布

印象中,总共去过太源五次。最初是在我刚参加工作那会,那时我是为了采访太源小学教学点的一位名叫黄梅英的代课教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深山里的孩子们贡献了大半辈子的乡村女教师,当时看到这村庄,颇感好奇,整个赣西,鲜有这么有特色的村子,心想,这个村子肯定来历非同寻常,今后我总有机会为她浓墨重彩一笔。中间由于工作关系去过几次。2012年秋我在县委宣传部时,兴致勃勃去过一次,想要隆重地把它推介出去,惜乎当时大环境不允许,未能如愿。前不久,太源新祠堂落成,我去过一次。这次,镇里燕青书记在中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加强对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发展”的启发下构思深度打造古村,央我全程参与太源古村推介的创意,我遂有了跟这个古村的“肌肤之亲”。



这是春日的一个午后,我在礼台村党总支书记黄春华的引领下,经过洋江镇集镇往东北方向疾驶而去,沿途只见油菜花遍地,桃花夹岸,万物复苏生长,一片勃勃生机!十多分钟,我们便到了太源。




太源村是洋江镇近三千黄姓人口的发源地。我查阅《太源黄氏族谱》,洋江黄姓自元泰定五年(1328年)自建溪(今杨桥建陂)徙此,距今已有690年的历史。据记载,黄姓祖上臻元公来到此地,见此地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遂动了定居于此的念想。




这是一个江南一带极具地理特色的村子,整个村庄依山而建,顺势而上。古村原生原态,建筑选用原汁原味的原材料,夯土城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青石筑路。房屋外观全是材质自带色,不注重装饰,风格简洁朴素,与大环境融为一体,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古朴壮观的古建群,体现出独特的意境美、画境美、雄浑美、气势美。一眼望去,令人有沧桑出世之感!简陋的土楼,虽然没有豪华的排场,但凭我的感觉,这里的空气都附着了某种质感,传导在我身上,背影即可以演出好戏。700年来,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击壤歌》),子孙繁衍,生生不息。试想在时阴时雨的天气里,披着琥珀色的山野光影,踩着长长的青石板路穿行于旧巷道、老瓦檐、颓墙根,目光顺着袅袅炊烟缱绻,直叹岁月静好今夕何年!2014年7月我跟从黄浦江畔赶过来的同学相约黄山脚下,去过皖南歙县深渡镇的阳产村,那高山上的城池,也有类似观感。


古人逐水而居,体现了极高的生存智慧。但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先人更多的可能是择一处安稳的所在安身立命。前不久,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邹健生来此地视察时,生动地说此地是“小瓦岗”,意为此地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的确如此,因为此地有一处天然屏障——南岫山。南岫山因山顶常年水雾缭绕,云蒸霞蔚,经常出现“白云出岫”景观而得名。南岫山海拔318米,是洋江境内的最高峰。在山的最高峰上南岫和下南岫,视野极其开阔,登顶以后,目力所及,只见层峦叠嶂,莽莽苍苍,古袁州大地风光尽收眼底。在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山顶风光绝美,“南岫八景”:双狮耸翠、江天远照、玉砌迎风、叠石遗迹、叠嶂晴岚、半亭高眺、虬松引道、岩云应雨让人遐思遄飞!有该村清同治年间贡生黄观梅诗为证:“渴览群山惬素心,半亭伴我白云深;已堪 领略江天景,再上高峰听禅音。”在很早以前,南岫山顶还有一个寺庙呢!据说,以前山顶的“长兴庙”香火很盛,只可惜在建国后的1954年毁于一旦!




随着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古村里人口日渐稀疏,只有少数老人守着这个古老的村子,守着那份传统和古朴,这已然是一个被世人慢慢忘却的古村。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近十年,我们国家消失了90万个村落”,保护和发展好古村迫在眉睫。



古道幽幽,空谷深远。这样的村子,不管藏得多深、多远,我一直坚信,太阳洒落的地方,一定有属于它的光芒和温暖!记住它:太源。



文:林玲

图:黄传庚

编辑:李秋芳

投稿邮箱:fybszbs@163.com

  联系电话:0790-7037913


大家都在看

  围观!农贸市场搬迁啦,赶集要换地方了,双林的小伙伴不要走错哦~

【涨知识】江西省最富的三个城市,你可知道新余排第几?

【收藏】江西100个县市区的来历你造吗?分宜是怎么来的呢?

【安全】分宜坟山暗藏“豪华”包厢,原来竟是聚众吸毒场所!

【旅游】分宜海棠一枝独秀,油菜花开遍地金黄,3月还有哪些最美踏春好地方?

听说你给赞,才给小编发工资,你不点一下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