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打孩子,是为了让他活得有尊严

2016-11-30 博美

来源 | 新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国民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教训”儿女被默认为正义和负责——“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


然而在美国,“打孩子”并不是一个可以被讨论的问题,无论你是否是孩子的父母,“打孩子”都被直接定性为“虐待儿童”,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被划入“违法”的范围。


对他们而言,不存在“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只存在“打孩子究竟会引发多重的刑罚”。


抛开法律不谈,对于“打孩子”究竟能不能“成材”,或者所谓的“对孩子好”,这篇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位妈妈的亲身体会——《在孩子出生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然会打他》,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在孩子出生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竟然会打他》


文丨洋洋妈妈


洋洋这两天特别乖,玩玩具规矩了很多,吃饭也自觉了,出去玩也非常听话——倒不是不摔玩具了,只是他摔玩具之后,我看他一眼,他就不再瞎折腾;倒不是不挑食了,只是他吃少了或者企图逃离饭桌的时候,我拉长语气叫他一声,他就知道自己乖乖坐好,大口大口吃饭;出去玩,跟小朋友抢东西的时候,我说两句要跟小朋友分享,他也就瘪瘪嘴不再争了,叫他回家,他虽然不情愿,至少不会又哭又闹了。


所有的变化,源自于我打了他。


生孩子之前,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动手打他。


打他之前,我也没想过,揍他一顿的效果会这么好。


难道孩子真的不打不成材?


洋洋今年3岁了,这是我第一次打他。


因为他偷吃了半盒过期的维生素D3,最重要的是,他不承认自己偷吃了。


我哄了他很久,承诺“妈妈不是怪你,但这不是糖糖,不可以随便吃,妈妈希望你记得。你做错了事情没关系,只要勇敢承认,妈妈就不会怪你的。”


没用。


凶巴巴地吼他,“做坏事不承认比做坏事还该打!”


也没用!


他一直哭个不停,直到哭声引来了奶奶。看到奶奶,他哭得更惨了,一个劲儿地往奶奶怀里钻,边哭边告状,“妈妈冤枉我!”


他不只不听话,还会说“冤枉”!还会狡辩!还会搬救兵!


我大概就是被这些新发现惹怒的。


虽然看过很多育儿书,也一直立志要做个有耐心、能包容孩子的妈妈,但在那一刹那,我脑海里还是只剩下一个念头,“该打!必须打!”


反了你了!


与其说生气,不如说我在焦虑和担心。


说谎的洋洋,开始会狡辩的洋洋,开始不听话的洋洋,他怎么会这样?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这样?是我太放纵他了吗,是我表现得太过好说话怪坏他了吗,为什么他突然就“不听话”了?——是不是他开始长大了,我们家也需要树点权威、立点规矩管管他了?


往他的小胖屁股上呼巴掌的时候,我的心都揪在了一起。我不停地在怀疑,该不该打?这次打了,以后是不是都要棍棒教育?挨打会不会让他很伤心?打他一顿真的管用吗?


挨打这事儿仿佛每个人都能无师自通,没打两下,洋洋便开始哭着说,“妈妈我错了……下次不敢了……”


看着他哭得涨红的小脸,我再也下不去手,赶紧给他擦眼泪、擦鼻涕,抱在怀里忙着安慰、忙着教育。


洋洋小肩膀一抽一抽地,用力吸着鼻子,表现得特别配合。


那天之后,我便得到了一个乖孩子。


我真的没想到,这顿打这么立竿见影。


洋洋变乖了,变懂事了,好带了很多,但我又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没办法放下心。


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洋洋确实变乖了,可是他看我的眼神有了躲闪,找我抱抱的频率明显变低了,而且,更喜欢粘爸爸了。


一周后我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一向讲理的洋洋第一次打了小朋友。


回家后,我把打小朋友的事跟洋洋爸爸说了,本来想让他一起跟我批评教育洋洋,可他却把我拉进了房间,说:“洋洋打人,可能是跟你学的。因为你上次打了他,教给了他一个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头棒喝!


最近看的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中的一段文字瞬间在脑中复苏,大意是:孩子打人和被别人欺负的根源其实是一样的,通常都来自于家长“打孩子”。


在家里挨打的孩子,一般都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学会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去欺负其他孩子;另一种就是习惯在受到欺负时忍气吞声,成为“受气包”。


这本书本来是我买来的,没想到老公比我先看懂。而我之前没有懂的话,在这一次打人事件之后突然就完全明白了。


 “通过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权威,只会让孩子在家中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统治者’,并最终非常不幸地把自己的宝贝精心地培养为一个‘贱民’。如果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个怕的人’,那就说明他同时也有‘不怕的人’。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他一方面是‘怕的人’面前的臣子,另一方面又是‘不怕的人’面前的国王,既卑躬屈膝又颐指气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或一方面胆小怕事,另一方面骄纵蛮横的原因。”


“在家庭中被尊重的人,到外面才有尊严。”打孩子,是对孩子尊严的无形践踏。


我究竟是想要一个怕我的“乖孩子”,还是一个真正会尊重别人也被别人尊重的好孩子?书里还说到,打孩子的家长是“穿西装的野蛮人”,“父母的‘权威’不是靠打孩子、立规矩、强迫孩子服从来确立的。那样树权威,本质是成人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可能会获得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却会让孩子在内心更鄙视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种子。”


“不打不成材”,打出来的,究竟是“材”,还是把暴力视为正常之后,只能通过表面的迎合来压抑自己内心的不快乐的人?

 

我再也没有打过洋洋。


虽然还是会在他淘气的时候抓狂,但我忍着,再也没有突破过打他这条底线。


因为我虽然希望他听话,但我更希望他日后成长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当然,也有私心——我不要他怕我,也不要他把打人的妈妈作为“榜样”。


后来专门去听了尹建莉老师的讲座,有妈妈问起:觉得孩子不打实在是没法教了怎么办?尹老师反问:在“安全”和“道德”这两个底线之上,孩子的所有所谓的胡闹、任性、折腾,如果你多一点点耐心,究竟有什么是需要非打不可的“恶行”呢?

 

像畿米说的,“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像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中说的,“我希望孩子未来活得像“公民”,而不是“贱民”,就不要让孩子在家中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统治者。”


因为“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