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读点诗,再谈理论?

顽童小逗豆 无为而无不为 2024-03-17


 

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人类学理论课好几年了。每年,阅读量重,文字凝重,主题厚重,历史深重。我讲解慎重,学生心情沉重。

 

理论总是沉的,带着时间的重量,似乎越古老,越有份量。读博期间,理论课老师是芝加哥社会思想史的风格,带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中古英语对我这来自中国西南山区的孩子来说,确实难了点,上帝,肉身成圣,那么遥不可及。一路磕磕碰碰,我们读过康德,霍布斯,卢梭,洛克 ... 四分之三学期过去了,终于来到现代人类学的开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心里一阵窃喜,终于有适合我智力水平的了。不管怎样,我跟他们同生在二十世纪。

 

可惜,时间不等人。一学期剩一个月了。于是,老师带着我们飞,掠过结构主义,诠释学派,政治经济,后现代与实践理论,来到当代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 ...

 

这一个月,唤起了我太多的生命经验:在山间毛路上跑吉普,上云霄下深谷的感觉,原来在美国大平原玉米地上也可经历。

 

我真能理解学生在理论课上的沉重,想着,能不能换一种打开方式?

 

人类学系,男生很少,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人类学说,从他者的视角来理解他者,所以,先关心一下女生关心的事情。据说,每个女生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诗人海子说的“从明天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能否以读诗的心态学理论?诗歌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能达到状态,所以,诗人说“从明天起”。明天意味着未来,明天的明天,未来的未来

 

我把这首诗改了一下,幻想读理论的诗意: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经典,看文献,穿越历史

从今天起,关心鸡毛蒜皮和宏大体系

我有一个想法

面向生命,心花怒放


诗人畅想明天,读人类学,我们从今天开始,读经典,看文献,穿越历史,寻找幸福的感觉。

 

学理论穿越历史,回到理论产生的时代与理论创立者那里。理论的鸡毛蒜皮宏大概念虽然重要,但人类学的立足点是人,读理论,需回到创立理论的那个人。

 

一种理论,都是人的某种精神气质的体现。作者是怎样的人,会做出怎样的理论。理论背后,是一套思考方式,一种生命存在的感觉。穿越历史,回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去体会作者,这是学理论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明白作者及其时代,会明白理论为何是这样子,可感觉这理论是否与我有牵连。

 

关心鸡毛蒜皮和宏大体系:这是人类学的外部特征,每一个理论都在讨论田野中得到的碎片如何成为有关人的整体的宏大体系。

 

我有一个想法,面向生命,心花怒放当代人类学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喜怒哀乐与感觉。当代人类学的最好的情况是,“面向生命,心花怒放。”

 

读人类学理论,穿越历史,实践内外交织。带着穿越感,回到理论本身,看追求什么,是否实现了其目标如果一个理论想去理解的东西,不是世界的宏大体系,也不是人类的永恒结构,就不要用这些去批判它。这是那些理论没读懂,又摆出一副理论样的人最喜欢干的事。立足理论产生的时代、作者的性情经历、理论内部的逻辑,理解理论。然后,站到外面,站在今天,看它的方向和边界。内外交织,明白一个理论。

 

穿越是一个隐喻,原来性格与穿越后的角色恰好是内外视角:带着现代记忆与精神的灵魂窥探新的世界,而原来的个人背景和时代环境又束缚着这个灵魂。你既是自己,也不是自己,既是别人,又不是别人。在另外的时空看到自己,看到日常生活的快乐、痛苦、沉重、无奈、质感和喜感,看到习以为常背后的不同寻常,触摸世界的因缘际会。穿越历史读理论,寻找一种生命性情、生命气质,感受从特定气质中衍生的想法理论,是否与你这样的人有关。

 

可能,你跟作者很契合,是作者在当代的灵魂共鸣,你心花怒放。

 

或者,你们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无所谓了,读下一个理论,总有一个让你心花怒放。


如果所有理论都不能让你心花怒放,离开人类学,去其他地方找找。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