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浪子回头的心灵“引路人”|平安之星
真情施矫,教育感化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心理矫治,让社矫对象“打开心墙”;分类教育,提升教育的针对性、靶向性……他叫范振京,现任天津市武清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副科长,11年如一日,用耐心、细心、诚心的教育矫治方法,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新回归社会,成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灵引路人”。
严格执法 维护法律的权威
“干社区矫正,严管就是厚爱”,工作中的范振京从来都是铁面无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矫正法律的权威。
2019年,社区矫正对象何某被法院判处缓刑三年,判决生效后,何某并未按期到司法局办理入矫手续,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何某,何某却置若罔闻。范振京得知这一情况,亲自联系了何某,对他不按时报道的行为予以严厉批评,并讲明按照法律规定,若他依旧故我,司法局是可以向原判法院提交撤销缓刑判决的。
这番话的震慑力让何某畏惧,他立即来到司法局办理入矫手续,“不要撤销缓刑判决,我一定好好服从管理!”说话时,何某快要哭了出来,此时的范振京知道,何某的心理防线已经被突破了,在依据法律规定对其给予警告处分,并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后,范振京与何某进行了多次沟通,引导其服从各项法规,积极配合社矫工作,此后,何某的社区矫正工作步入正轨,如今,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启了新的生活。
“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才会满园春”,本着这一的理念,范振京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将“情”倾注到每个社区矫正执法细节中,帮助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渡过矫正期。
“心”的港湾 重塑社区矫正对象新生
2020年,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因诈骗被判处缓刑三年,然而,社矫期间,范振京发现,李某的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候显得非常烦躁,尤其是接受教育时,更是心不在焉。和李某沟通后得知,在李某的案件中,法院判决他要返还受害人钱款,强制执行后冻结他的银行卡,给他的生活带来难题,也正是此时,李某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李某极度消沉,他不想工作,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产生了“厌世”情绪,总是抱怨“不想活了”。
对于李某的情况,范振京非常重视,先是对于他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日常工作中,范振京非常关注李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经常与他沟通,鼓励他承担法律责任,主动将欠款归还被害人,并合理规划未来,重拾生活信心。
在范振京看来,社区矫正“矫”的是行为,正的则是人心,一对一心理疏导让李某放下心中的包袱,主动配合帮扶教育,而不断的沟通和鼓励,引导他积极面对困境,重塑新生。
就这样,在范振京和社矫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将李某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很快,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对于范振京和同事们对自己的帮教,李某感激不已。
分类施教 走出社矫创新之路
“谢谢您,让我能安心照顾孩子,我一定好好工作,配合社矫!”2020年,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得知武清司法局接收自己从江苏转来武清社矫的消息,高兴得连连道谢。此前,陈某被江苏省某法庭判处缓刑,一直在江苏某区社区矫正,但是其女儿在武清区上学,陈某很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天津生活,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请来武清社矫,“陈某这种情况,会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但考虑到其家庭情况,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我们同意她转入武清”,范振京说,这个决定让陈某感激不已。
为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指明方向,让一颗颗迷失方向的心回归正常生活。“为了让每一名社矫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我们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矫正方案,这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大有裨益”,范振京说。
这些年,在范振京的努力下,武清司法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走出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的特色之路。针对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的社矫对象,为他们讲授“克服侥幸心理”课程,避免其重蹈覆辙;针对暴力冲动型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系列团辅,帮助其控制不良情绪,面对问题可以多角度看待及解决问题,划清心理界限,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对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以“破除行业惯性,明确法律边界”为在主题的分类教育,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再犯罪的可能性,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以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回归社会。
“点亮一颗心、照亮一个家”,让希望之火熄灭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光芒,在范振京看来,这便是社区矫正工作最大的意义,对于他来说,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原则,依法依规做好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才能帮助社矫对象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迎接崭新的未来。
记者:肖明舒
通讯员:刘冬梅
编辑:许萌
审核:韩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