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美国历史学用人 | 三张蓝图教你把公司变成部落

2017-05-06 杨铄今 今今乐道


节目预告戳这里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今今乐道俱乐部

扫码抢高颜值俱乐部名额啦!

一天1块钱,一年听365本书


杨铄今


主讲人简介


今日排行榜自媒体3.0联盟 最胖的发起人

多所高校当特聘教授的 连续创业胖子

现任双志伟业董事局主席

今日排行榜董事长的 大胖子

曾任香港上市公司HK0082

第一视频新闻网CEO的 高胖子

还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工商管理专业委员会

(双志精英会)创始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

这里是一年带着你读365本非虚构类书籍的

《今今乐道》读书会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

《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上)

作者:[美]塞斯·高汀


1

   

      一个问题

         Question


说起“部落”这个词,大家可能从语感上就觉得有些陌生了。确实,“部落”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时期,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但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部落”,不再以血缘和亲族为媒介,而是以兴趣和价值观为导向。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大家重塑团队建设中的“部落”概念。


▲以兴趣和价值观为导向


什么是当代的“部落”呢?我们先来看一份调查报告。基于全球2000多家公司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行业多种多样,但各行各业的招聘模型主要有三种:专业技能、潜力和忠诚。


采用专业技能蓝图的创始人偏重雇用具备专业技能的应聘者:这些创始人寻找会用Java Script或C++编程的工程师,或深谙合成蛋白质知识的科学家。


采用潜力蓝图的关注点并非现在的技能,而是将来的潜力,他们希望挑选或挖到一个最聪明的员工来获得将来的溢价。他们看中的人当下的专业知识可能不够多,但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脑力可以掌握它。


采用忠诚蓝图(commitment blueprint)的创始人采取与众不同的招聘方式。技能和潜力都是要考虑的条件,但文化契合是必需条件。他们最首要考虑的是聘用那些符合公司价值观和准则的人。


这份调查报告证明,所有这三种蓝图之中,忠诚蓝图在激发员工积极性方面也有独特方式。拥有专业技能蓝图和潜力蓝图的创始人给予员工自主性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员工们具备“契约精神”而那些拥有忠诚蓝图的创始人则努力在员工和组织之间建立强有力的情感纽带。他们经常使用诸如“家庭”和“爱”这样的词来形容公司中的同伴,员工往往对使命有着极度的热情,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这样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部落”。


契约精神


社会分工如此细致的今天,对于创业者而言,“垂直化”经营,实践“爆品战略”,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管理手段的革新避免精力过度分散,将团队打造成基于共同兴趣的新型“部落”,让员工和用户都能找到归属感呢?这就是今天为大家拆解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一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2

   

      一个故事

           Story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精髓,我们一起分享一个托马斯·杰斐逊运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创办弗吉尼亚大学的故事。提到托马斯·杰斐逊,大家都熟悉,这可是美国的主要奠基人,是仅次于华盛顿的“二号首长”。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位屡建功勋、仕途顺遂的政治人物,似乎没有必要再专门操心教育的事务了。但杰斐逊显然有着另一层次的思考。


▲托马斯·杰斐逊


在人类源远流长的教育史上,那些著名教育家办学治校的宗旨无不从教育、知识、学术的目的入手,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创立的哲学园,其旨在“讲学授徒”;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建的柏林洪堡大学,其创校理念是 “现代大学应成为知识的总和”;再比如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倡“美学教育”。


相比之下,在19世纪初一手创建了弗吉尼亚大学的杰斐逊,就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了。晚年的他致力于在弗吉尼亚创建一所新的大学,主要并不是基于教育、知识、学术的目的,其着眼点在于“民主”和“自由”——他一生政治理念的两个关键词。正如他反复强调的,“教育是防止民主蜕化为暴政的重要手段”,同时,“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教育为民主政治最可靠的基础。”


早在1778年,当他还在担任弗吉尼亚州议员的时候,他就向州众议院提交了一份宣扬“教育平等”的关于公共教育的法案。这份法案内所含的“无差别教育权”的政治哲学精神,来源于《独立宣言》中那句“人人生而平等”的经典陈述。


▲教育公平


到了1819年,弗吉尼亚大学终于成立了。建校初期,杰斐逊在课程设置上颇费了一番思量。弗大的学科领域包括古代和现代语言、纯数学、建筑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动植物学、医学、政治学、哲学、历史、观念学等,学科之齐全,文理之兼备,在当时的美国高等院校中实属罕见。除此以外,他还以高薪从大西洋两岸延揽各学科第一流的学者。杰斐逊还希望这所大学不但招收本州的学生,也能够吸引外州的青年学子前来求学,从而使弗大成为他们珍视的母校。


▲弗吉尼亚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自建校起便是美国大学之中的异类。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美国大陆第一所独立于教会的大学、第一所开放庭院式的校园、第一所有哲学、天文、建筑、政治科学和植物学细分专业的大学、唯一一所到建校近一百年后才有第一任校长的学校,当然,还是美国唯一一所收录于美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学。


杰斐逊逝世后,其墓碑上只留有其自己一生中自认为的最终的三个成就:起草独立宣言,撰写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案,以及创立弗吉尼亚大学,而对其两任总统之职一字未提。这是一位赤胆忠心的老人留给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份精神遗产。


3

   

      一本书

          Book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消除了地理隔离,降低了沟通成本并缩短了时间。博客和社交网站都有益于现有的部落扩张,并促进了网络部落的诞生。部落指的是任何一群人,规模可大可小,他们因追随领导、志同道合而相互联系在一起——这些部落的人数从10个到1000万个不等,他们所关注的也许是iPhone,或一场政治运动,或阻止全球变暖的新方法。


一呼百应


《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讲述的就是如何构建起这种联系的方法,这本书帮助我们思考一种机会,一种领导由网民、顾客、投资者、信徒、业余爱好者、读者等构成的部落的机会。这也许不容易,但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作者赛斯·高汀是全球10大畅销书作者之一。他的书籍已被翻译为25种语言,他本人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商业博客主。


回到杰斐逊和弗吉尼亚的故事。我们看到,在两百多年前,百废待兴的北美大陆上,杰斐逊和弗吉尼亚大学像黑暗森林中的火炬,吸引着各地的渴望光明的优质人才来到这里。他们来此聚居,围绕火种起舞,歌声传到远方,吸引来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这就是“部落”的力量。


我们将本书的核心内容提炼为:一个颠覆和三个原则。结合前边的美国故事,一起从技术的角度探讨,创业者该如何打造“部落”?


4

   

      一个颠覆

          Subversive


在《部落》一书中,作者断言: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部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你想创业,首先你要去发现部落、加入部落或者创建部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思路和意识问题:当你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以前没有注意到要去建立“部落”,可能只是把一次工作“做好”(例如:组织一次活动或分享、完成一个项目),做完也就做完了,参与在其中的人并没有形成后续的联结,也没有人去主动“领导”他们。如果我们意识到需要建立“部落”,那么我们就要刻意的去建立连接,提供工具和平台让其他人建立连接,从而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想要传递理念的管理者和团队来讲,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让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一起传播。然而这绝不是让你做空洞概念的贩卖者。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成员的归属感和用户的忠诚度无疑是重要的。不过要明白,“主人翁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员工和企业之间因为共同的商业利益走到了一起;至于用户,他们更加没有丝毫理由对一个企业或是品牌忠诚。品牌要做的是提供远超用户预期的商品,从而完成对用户的争取。换言之,即便是被调侃为“信仰充值”的“果粉”(苹果产品的忠实粉丝),也是因为苹果产品的过硬质量才变得如此忠实的。


“主人翁意识”


举个例子。“产品是1,营销是0。”这句话是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小米模式”的总结。在互联网上,一切中间环节被砍掉,只有产品够尖叫,你才有放大10倍、100倍的威力。如果产品不够尖叫,光靠营销放大概念,是很难持续的。


雷军创立小米时,对金山过去的模式有过深入骨髓的反思。一个最重要的反思就是产品思维:“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是产品稀缺的。粗放经营,做的很多,却很累。一周7天,一天恨不得工作12个小时,结果还是干不好,就认为雇用的员工不够好,就开始搞培训,搞运动,洗脑。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把事情做少。互联网时代讲求单点切入,逐点放大。”关注单点产品本身,就要求团队整体上忠实于用户需求,保持克制。这也为小米公司带来了另一个好处:保持了营销上的克制心态,而更加关注参与感的引爆。


只要团队围绕核心用户的需求来做内容,给他们以存在感和参与感,用户觉得有用,自然会主动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在分享的过程中,基于兴趣与传播的“部落”水到渠成的形成。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产品。好的产品才是“部落”中照亮黑暗、开启未来的火种。


5

   

      三个原则

       Principles



敢于成为“异端”


回想一下杰斐逊创建弗吉尼亚大学的过程:他不仅基于教育、知识、学术的目的,其着眼点仍在于“民主”和“自由”。正如他反复强调的: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教育,而是为了让政治变得更加民主、人民获得自由、人格更加完善而教育。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过是杰斐逊作为一名“外行想当然的天方夜谭”,但在今天弗吉尼亚大学取得的成就面前,这些非议者们都可以闭嘴了。


普通的思想和普通的努力不会诞生领导。因为我们总是感觉差不多就行。领导则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需要一呼百应的力量,以及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理由。在“部落”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你不敢成为异端,只敢进行平庸的管理,那你极有可能变成千千万万创业“炮灰”中的一个。这种维持现状、害怕变化、对未来缺乏想象的领导者,《部落》一书称之为“十足的绵羊”。拥有成为“异端”的勇气,是实现“部落”领导的第一步。


敢于成为异端


但是,成为异端从来都不容易。当教皇委派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画壁画时,后者并没有什么兴趣。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雕塑家,而不是画家,他发现任务十分艰巨,因而逃到了佛罗伦萨。在教皇的坚持下,两年后他才接受这一任务。由于哥白尼拒绝发表他的日心说理论,天文学停滞了几十年——由于担心排斥和嘲笑,哥白尼保持了22年的沉默,他的发现只在他的朋友中流传。最终,一位红衣主教得知了他的研究,并写了一封信鼓励哥白尼将其理论出版。即使这样,哥白尼还是拖了4年才行动。在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主动承担这个任务,把书付梓之后,他的巨著才为世人所知。


近500年之后的1977年,在天使投资人决定拿出25万美元投资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苹果公司时,他发出了最后通牒:沃兹尼亚克必须离开惠普。沃兹尼亚克拒绝了。“我还是准备长久在惠普工作。”沃兹尼亚克回忆道,“我的确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我不想离开公司。因为我就是感到害怕。”他承认。但乔布斯告诉他: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改变世界。他才改变了主意。


突破各种阻力


真正了不起的见解和洞察力都伴随着阻力,当你开始取得进步的时候,你的努力甚至会遇到更多的阻力。无论是什么,平庸的力量总会聚集起来阻止你前进,所以要原谅任何错误并且从来不放弃,直到成功。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环境就是逼迫你不得不低头的屋檐。但正是那么些许几个没有低头的人,率领其他人共同激发了勇气,我们才得以走出屋檐。创业者应该是第一个抬头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成功人士身上永远都有一种想要leading的精神。他们从来不会去跟风,反而去陷入沉静的思考,因为他们试图创造着一种以自我为主导领导的模式。正如在《部落》一书中,作者用有点“中二”的笔法所写的:当你不再像是大多数人,当你努力吸引那些非多数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成长都不请自来。



回顾今今乐道往期相关书籍


第04期 2016年7月7日

《谷歌如何运营》


第016期 2016年7月18日

《乔布斯传》


第018期 2016年7月2日

《权力与影响力》


第019期 2016年7月21日

《刘强东自述》


听小乐老师陪你拆书,要听全部精彩内容,请戳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今今乐道俱乐部,专享完整音频和读书笔记

已经订阅今今乐道读书会的俱乐部会员,请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欢迎加小秘书微信号咨询(ID:jinsays)

陪跑创业者的

梦想

281/365本 《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会让你思考一种机会,一种领导由网民、顾客、投资者、信徒、业余爱好者、读者等构成的部落的机会。这也许不容易,但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他,也在听今今乐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56e6ae8j&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戳此进入今今乐道俱乐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