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北漂回到家乡
01
诸位,我终于回来了。
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在出差,先飞到广东,再由南往北一路回到北京,终于在节前回来了。
基本上都是白天座谈交流、考察调研,晚上整理材料写稿子,任务很重,算得上是封闭式出差,所以仿似“消失”了一阵。
这段时间里,我很急,因为我有太多既定的东西想写了。
但当真的回来,有了自由时间写东西时,我却决定写一些之前没打算写的东西。
因为,这一路走来,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接待我们的地方领导、公司负责人,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职、分管哪块工作,一坐到饭桌上,一定会聊一个话题:
房价。
房子,再一次用无可争议的实力统一了全国的话题。
在最南边的深圳,房价已经局部超越了北京;紧邻着深圳的广州,房价寸步不让地看齐,现在均价也好几万了;在西部某三四线城市,县城里的房价居然都已经突破了五千。
等到回到北京,五环内,估计已经找不到均价低于5万的房子了。
很多大V也借机写出了很多具有煽动性的文章,整出了很多噱头十足的标题。
比如“援交买房”、“你连个厕所都买不起,我凭什么嫁给你”、“65岁开始北漂”……
按照这个套路,我觉得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以叫:
一个买不起房的北漂,奋斗30年后却坐拥整个北京
只不过,我并不是标题党。
应该说,我还尽量把他最后取得的成就往低调了写。
这个北漂姓毛,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叫他毛同学吧。
02
1919年,毛同学25岁,才刚刚在北京漂了不到一年。
和现在很多北漂一样,青春正当时。
一年前,他基本上是抱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心态到的北京。
然后发现,不仅万户侯离他很远,连粪土都离他很远——那时候的京城大粪很值钱,毛同学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个垄断行业。
为了谋生,他在老师的推荐下,在一所大学里搞兼职。
一个月工资8元,据他后来自己讲“这个工资在当时并不低。”
那么,和他的工资相比,当时北京的房价是多少呢?
我查了下资料,就在毛同学待在北京的那一年。
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买下了现在西直门附近的一套房子,只用了鲁迅一年的工资。
同一时间,郁达夫在阜成门附近也买了一套房子,很轻松。
后来有人据此推算,说民国时期北京的房价并不高。
这话说得就像去年非常著名的“1亿小目标”一样。
高不高,要看对谁而言。
要知道,不管是郁达夫还是鲁迅,那都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人物,如果当年有作家富豪榜,这两人一定名列前茅。
当时还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每个月光是工资就有300元。
是毛同学月工资的37倍。
鲁迅买的那套房子价格为3500元,郁达夫买的房子价格2200元。
对他们而言也就是一年的收入,对毛同学而言,却是不吃不喝几十年的工资。
03
毛同学的家庭是当地的富农,家里有不少土地,还养了长工。
经过毛同学父亲一辈子的苦心经营,各种精打细算,据毛同学自己统计,最后家庭总资产大概两三千元的样子。
用尽一个富农家庭的洪荒之力,也就够买北京一套房。
这样算起来,你就会发现,毛同学当年面临的困境,和现在我们许多漂在北京的年轻人一样。
事实上,那时候的毛同学,不仅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连租房都非常困难。
和现在许多年轻北漂一样,毛同学到了北京后,也只能和朋友租住在极其便宜的大杂院里。
这个大杂院据说是清朝停放灵柩的地方,在院子里修了几栋矮房子,是给抬灵柩的脚夫住的。
幸运的是,毛同学并没有住在恐怖的灵柩房里;不幸的是,他也没有住在脚夫住的矮房子里。
他租住在挨着矮房子搭建的几间更破更矮的小房子里,而且还是七八个人睡通铺,晚上翻个身都要先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
说白了,就是民国蚁居。
条件这么差,还住在这儿,原因只有一个,便宜。
很多和他一起来北京的同学,为了省钱不得不住到了河北的保定等地方去。
就像现在很多人住在燕郊、固安一样。
04
但和现在很多人不一样的是。
毛同学那时候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北京的房价,研究自己到底要多久才能在北京买下一套房,或者跟着大V一起骂北京房价太贵,明天就回老家。
他很忙。
在北京待过的短短一年时间里。
毛同学到处认识和结交社会名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到企业调研学习,甚至还和朋友们大冬天地一起跑天津去看海。
其实,一开始这些社会名流并不愿意和北漂的毛同学来往。
毕竟毛同学当年要文凭没文凭,要家世没家世,要名气没名气,很多牛逼人物都不拿正眼瞧他。
民国大V胡适甚至在课堂上拒绝回答毛同学的提问。
即便如此,毛同学仍然无怨无悔地去参加这些名人的各种见面会、演讲,主动去做各种会场服务。
在历史里读到这些“细节”的时候,我总不自觉想起,俞敏洪当年想要认识徐小平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俞敏洪就是一穷学生,和徐小平身份悬殊。
为了接近徐小平的圈子,每次徐小平搞周末沙龙,俞敏洪都默默地跑去端茶倒水。
谁也不会拒绝一个甘于跑腿的小弟,于是俞敏洪得以在旁边听到他们很多真知灼见。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不要脸”的方式,俞敏洪在徐小平和他的朋友圈里刷出了存在感。
徐小平最终成为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为新东方的建立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毛同学也通过他这种求学好问、上下折腾的方式,赢得了诸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关注。
比如胡适,在拒绝毛同学提问的一年后,就专门写文章介绍毛同学主编的刊物,对毛同学赞赏有加。
优秀的人生,总会有很多相似的细节。
05
毛同学其实在北京待的时间并不长。
1919年春天,因为母亲病重,毛同学选择离开北京回到老家。
然后在第二年又短暂地到过一次北京。
此后,毛同学再没来过北京。
我后来一直想,就这一年的北漂日子,对毛同学而言,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我看过的一段话曾这样评价:应该说,正是在北京的短暂岁月,真正改变了毛XX的人生志向。
这句话,一点也没夸张。
来北京前的毛同学没有名气、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房子,而且还没有女朋友。
甚至,最夸张的是,作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没到北京之前的毛同学居然没有听说过马克思!
他后来自己感叹说:到了北京,在马克思诞生整整100 周年之后,他方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这个人、有十月革命这回事。
如果没有来北京, 没有近距离地与李大钊、 陈独秀相处,他很可能就不会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就在北京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认识了很多大牛,开阔了眼界,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甚至还搞定了女朋友。
他在一年内做的事情,很多人留在北京十年也未必能做到。
离开北京时,他虽然还是一副北漂的穷困样,连仅有的一双鞋都被人偷走,转道上海时,不得不靠给人洗袜子度日。
但当他回到家乡,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处在闹市中却默默无闻、不知何去何从的青年了。
他带回了他在北京所有的经历、学习、思考以及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革命。
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
他创办了《湘江评论》,他写下了很多文章,积极地参加各类政治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在这之后,他还到过上海,到过广州,到过武汉,到过井冈山,到过瑞金,到过遵义,到过延安,到过西柏坡。
当三十年后他再一次回到北京时,他已经完成了一项这世上最伟大的事业: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定都北京。
06
故事讲完了,聊点别的吧。
我曾经写过很多关于城市和农村的文章。
然而时至今日,我不得不说,北京的房价已经超越了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会选择北京?
就因为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它都是最特殊的一个。
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中心。没有之一。
巨量的资源、信息、人际关系乃至观念思想都在这里交织缠绕,又产生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机会。
然而,对很多人而言,待在北京,也就是换个地方玩游戏、换个城市睡懒觉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除了冬天打DOTA/LOL的平均水平高于长江以南,北京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写下毛同学的故事,只是想给那些至今留在北京打拼、但却不一定能留在北京的年轻人,一些新的希望,一点新的思路。
你不一定要最终留在北京。
但你留在北京的每一天,都要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多说的话————
很久没写文章了,趁着明天不上班,忍不住想多聊聊。
小时候我们学到一些主旋律文章的时候,总会提炼出一个高大上的东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那时的我们或者完全不能理解,或者轻蔑发笑,或者压根不相信。
但只有有一天,你经历了人情冷暖,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失败到怀疑人生的时候。
你才会明白,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带着情绪生活的人心理有多强大。
当年的毛同学在北京过着蚁居的苦逼日子,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期望,也从未忽视过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
他写道:
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 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 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 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从毛同学的故事里,我还读到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浅显的道理,那就是:
永远不要带着情绪去生活。
消极、否定和怀疑,是人生的大敌。
这个世界上已经活过了1800亿人,未来也还会有无数个1800亿人生活。
你觉得比天还大的委屈和难以抑制的愤怒,放在这1800亿人中来看,真的没啥意义。
你再诅咒房价,再大骂房价政策制定有毛病,都对你明天起床后就要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与其把你的精力和目光放在这些你已经无力改变的事情上,带着情绪去工作和生活,不如换个心态轻松北漂。
这个心态值得我再说一遍:
你不一定要最终留在北京,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要让它过的有意义、有价值。
这才是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回来了,感谢关注“栩先生”,感谢你始终未曾忘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