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牧青规略 | 92.新旅游资源开发宜走非标准化路径

2016-08-09 马牧青 旅思马记

一提旅游资源开发,一般就会想到旅游景区,二者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相伴而生。但事实并非如此。

单从字面上理解,景区是观光旅游时代的最大旅游吸引物,其核心诉求是观光。在观光旅游时代,景区为王,视觉感受势必成为景区开发的第一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作为旅游景区自然会强化景观打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流、二流的观光资源陆续进入市场,并迅速形成中国旅游观光的顶级产品。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10年,经过国家A级景区评定标准的量身定制与强力打造,又迅速形成中国顶级旅游品牌。尤其是5A景区红极一时,政府和投资者趋之若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A级景区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一直以来,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市场价值和核心吸引力形成了“金字招牌”,成为全国各地政府和数以千计4A景区的追逐目标。

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旅游产业重视度的提高,每公布一批新5A景区,便会引发一波争议,5A景区也随之站在了旅游业的风口上。

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受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因为5A级景区本身出现了差强人意的产品质量问题。甚至针对5A级景区孕育、推进和创建模式的组织、评审、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和程序,也都出现不少质疑声音。

8月3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又撤销了2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了3家5A级景区。撤销和警告的原因是,5A级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下降,涉及景区的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市场秩序等。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各类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吸引物的主要聚集地,更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发生地。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据说,去年以来,国家5A级景区评审标准一直在修正中,其修改动因源于有关专家和部门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如:现在的5A级景区评审标准已经过时,由于是产生于观光旅游时代,存在过于关注旅游资源禀赋的问题;而从当下休闲旅游角度看,缺失了综合消费功能;现在一些景区只是为了创领导看重的5A,而不是游客心目中的5A。一些景区负责人则反映,景区等级评分细则中,游客满意度、景观生态化等权重过低。云云。

而今天我要说的,已不仅仅是注重观光产品、漠视消费功能,以及5A级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下降的问题。我所关注的是有关负责人后面那句话,亦即“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句话至关重要,关系到今后旅游区发展方向问题。

追根溯源,以5A级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还在于旅游资源禀赋降低、市场转型,以及旅游者诉求变化等深层次原因。

从资源方面看,近几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市场的旅游资源已远远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的资源禀赋好,其大多偏重于生态型,人文因素几乎只存在于概念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还存在少量的遗存、遗址、遗迹和遗物,但已不是顶级的;且大多分布于交通和市场区位不占优势的偏僻、落后、欠发达区域,我权且称之为新旅游资源。

即使存在于交通和市场区位较好的发达地区,也因其资源同质化、破坏严重、品牌遮蔽性等原因,而不能称之为优良的旅游资源。

从市场方面讲,休闲度假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观光与休闲已呈并驾齐驱格局,且超越趋势已是必然。

门票收入应该是最能代表观光旅游水平的指标,按照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字,2014年旅游收入2989亿元,门票949亿,占31.7%;餐饮657亿,占22%;住宿569亿,占19%;商品565亿,占19%;交通312亿,占10.4%;演艺37亿,占1.2% ,门票之外的收入已接近70%。二次消费的比重已非常之高,这说明景区观光旅游中潜藏着极大的休闲旅游诉求。

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观光旅游资源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品质足够高,数量也足够多;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休闲度假产品,在功能、品质、数量等方面还没有充分适应并满足市场需求。

休闲旅游产品不足的直接表现,就是出境游的旺盛,去年中国出境游1亿多人次,60%左右都是休闲度假,在海外花费1万多亿,有六、七千亿是花在休闲度假上。

在国内,休闲度假产品不足的问题被另一种现象掩盖了。由于从上到下对A级景区的狂热推崇、引导与追捧,造成了一种旅游市场的扭曲。就是说,中高端游客厌倦这种标准化的、大众化的旅游产品,以致于形成外溢效应,这就是出境游;而中低端游客由于没有足够财力,不得不往国内景区扎堆,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5A景区的井喷现象。

这种短暂的、爆棚式的旅游现象,给人一种极度不真实之感,让人们误以为A级景区开发大有可为、大有发展空间。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在全国有2万多家景区,纳入A级序列的不过6600多家,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5A景区更是区区200多家,仅占百分之一,这个百分之一根本不可能代表全部的A级景区,更不能代表全部的旅游景区。

全国2万多家景区的平均接待量为43.74万人次,与上年比,已呈下降趋势,下降比例为10.72%,这还是2014年的数字,2015年、2016年呢?我还没有找到具体参数。

近年,5A级景区质量严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4A级景区更是泛滥成灾,有的质量极度低劣;大部分3A以下景区,已不成其为A级景区了,简直就没有存在感,甚至都不好意思对外说。

休闲旅游时代,景区仍然是旅游市场的重要依托,但充其量是观光旅游吸引物,而非休闲旅游目的地。

我们不妨逆向思考:如果不是单纯去观光,如果有更加充分与合适的休闲产品,休闲旅游者未必非要到景区去,但由于缺乏适宜的休闲旅游产品,他们又只好扎堆到景区。

客观现实是,景区的供给替代了现在休闲度假产品的不足,以5A级景区为代表的标准化的观光景区,只是一种暂时的替代性产品,但却形成了一种投资方向上的误导,甚至造成了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歧路。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光旅游时代A级景区评定上的相对成功,成就了所谓中国特色的最高级别的5A级景区品牌,以致于现今地方政府出于品牌、政绩等诸多方面的考量,进一步推波助澜,使之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

其实,这是在绑架市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旅游产品应给人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感受,是触及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感官体验。其开发方向应当是旅游区,而非景区,虽说这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但起码在定义上是准确的,有准确的定义才有准确的定位,然后才有精准的开发路径,正所谓名正言顺,知难行易。

现在,一些高端、小众游客已在不遗余力地追逐无景区化旅游,渴望一种放意林泉的休闲度假旅游状态,而恰恰是这部分旅游者,正在引领市场走向。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中端,今天的小众就是明天的大众,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说来,对于新旅游资源、3A级以下景区,以及众多非A级景区,未来市场定位与发展路径值得思考。

窃以为,应适应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淡化景区,转型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不再走景区标准化创建路子,而走非标准化、个性化、生态化开发路径。

(本文参考了魏小安老师的部分观点和数据)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

 牧青旅记 | 原真原生态,原来就在原曲

 牧青旅记 | 柴达木“死亡谷”:你不来,我怎敢老去

 牧青旅记 | 皇城内外 龙子们都去哪儿了

摄人心魄的美国国家公园

牧青规略 | 91.乡村旅游不会是景区化发展,而是一种生活化演进

 牧青规略 | 90. 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乡村旅居

牧青规略 | 79. 旅游形象定位的考量因素和流弊

牧青规略 | 78. 回归乡村 首先要敬畏乡村

牧青规略 | 77. 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法与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声明:“牧青规略”均为马牧青原创;“牧青旅记”文字、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交流相长,合作共赢。


旅思马记


马牧青:现居北京,文化学者,乡村旅居倡导者、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中国旅游报、中国网特约撰稿人,凤凰旅游、第一旅游网、旅游圈专栏作者,知名旅游沙龙讲师, 搜狐知名自媒体人。

规划理念:立足资源,演绎文化,对接市场,爆制创意。

电话/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