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四 :道文化遗存和遗产是重要旅游资源

2016-08-29 原群 牧青 旅思马记

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其天人合一的理念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山水。由于追求返璞归真,清静无为,境界超脱、羽化成仙,因而道教活动场所一般有洞天福地之说,多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之地,并分为道场和洞天两种。道场主要有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

洞天意谓洞中别有天,为神仙居住的洞府,此外,还有次一等的福地。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位于名山中,按照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所载,道教的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往往坐落于道教名山,或掩映在人迹罕至的青山绿水之间,风光绮丽,奇绝秀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闻名于世的休憩佳处,现在大部分已经成为旅游胜地。

依附于众多道文化遗存之上的,是道教浩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家、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千百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转化为高品位的人文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旅游的文化禀赋。

 

     政治经济资源


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崇道,秦始皇毕生致力于派遣方士东海寻仙,五次大规模东巡求取长生仙药。汉武帝封禅五岳,大量重用神仙方士,大搞祀神求仙活动。唐太宗实行道家无为治国政策,晚年热衷长生方术。唐高宗尊大圣祖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尊奉《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掀起老君崇拜热潮,规定玄学道举制度,编纂《开元道藏》。宋真宗尊奉赵公明为圣祖,热衷天书祥瑞,册封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宋徽宗自号“道君皇帝”,加封玉皇大帝,首开册封关公、妈祖之先河。宋理宗崇奉三山符箓,积极推广劝善书《太上感应篇》。明成祖自诩为玄天真武大帝化身,推崇张三丰,建设宫观大兴武当山。

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现象: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无不推行了“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略。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治国思想时,就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的政策,国家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事实上,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这或多或少对我们的体制改革有所启示,今人旅游开发理念、规划模式、管理方式,更当有所教益。


      文学艺术资源


率性而为、放浪形骸之人中有不少道士,本身就是诗人和画家。道教在传教过程中,广泛运用了雕塑、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宣传教义,展现道士的生活和教务活动。

道家的经典著作《庄子》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被誊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承道家而来的道教,有众多的道经为了便于朗诵、记忆、传播,全部或部分采用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道教的神话、方术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这在明代神魔小说和元代杂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道教中的优秀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即使是那些徒具诗、词、歌、赋的形式而艺术性并不甚高的道经,对于研究文学形式的演变和音韵的变化等也具有参证意义。道教文学促进了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手法的形成和发展,尤其表现在游仙诗和神仙诗词等作品中。

历代文人墨客在游览道教胜景时总是激情澎湃,或吟诗作画,或题词作文,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绝妙诗词。李白、李贺、李商隐、陆游等都热衷于道事,留下了许多令人赞不绝口的道教诗文,不少道士也都有诗集传世。陆游在返青城山时写下了《长生观观月》,使青城山闻名遐迩,平添不少人文色彩。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以及王羲之书《黄庭经》逍遥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

唐诗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奥华丽的风格,宋词中大量词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飞升题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说包括四大名著都蕴含道教神学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传统。

此外还有独特的道教文学形式被衍生出来,神仙诗、青词、仙话、道剧、神魔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出现,均是直接或间接受道教影响的结果。如:李白的游仙诗、明朝盛行的青词,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以致于当代网络流行的修真小说也以丹道为主题,玄幻小说、盗墓小说、仙侠小说更是与道教紧密相连。这些文学作品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民俗性、审美性为一体,表现了名山道观的幽雅超绝、梦幻迷离,为景点平添玄妙色彩,为山河增辉,使大自然多了一份神韵,让自然景观有了灵魂,更让人迷恋向往。道教文化借山水以传情,山水也借之而显名。

道教音乐虽然是宗教音乐,但与古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具有艺术性、群众性和雅俗共赏等特性,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道教音乐在吸收教外音乐的同时,道情等乐曲也流向教外而广为流传。道教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理论,优秀的乐、曲、声乐和器乐技巧,对民间音乐的影响很大,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如汉代《黄老弹》,唐代《霓裳羽衣曲》,宋以后《庄周梦蝶》、《羽化登仙》、《逍遥游》、《八公操》、《颐真》、《二泉映月》等曲都受到道教音乐的深刻影响。道教音乐的曲调、唱腔促进了音乐戏曲的发展,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在道教景区开发中如果把道教音乐这一文化元素用活、用好,可以为旅游活动增添许多意蕴与活力。

道教美术源远流长,作品众多,对中国美术影响深远。以山水画为例,它的起源与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有密切联系。六朝时期,山水画形成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指导思想,其中的“神”即与人的灵性相通的宇宙及万物的生命本质。这种美学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的影响,道家、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形神、意境和气韵生动等范畴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一些画家或是入籍的道士,如唐代画家张素卿以画道门尊像著称;或深受道教影响,如吴道子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因其艺术成就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除了山水画,道教美术作品还有道教始祖、神仙鬼属等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画,以及举行道教仪式时悬挂的水陆画、修道生活画等,这些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道教神仙画的内容和技法对民间美术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可以在壁画、版画、年画等艺术形式中看出,甚至在唐卡中也有表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润。

总之,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教文学艺术及其衍生的泛道化艺术,因其阅读性、音乐性、观赏性而成为很好的道教旅游文化资源。

 

     建筑园林资源


 诗曰:“深山藏古观,幽径通殿堂”。道教名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宫观往往珠联璧合,一些宫观依山傍水,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结构相融洽的独特风格。宫观建筑重视风水,殿、堂、庙、亭、台、楼、阁、馆、舍、轩、斋、廊、阙、门、坛、塔、榭、坊、桥等各类道教建筑均突出了“道法自然”的理念。

从建制上说,有的道教宫观规模宏大,如湖北武当山,建有号称“万古之奇观”的八宫二观、三十六庵、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外加一条长达七十余公里的登山神道,为全国最宏伟的宫观建筑。道教宫观建筑风格多样,并与美术等多种道教艺术紧密结合,就整体布局而言,宫观建筑模仿人体,讲究突出中轴线对称:从结构上讲,宫观建筑为上木建筑、宫殿式结构,强调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的理念。

道教自然风景式宫观园林开我国宗教园林的先河,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其美学原则和实践对其他宗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许多宫观建筑与道教教义、神话等相融合,凸显其宗教意义,使得建筑形式和风格更趋多样化。一些宫观修在洞中、洞口或洞附近,形成洞中楼、洞口楼,或者增建长长的封闭走廊;有些宫观突出说经台、炼丹井、神仙修道处等,建筑布局和形式为此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有些宫观修有八卦亭、窝风桥等具有特殊道教涵义的建筑。

一些道教建筑技术非常高明,如: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为木质结构三层楼阁,全阁使用铁木构件近三千条,以杠杆原理互相勾连,保持稳定,共承重负,特别是二层楼四根内柱,上承重荷,但由于杠杆原理将重力分散,柱脚却悬空不落地,出人意料。再如:苏州玄妙观是苏南一带最古老的大型殿宇建筑,其上檐内槽上昂斗拱的建筑形式在国内绝无仅有,被视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一些宫观还注意突出成仙或清修的意境,其楼台池榭、山石林苑刻意追求自然、虚静和人在云端的艺术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道教园林艺术。

也有一些道教宫观由于城市的变迁,现在已身处闹市之中,但这并未使其减色,如北京的白石观、上海的城隍庙、四川的丰都鬼城、苏州的玄妙观、西安的八仙宫、成都的青羊宫、武汉的长春观等,都不愧是人海中的丛林,闹市中的洞天。

天人合一思想、风水堪舆道术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和建造。道教园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各有特色,绚丽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各地著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科学技术资源


道教具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各种追求突破生命极限的方术实践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大都起源于道家。

道教术数与古代数学有不解之缘,在光学、磁学、声学、天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四大发明中,火药源自道士炼制外丹,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也和道教密切联系。道教在炼丹实践中促进了冶炼技术的发展,道士为实现“御风而行”推动了机械制造的进步;道教为酒、水泥、颜料的制造做出了贡献;豆腐即为淮南王炼丹的产物;道士炼丹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炼丹术西传到欧洲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

医道通仙道,道教为追求延年益寿而极大地推动了医药学、养生学的发展,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刘守真、傅山、刘一明等众多高道都是医学家。道教治未病是防病医学的先驱,天人同构、自然无为思想成为中医的指导思想,外丹术开创了化学制药的先河,道教在生理学、经络学、解剖学、药物学、性医学、心理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服食、行气、辟谷、导引、调息等方术以及内丹学成为养生的主体内容,道家养生衍生出各种强身健体的武术气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源自张三丰的内家拳。凡此种种,对现代人及其现代旅游都有所裨益。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三:道文化内涵与现代旅游的诸多契合点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二:  道之旅游观储存着现代旅游的原始记忆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一:  天人合一是道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渊薮

马牧青:老景区已经遇上新问题

那些年,我们未曾见过的风景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四: 风水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三: 风水聚落的观赏游憩和历史文化价值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二: 中国风水学的基本原则和美学特征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一:风水学的应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当乡村旅游遇上美丽乡村:土、野、俗、古、洋“五味杂陈”

星空:都市人的奢侈品,旅游者的天堂

 牧青规略 | 92.新旅游资源开发宜走非标准化路径

牧青旅记 | 皇城内外   龙子们都去哪儿了

牧青规略 | 91.乡村旅游不会是景区化发展,而是一种生活化演进

 牧青旅记 | 原真原生态,原来就在原曲

 牧青规略 | 90. 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乡村旅居

牧青规略 | 88.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有点文化的好

牧青规略 | 87.5A级景区提升是专项规划,更是综合性规划

牧青规略 | 79. 旅游形象定位的考量因素和流弊

牧青规略 | 78. 回归乡村 首先要敬畏乡村

牧青规略 | 77. 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法与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声明:“牧青规略”均为马牧青原创;“牧青旅记”文字、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交流相长,合作共赢。



旅思马记


马牧青:现居北京,文化学者,乡村旅居倡导者、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中国旅游报、中国网特约撰稿人,凤凰旅游、第一旅游网、旅游圈专栏作者,知名旅游沙龙讲师, 搜狐知名自媒体人。

规划理念:立足资源,演绎文化,对接市场,爆制创意。

电话/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