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五: 道文化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2016-08-30 原群 牧青 旅思马记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郭沫若认为儒、释根本无法与道相提并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周作人则从民间信仰上全面否定了道教之外的宗教影响力:“平常讲中国宗教的人,总说有儒释道三教,其实儒教的纲常早已崩坏,佛教也只剩了轮回因果几件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还流行民间,支配国民思想的已经完全是道教的势力了。

照事实看来,中国人的确都是道教徒”。可以说,道教的影响力度和广度是根深蒂固的。

道文化对国民处世哲学濡染至深,国内旅游活动可追根溯源


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事实上,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这可以盖棺论定,也是毋庸置疑的。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可以说,道文化的国学底蕴深厚而久远。


道教从理论到实践,从宗教到民俗,对国人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学,激励国人刻苦磨练、知行合一,为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奋斗;道教贵生乐生、逍遥洒脱的精神,塑造了国人热爱生活、求真务实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


如果说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最高准则,那么道教既奉行“尊道贵德”,又提倡“忠孝仁义”,对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更是无可比拟。单就一点讲,道教极力推崇宣扬始祖轩辕黄帝,使得海内外华人都尊黄帝为祖宗,由此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并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足以引发华夏儿女的集体朝拜,而不仅仅是观光旅游。


道教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拉动国外旅游市场


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单说一个小小的“泰山石敢当”就可以在东亚、东南亚,乃至美国、澳洲,很轻易地看到它的踪迹。

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在全球译成外文的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康德、拉斯维加斯财神、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内丹养生、星相医卜等道教文化也风靡全球,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带给环保主义者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道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发展现代旅游必须重视道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拓展,从内核到外延,从景观到文化,道文化旅游都是一篇大文章。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四 :道文化遗存和遗产是重要旅游资源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三:道文化内涵与现代旅游的诸多契合点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二:  道之旅游观储存着现代旅游的原始记忆

道文化与旅游系列谈之一:  天人合一是道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渊薮

马牧青:老景区已经遇上新问题

那些年,我们未曾见过的风景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四: 风水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三: 风水聚落的观赏游憩和历史文化价值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二: 中国风水学的基本原则和美学特征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一:风水学的应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当乡村旅游遇上美丽乡村:土、野、俗、古、洋“五味杂陈”

星空:都市人的奢侈品,旅游者的天堂

 牧青规略 | 92.新旅游资源开发宜走非标准化路径

牧青旅记 | 皇城内外   龙子们都去哪儿了

牧青规略 | 91.乡村旅游不会是景区化发展,而是一种生活化演进

 牧青旅记 | 原真原生态,原来就在原曲

 牧青规略 | 90. 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乡村旅居

牧青规略 | 88.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有点文化的好

牧青规略 | 87.5A级景区提升是专项规划,更是综合性规划

牧青规略 | 79. 旅游形象定位的考量因素和流弊

牧青规略 | 78. 回归乡村 首先要敬畏乡村

牧青规略 | 77. 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法与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声明:“牧青规略”均为马牧青原创;“牧青旅记”文字、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交流相长,合作共赢。



旅思马记


马牧青:现居北京,文化学者,乡村旅居倡导者、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中国旅游报、中国网特约撰稿人,凤凰旅游、第一旅游网、旅游圈专栏作者,知名旅游沙龙讲师, 搜狐知名自媒体人。

规划理念:立足资源,演绎文化,对接市场,爆制创意。

电话/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