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牧青:旅游离不开原住民

2017-10-23 马牧青 旅思马记

:以下文字,乃公众号《旅思马记 • 牧青按语》每日文章的零星感悟,今按类别摘出集成一篇,读来可能有碎片化、不体系之感。为此,特链接原文,以便交代“按语”的背景和话题由头,请各位朋友可结合原文对照阅读。

本文提到“原住民”的概念,在以往文字中我也曾用到。不错,原住民是一个专用词,但在此我没有特指土著的本来含义,之所以用“原住民“,是想强调古村落居民的原生性、环境的原生态和民风的原真性。特此说明,免生疑义。

     

图:罗马尼亚 / 特兰西瓦尼亚乡村

传统文化保留完好,当地人会穿传统盛装举办传统庆典仪式

成为当地古朴而独特的景观


【正文】

1、乡村旅游,不能一味地驱离原住民

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是“六风”,即:田园风光、乡村风貌、民间风物、乡土风俗、民族风情和传统风味,而这些旅游元素都离不开原住民,如果乡村旅游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就只剩下一个空寥寥的村落空壳,让外地人入住进来去表演给城里人看吗?

那已经没有了原真性的味道,没有了原乡的感觉。带有表演的东西总缺乏体验感、真实感和沉浸感,那就跟城里人组团来到一个城外居住的社区没什么两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俗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如果说旅游是离开生活的区域去外地感受异域化、异质化的东西,那么,乡村旅游就是城里人到乡村去感受异于城里的乡土化、民俗化、原生态的东西。

这样说来,还是一个“人”的问题。乡村旅游,离不开原住民。

相关阅读:《乡村旅游,离不开原住民

2、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

旅游生活化正在开启乡村旅居新时代。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在黑、吉、辽这样的省份,甚至出现了“候鸟式旅居”。

乡村生活时代似乎已经到来,而首当其选的就是带有旅游性质的乡村生活。当乡村遇上旅游,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规划是与乡村生活时代发展紧密相联系,不仅要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向,也要反映乡村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关阅读:《乡村旅游与乡村社会

3、相对于城市和现代人,农业旅游是生态的和陌生的,而工业旅游难以接近市场,除非是超科技的

农业+旅游,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命题,起码比“工业+旅游”更实在、更客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态”元素。本文作为卖点之三已经提到。我想,这是重要卖点。

尽管很多工业旅游项目强打生态牌,但毕竟工业是现代化产业,工业文化是现代文明。工业曾经污染过我们洁净的生活,已经留下不生态的坏印象,甚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造成创伤;况且与现代人相近,由于没有疏离感和陌生感,因此,也就没有旅游市场诉求的神秘感,故而难以接近市场。

而包含手工业在内的传统农耕和原始农耕,大都与生态有关;甚至现代农业也比现代工业更接近旅游市场。更重要的是,农耕文化远比工业文化更久远、更丰富、更具有诱惑性和体验性。

说到文化,本文恰恰遗漏了农业旅游的这一最大卖点,可以这么说,农业旅游如果不植入文化元素,就不成其为旅游。从这一点讲,包括“三农”在内的传统风物、风俗、风情、风味,以及渔樵耕读体验和一切农耕文明,不仅是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掮客”,更是一项核心内容,甚至是农业旅游的灵魂,进一步说,农耕文化是农业旅游产品和业态的重要依托。

相关阅读:《农业旅游的七大卖点

4、旅游离不开原住民,最美的风景应该是人

再一次看见这篇文章,禁不住再一次生发感慨,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多。

不错,我指的是丽江。今年春节,接二连三的游客遭殴打辱骂甚至毁容事件,一度让丽江贴上了“罪恶之城”的标签。

正好此间我去过一次,丽江的风光很美,建筑风貌也很美,其他的,譬如与人有关的风物、风味、风俗、风情本来也很好,与内地比,已经是很异域,但一些服务和待客之道却很异类。给人的感觉,像吃了只苍蝇一样恶心。

我说的是好客之风,“好客”是不少地方旅游宣传所惯用的噱头,譬如,“好客山东”宣扬的是一种客情,“老家河南”宣扬的是一种亲情,而丽江给予了我们什么情感?原本淳朴善良的民族习俗被“铜臭”了,游客即使面对浓郁多彩的异域风情也没有了体验的情绪。

茅盾先生在他的名篇《风景谈》里,下过断语:人才是最美的风景。几年前,台湾也曾鼓吹“最美的风景是人”。虽然,偏居一隅的蕞尔小岛风光就是再美丽,也无法跟大陆相比。况且这几年,因为大陆对台独心生厌恶,所谓“人”已风景不再。只是那句“最美的风景是人”让人徒生感慨。

相关阅读:《丽江,最丑的风景是人

5、乡村旅游需要培育淳朴民风和好客品质

乔润令指出:在中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新格局下,打工农民返乡创业,大规模的城市资本、人才下乡,大规模的城市消费通过文旅、康养、到乡村寻求第三居所的方式进入乡村,其中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成为其中一股潮流。“新乡绅”通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重振乡村文化、经济、社会。

个人认为,当下已形成一个新的归乡运动。之所以说“新”,是因为在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乡绅也罢,乡贤也罢,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而且他们大都是乡村传统文化承继者。中国自古就有衣冠还乡、告老还乡之说,而这些乡绅恰恰是几千年中国农村社会乡俗、乡礼、乡风的重要携带者、倡导者和维护者。

新乡绅群体,主要是少小离家有乡愁情结者,常年在外打拼事有所成者,一辈子困于城市环境、“城市病”揪心、向往归园田居、乡村要老的城里人,以及发现新的政策机会急于寻找成本洼地、良好生态、图谋资本扩张者。

单纯养老养生者,尽可去也,寻一处青山绿水,以求颐养天年,悠哉乐哉,当人生快事!但对于到乡村掘金者奉劝做好三件事:一曰勿徒有情怀,不尊重市场,不重产业,不把握赢利点,凭空搞什么农庄、民宿之类,自娱自乐,到头来伤己;二曰投政策之机,挟资本自重,一味掘金,不尊重原住民,不肯与原住民互融、互利、共进、共享,到头来伤民;三曰有点初心,有点社会责任,尊重、保护并弘扬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社会重返文明社会、幸福社会,这就是新乡绅。新乡绅,不要当土豪,要当乡贤,才能获得乡民尊重、社会尊重。

乡村,是我们、是你我,最终要归园田居的地方,是归养终老的地方,只需保护,保护生态;可以培育,重塑好客精神和淳朴民风;不容任性,不容糟蹋!

相关阅读:《特色小镇呼唤新乡绅

6、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差异化在于生态

提起底特律,我们想起的往往是那座汽车之城。这座城市经历过辉煌,也体验过破落,但如今,底特律已经在悄然崛起。

在底特律这座城市的缝隙、边缘以及空白处,隐藏着底特律颓败的工业文明,这是一种另类的景象。对于年轻一代,这种锈迹斑斑的工业风反而是一种风尚和潮流。

而在底特律西北方向的密歇根州,有一半的土地被森林覆盖,那里是支撑整个州经济的农业资源,如今已成为世人珍视的深度环保旅行地。

从底特律出发,向西70公里到达安娜堡,再向北经过弗兰肯默斯到贝城,已成为是一条经典的旅行路线,在这里,可以感受从工业文明到农业文明的独特体验。

基于此,这是工业旅游的一种思路,也是回归乡村和田园的一条路径。

相关阅读:《从底特律出发:工业时代到农耕文明的追溯之旅

7、归园田居,乡村应该是养老的地方

养老问题是未来的大问题,其模式除了社区养老、家庭养老、设施养老外,田园康养、乡村旅居已然成为时尚。

相关阅读:《田园康养:让更多老年人回归乡村旅居

8、乡关何处?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

文中说道: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我们的农民兄弟急火急燎地赶往“有病”的城市之际(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里人却在反其道而行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回归乡村运动,赶着去填充“空心村”,在有山有水的地处,构筑属于自己的“安乐窝”。但愿这是拯救村庄、雪里送炭,可以带动乡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而非为了某种情怀、某种利益去添乱。

未来20年,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这是世界级投资大师詹姆斯•罗杰斯说的一句话,现在看来颇有先见之明。

农村不仅是田园、家园,还是我们的故园和原乡,未来可能就是我们的庄园。

相关阅读:《城里人去“空心村”,农村人会得“城市病”?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牧青视点系

马牧青简介

 

北京绿维文旅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文化学人,旅游学者,乡村旅居倡导者,市场“倒行逆施”法和旅游规划“四点论”首倡者;

旅游规划理念:立足资源,对接市场,演绎文化,爆制创意

微信:mamuqing01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