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门山:自然景观别有洞天,规划开发漏洞连连

2017-12-04 规划·融资·推广 旅思马记

文 / 马牧青

图 / 湖南张家界 ·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门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

“天门吐雾”、“天门霞光”被人誉为举世罕见的景象奇观


正文

前几天刚到过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挺好的地处:天造地设的自然奇观,离张家界市区很近,离机场更近,有高速,还准备通高铁,区内有武陵源等景区可以联动,形成集群效应。

据说,2016年天门山的各项收入,包括门票、索道、观光车、电梯等竟达7亿之多,按说经营情况已经可以了。但我认为,天门山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文化主题、产品创意、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休闲业态等方面。

好的方面,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譬如营销推广,张家界开了先河。在此,我本着建言献策考虑,只说不足之处,简单谈几点,对与否?各位可展开讨论,如能为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发展有所裨益,心愿足矣。

其一,观光产品为主,山上山下缺少休闲度假产品,留不住人,综合收入本来可以更多一些。最近有个投资商在开发西邻七星山,专做旅游度假产品,如果能够做起来,肯定是个好事,不仅对于天门山,对于武陵源,对于整个张家界都是一个补充,那就从单纯旅游观光升级到了旅居休闲度假,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

其二,文化需要提升,天门山上有佛教寺庙,但更多的是道教文化,从天门洞登山就有登临天界的感觉。有个《天门飞仙》演出,按说这应该是一个强化天门山文化主题和形象、诠释天门山文化产品和景观的项目,不曾看过,不知如何?是否做得精到?但我感觉,作为湘西文化的《山鬼》,也许是诠释天门山文化主题的更好注脚,屈原写过,沈从文也写过,无论是从生态和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都是契合的。

其三,一个索道,长7公里,从山下直通山顶,长则长矣,可以多收点费用,但是从市区就开始起步,未免有点不可理喻,问题是开始的那段,从索道上俯瞰下去,环境太过糟糕,那不叫景观,会让人的意识先入为主,游客是乘坐索道来观景的,而不是为了乘观光车。当然,既然天门山上是天界,下面这段可能故意给游客一种凡界的感觉,是欲扬先抑,给人心理落差,然后再去震撼人心?可能我又想多了,规划者也未必这么想,再说,也太幼稚。

其四,单说天门山天门洞区块,有三个不尽如人意处,这是硬伤,自然环境已经破坏,再进行挽救,为之晚矣:

一者,从目前游客进入景区路径看,大多人是坐索道上去,然后走栈道一路向下,钻7级隧道到天门洞,此时人在洞口,已感觉不出洞之奇险和雄伟;再乘5级隧道电梯下山到达一个很大的平台。这一路下来,游客基本没有疲劳的感觉。遗憾的是,没有了从下往上登天门、临天界的感觉。这是一个路上线设计问题。

二者,那个平台太靠近天门洞,且规模太过宏达,就横亘在天门洞下不远处,尽管由平台到天门洞石阶直上直下,已足够长,但跟天门洞下高深的沟壑比,还是感觉小了些,缺少了登天之神圣的感觉,没有了历千辛而登天之欣喜,是谓缺憾。这个平台在天门洞下面已然成为脸上的疤痕,大煞风景,减却了七分威严和雄奇,令人嗟叹不已。

三者,这个平台过于庞大和招摇,有喧宾夺主之嫌,即使大些,也还是有地方容纳的,完全可以隐在一侧山坳里,还是有很大延展空间的,既和谐又自然,还不影响美观。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泰山十八盘中途有个升仙坊,小巧而精致,不显山露水,处理得极为精到。新山不如老山,我们还是应该向古人学习的,这是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胡乱扯了一通,见仁见智,未必妥当,管窥之言,欢迎针砭。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马牧青简介

 

文化学人,旅游学者;

北京绿维文旅集团总策划师;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乡村旅居倡导者,市场定位“倒行逆施”法和旅游规划“四点论”提出者;

微信:mamuqing01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业务咨询 / 项目对接 / 资本对接 / 文章转载

请联系:井然(运营总监)

手机 / 微信:137178860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