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请看英歌花木兰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一种民间舞蹈
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男子英歌舞不同的是
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穆桂英的故事
体现“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也有这么一支“花木兰”队伍
这支由学生自发组成的英歌队伍
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们不仅继承了传统英歌舞的精髓
还巧妙地融入了女性的柔美与力量
展现了独特的风采
近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数字非遗”科普嘉年华暨科技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关注,其中女子英歌队尤为引人注目,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南方+、广州日报等近20家媒体争相报道,火爆出圈。这支女子英歌队由我校学生肖静彤带领的20名女生组成。肖静彤带着自信和自豪说道:“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英歌舞这一传统非遗艺术中,为英歌舞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没想到在学校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英歌舞表演,太酷了!” “看完我也想加入”观众们的反应非常热烈,许多人表示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被深深吸引,感受到了英歌舞所传递出的热情。但这精彩的演出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挑战重重,热情不减
这场完美的表演仅仅排练了3天。在这短短的72个小时中,她们不仅熟悉了复杂的舞蹈动作,还精准地踩准音乐节拍,更展现了出色的团队配合。
队员林如益说:“刚练习英歌舞,复杂的甩棍步伐和节奏让我感到十分不容易。每一步的转换,每一个节奏的把握,都需要精准的协调,对全身的协调都有很大的挑战。”队员方嘉慧也提到由于自身身体协调性不佳和节奏感不强,使她学习英歌舞时遇到了困难。有时,甚至跟不上鼓点。
但是,她们没有因此放弃,更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进行排练,不断磨合动作和节奏,通过不断加练去熟悉动作与节奏。
团队协作,默契十足
英歌舞表演不仅需要每位队员具备精湛的个人技能,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
在排练过程中,她们通过不断地磨合和练习,逐渐掌握了英歌舞的节奏和韵律。在舞台上,她们默契地配合着每一个鼓点,每个人都演出自己的特点,展现出英歌舞的独特魅力。
让英歌舞被更多人关注
这20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本校学生,本着对英歌舞的热爱,她们团结在一起。
受家里人的影响,肖静彤自小就加入了西门女子英歌队进行系统训练,每逢节日便在村里表演。
肖静彤14岁时参加潮阳第七届双忠文化节
“起初,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我学习英歌舞会影响学习,都劝我放弃。”肖静彤在面对这些不协调的声音,她并未被动摇,而是选择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能力。现在,她的家人们也为她的坚持感到骄傲。
来到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读大学后,肖静彤对英歌舞的热情不减。她发现,虽然英歌舞在潮汕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其他地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相对有限。于是,她萌生了组建一支华职女子英歌队的想法,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内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数字非遗”科普嘉年华暨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为肖静彤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她利用这个机会,组建了华职女子英歌队。尽管队员们并非都来自潮汕,但他们对英歌舞的热爱却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共同为英歌舞的传承和推广贡献力量。
在表演时,她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感染着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英歌舞。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来自哪里,只要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就能够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谁说女子不如男
请看英歌花木兰
她们身姿矫健,步伐铿锵
将传统艺术的魅力与现代女性的风采完美融合
她们不畏困难,挑战自我
用坚定的信念和热情点燃舞台的每一刻
让我们为她们点赞
为她们的勇气与才华喝彩!
文字|党委宣传部
图片|肖静彤
新闻中心 陆俊杰 吴荣森 陈铠潼
初审|林欣霖
复审|梁杨清
终审|潘京萍
投稿邮箱|hsdwbgs@163.com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
往期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