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下)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和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赏最美情诗,我们今天接着来分析《孔雀东南飞》。
对于这首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我个人建议用四幕剧的方式来解读它,上次我们解读了第一幕和第二幕,也就是矛盾的总爆发和离别。刘兰芝分别对焦母、对小姑子以及对自己的爱人焦仲卿的离别,离别后就是第三幕逼婚与逼迫。诗云: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辰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这一大段就是第三幕——逼迫。包含了逼婚,焦仲卿对刘兰芝的一种逼迫在其中。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看,《孔雀东南飞》虽然是汉乐府诗集的作品,也深得现代电影艺术的表现智慧。你看这第三幕,情节急转直下,迅速推进,而且有让人意料不到的效果。
刘兰芝回到家之后,她的母亲大为吃惊,“不图子自归”,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这种回来就是被休弃了,就是被休掉了,被离婚了,这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刘母悲伤地在埋怨,我是如何培养你的,十三教你怎么样,十四教你怎么样,你看“十六诵诗书”,这里就说成“十六知礼仪”了,说明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刘母是在讲什么?是在讲我把你培养出来付了多大成本啊,没想到你被人这样赶回家,被人休妻啊,你到底犯了啥事儿啊?可见刘母这时侯的心情,惊讶羞愧,怎么见邻居,让别人说,所以这是一个母亲最本能的反应。对于母亲这样的追问,刘兰芝只回答了一句话,“儿实无罪过”。我不需要解释,我反正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所以这也可以看出刘兰芝的性格有一种独立,有一种坚强。但是接下来情节急转直下,完全让人想不到。
这个被休掉的刘兰芝,也就是离了婚的刘兰芝,带着屈辱回到家里,才回到家没几天,县令居然遣媒人来求婚了。“云有第三郎”,县令家的老三,“窈窕世无双”,就说长的那一个帅。注意,“年始十八九”,这年龄应该比刘兰芝还小,刘兰芝十七为君妇,三年之后被休婚,至少二十岁对不对?这个县令家的老三居然比她还小,又是县令家的公子,官二代,富二代,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呀,居然来向离了婚的刘兰芝求婚。
刘母很高兴,你赶快嫁了吧,前边不光彩的事儿也可以遮过去啊。结果刘兰芝怎么说,我和我的丈夫,你看他这时候还是把焦仲卿当做她的丈夫,海誓山盟,有人生之约,我不能违背我的誓言。焦仲卿是我的真爱,所以我不能答应这件婚事,然后母亲没办法,只好向媒人谢绝了。
可是过了两天,才回掉县令家的求婚,突然太守家又来求婚了,这不得了啊。我们说焦仲卿不过是庐江府的小吏呀,在古代,官吏、官吏,官和吏可不一样,吏只不过相当于基层公务员,官才是高级公务员。县令就已经不得了,在汉代,那么太守就相当于省长、省委书记家来求婚了,说“云有第五郎”,家里的小五,“娇逸未有婚”。长得漂亮也就算了,前面那个县令家的老三,虽然年龄小,长得帅,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二婚,但这个太守家的小五,长得帅,而且没有结过婚 。这样一来,刘兰芝如果答应,那也是二婚了,对吧?而且她前一次离婚是被休妻回家的,这个条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县丞、主簿都来做媒人,但这一次,刘兰芝本来还是不同意,但是他那个哥哥,刘兰芝前面和焦仲卿作别的时候,已经明确预见到了,“我有亲父兄”,这主要指的是兄,“性情暴如雷”。
这个时候哥哥出场啦,果然,逼着自己的妹妹,你想啥呢,是不是?原来那个焦仲卿怎么能跟人家比?因为这个妹妹被休了之后,回到他家就成为他的一个负担,所以哥哥巴不得早点把她嫁出去。我们讲了,刘兰芝其实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所以她当时冷静的表态,说:我当初嫁出去,现在又被遣回家,一切都要仰仗你哥哥,对吧?我怎么生存下去呢?当然你拿主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就决定嫁了。
刘兰芝一答应,把太守家高兴得简直要疯了啊,这个迎亲物品的丰富、珍贵,迎亲队伍的浩大,规模之浩大,简直是难以想象。我们对比一下前面讲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最后逼着老丈人出血,这个卓王孙是全国首富啊,到最后不过掏了一百万钱,然后仆人几十人,对吧?你看这个太守家迎亲,“赍钱三百万”,三百万钱礼金,布匹不得了,杂彩三百匹,织一匹布多难呐。还有“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
所以这个时候,刘母来问刘兰芝啊,明天都要成亲了,你还没有做新嫁衣呀。这个时候,刘兰芝流着泪,然后拿起刀尺来,早晨开始到晚上已经把新嫁衣做成了,说明她的这个手艺高到什么地步,结合前边她织布这个能力,还有这样做衣裳的能力,她心不在焉啊,轻松地就把新嫁衣全都做好了,说明她的这个能力十分强。
这个时候这一幕剧里的另一重逼迫来了,我们讲了这一幕应该叫逼婚与逼迫,那么县令和太守家来求婚,然后母亲和兄长,主要是兄长逼着她要嫁,这是逼婚逼嫁,但是还有一层逼迫,其实是她心爱的人对她的逼迫。
这时候焦仲卿在省城上班,他得到消息很快呀,太守家小五要娶刘兰芝了,他得到消息赶快回来。快到刘家附近的时候,刘兰芝听到马的蹄声、马的叫声,就知道焦仲卿来了,这就可见两人感情很深,你看,隔着远远地就知道他的马的叫声和蹄声。我们日常生活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家里人日久生情,你在家里,只要家里人上楼,隔着门儿,你就能听的出来楼梯声是他的脚步声,不是别人,你就会去给他开门,这就是亲人,可见感情之深。见到焦仲卿之后,刘兰芝扶着焦仲卿的马鞍,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来焦仲卿未必下马,刘兰芝扶着马鞍主动跟焦仲卿说,人世间的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这其中的变化、种种曲折,你很难了解、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这里父母兄弟都是偏义复合词,主要是指母和兄,硬要把我嫁给别人,我其实也在痛苦和煎熬之中。你看刘兰芝回家的时候,她的母亲,“不图子自归,阿母大拊掌”,埋怨你到底犯了啥错,刘兰芝只说了一句话——“儿实无罪过”,不需要解释。现在焦仲卿问都没问,刘兰芝上来就主动解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在她爱的人面前,她是愿意放下姿态的呀,可是这样忍辱解释的刘兰芝,反衬出焦仲卿这个男人的可笑。他这时候已经知道消息,刘兰芝要另嫁他人,男人这个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
所以,不知是被怒火还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在刘兰芝主动解释的情况下,焦仲卿居然怎么说啊?恭喜你啊,以后可以飞黄腾达了。你不是说磐石、蒲苇吗?“磐石方且厚”,可以支撑千年,“蒲苇一时韧”啊,你的誓言意思是说,不过说说而已呀。你以后嫁入太守家,吃香的喝辣的,从此以后留我一人在这人世间。我们当年的海誓山盟,看来只有我能去坚守,只有我一个人去奔赴黄泉了,你过你的好日子去吧。所以你看这个男人,这个时候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一般女人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刘兰芝面对命运的磨难,非常有理智,反倒是焦仲卿动不动就要死要活。
结果这句话,讽刺挖苦,尤其是焦仲卿说给此时的刘兰芝听,刘兰芝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她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其实被逼迫的苦果主要是谁承受,还是刘兰芝来承受,但是,给自己心爱的人如此讽刺挖苦,刘兰芝说,好,你说死,是吧?行,“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这就是两个相爱的人,说的最后的一段话。这两个相爱的人的生死离别,最后的话是充满了不理解和怨愤,所以悲哀呀,悲剧呀,所以我们人生中往往最大的煎熬都来自于我们热爱的人。中国人就这一点让人很感慨,在外边都温文尔雅,和别人和陌生人相处都可以,唯独和亲人相处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最不理解的人,往往是我们爱的亲人,而我们给别人带来的磨难,也往往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所以,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于是紧接着就到了第四幕,也就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双双殉情,化为鸳鸯。诗云: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悲哀呀,悲哀!都是相爱的人,却把彼此逼上绝路。先是焦仲卿回家向母亲诀别,其实是向母亲表态,我们的爱情悲剧,你儿子的命都是被你逼死的。这个时候,母亲很可怜,“零泪应声落”。你看,焦母她的出场,第一次很霸道,捶床便大怒。第二次,这个刘兰芝与她告别的时候,她虽然很生气,但她说不过这个儿媳,所以她并没说什么。第三次,当她儿子向她死离别时,她怎么样?哭着求儿子。说你怎么能为了这个女人去死呢?“东家有贤女”,她这时候还忘不了秦罗敷,“窈窕艳城郭”,我马上就给你求婚,她其实到死还是不理解她的儿子到底要些什么?当然反过来说,焦仲卿和刘兰芝就理解这个母亲吗?这个母亲虽然亲手扼杀了儿子的幸福生活,但是你看她的出场,她的姿态一次比一次弱,尤其到最后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之后,“两家求合葬”,那也就是葬在焦家的祖坟里了。
那么两家要能求合葬,能葬在一起的话,刘家主政的人我们不知道是谁,有她哥哥、有她妈,但是焦家除了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姑子,就只有焦母了,说明焦母到最后也后悔了呀!她不理解她的儿子和她儿媳的爱情,甚至亲手扼杀了他们的爱情,也葬送她的儿子的生命。可是她毕竟是一个母亲,她对她的儿子的爱简单又直接,而且面对最后的悲剧,也可以看出她的懊悔和伤痛来。当然最唯美、最凄绝的画面是刘兰芝的殉情,她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预言一样,是“举身赴清池”。所以很多人猜测,林黛玉最后结束生命的方式,大概也应该像刘兰芝这样采取的是“举身赴清池”。
这样一对比,焦仲卿又显得可悲了一些,即使是要死,即使与母亲作别了,到最后他也要等到刘兰芝的死讯传来,他才放心地“自挂东南枝”。在两人最终殉情之后,他们墓旁的梧桐树上长出两只鸳鸯,每晚凄凄鸣叫,断人心肠。所以这首诗最后一句很有意思,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就是劝诫世人,要从这场悲剧里头吸取经验和教训。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只是像我们传统中小学里总结中心思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怎么样?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怎么样了?批判了什么?只是这样吗?不是,其实这首诗揭示的最深刻的地方,是让亲人,爱人,相爱的人,亲人之间相处之道。越是亲人越是爱人,相处是要有智慧的。作为家长固然要理解孩子们的对爱情的追求,固然要给他们生活的空间,但作为孩子们,是不是也要理解一下父母呢?
你看刘兰芝她从不主动跟婆婆交流的,她很有才,她也非常之美,而且我估计她当时的盛名不下于四大天后,要不然也不会离婚之后被休掉回家之后,先是县令,后来又太守,纷纷地来求婚。她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县令家的老三,太守家的老五,都是又年轻又帅气,甚至还没有结过婚的,娶到她都像娶到宝一样。而刘兰芝的性格和她的美貌一样,也让人感觉到有凛然不可侵犯的一面。那种高贵,那种骄傲,固然让她气质非常出众,但是在和家人,比如说,在和婆婆的交流过程中,会不会也因此产生障碍呢?
至于那个做老公和儿子的焦仲卿就更不用说了。婆媳呀,就像天敌一样,在这两个天敌一样的女人之间,我想所有的男人可能都像在夹缝中求生存,但这就更需要一种斡旋的智慧。而他就像挑事儿一样,就像一个传声筒,把彼此的愤怒、怒火直接传递给另一方。而且,当碰到难题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非常可笑,除了不停地念叨“先离婚,再复婚”,然后还说要先回班上处理完事情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还大男子主义地交代、叮咛、嘱咐刘兰芝,一定要听我的。
当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刘兰芝主动地放下她一贯以来坚守的自尊,主动地向焦仲卿解释的时候,焦仲卿居然语含讥讽,全是挖苦。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这个男人自己把他心爱的人、把他自己、把他们的爱情和幸福逼到了绝境。即使到了最后的最后,他也要等到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消息确认之后,才肯“自挂东南枝”。所以焦仲卿固然深爱着刘兰芝。当然,他也爱他的母亲,可是他的爱显得那么没有智慧,显得那么low,那么偏狭,那么自私。
话说回头,对于这场爱情、家庭和婚姻的悲剧,最大的责任还是应该在焦母、刘母和刘兰芝的那个暴烈的兄长身上。所以回头想想,对于爱人,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我们其实更需要宽容和理解,更需要一些换位思考,爱不应该是伤害,不应该是彼此的苛求,而应该是温暖与滋养,这才是“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地方啊。谢谢大家!
◆ ◆ ◆ ◆ ◆
推荐关注:
您看此文用